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体系
搜索文档
北京首创“购绿”机制,未达标的区需向超额完成的区“购绿”
中国经营报· 2025-09-26 19:01
核心机制创新 - 北京市在全国首创GEP-R与GDP交换补偿机制 为各区设定GEP-R年度增长目标 未完成目标的区需向超额完成的区"购买"GEP-R值 [3][6] - 今年是该机制第一年实施 7个生态涵养区通过交换机制获得了补偿收益 [3][6] - 建立了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对密云水库 官厅水库等重要水源地保护给予补偿 [4] 政策法规与资金保障 -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颁布实施 首次以法规形式提出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3] - 北京市制定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构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体系 [3] - 设立了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补偿资金 用于支持生态涵养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治理 绿色产业发展等 [4] 生态价值核算体系构建 - 北京市制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地方标准 并率先完成省级层面核算 [5] - 制定发布了GEP-R核算方案 并完成连续五年的GEP-R核算 [5] - 发布了国内首个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标准 为生态产品度量 变现奠定了基础 [5] 市场应用与价值实现路径 - 构建生态产品认证体系 推出国内首个生态产品认证地方标准 已为中华蜂蜜 密云水库鱼等产品认证 产品收益实现了翻番 [6] - 门头沟区王平镇西王平村项目作为全国首个VEP案例落地 村民以生态资产入股 参与项目运营和收益分红 [5] - 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治理工程 引入市场主体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6] 社会经济成效 - 2024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 [6] - 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2.51:1缩小到2024年的2.32:1 [6] - 延庆区四海镇探索"生态积分"机制 村民垃圾分类 低碳出行等可兑换成景区门票 有机农产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