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密云水库鱼
icon
搜索文档
以“鱼”为媒 融文兴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8 10:46
生态资源禀赋 -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1][4] - 区域森林覆盖率达70.02%,并获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4] - 成功打造"密云水库鱼"和"中华蜂蜜"国家级生态产品认证典型案例,原味一号西红柿、石匣甘薯、赤松茸入选2025年第一批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1] 核心文旅活动 - 第22届北京·密云鱼王美食文化节于9月26日至10月31日举办,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渔旅融合文化节之一 [3][4] - 活动采用"生态+文旅+公益"的融合发展模式,从单一地方民俗活动发展为集生态、文化、旅游、公益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活动 [3][4][5] - 区内150余家文旅企业和餐饮机构参与,推出民宿体验月、"百鱼宴"打卡等优惠活动,金融机构配套消费满减等专属惠民政策 [4] 产业发展战略 - 密云区文旅局将出台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计划每年设立近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旅游景区、酒店、特色精品民宿等发展 [6] - 通过鱼王美食文化节等IP,推动"文旅+美食"、"文旅+赛事"、"文旅+音乐"等多业态融合,实现各类主体从"单打独斗"走向"联动共赢" [4][7] - 系统推动从点状景区到线状网络、从一日游到多日游的旅游模式转变,打造全域旅游新发展格局 [4][7] 旅游产品与线路 - 发布多条秋季主题旅游线路,包括金秋古韵游、金秋亲子游、金秋寻味游,整合云峰山、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张裕爱斐堡酒庄等核心资源 [7][8][9] - 线路设计涵盖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亲子互动、美食体验等多重元素,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7][8][9] - 通过"密云美食地图"等工具提升游客体验,让游客"一图在手,说走就走" [4]
首创“购绿”机制,北京七大生态涵养区已获得补偿收益
新京报· 2025-09-27 12:14
政策与机制创新 - 北京市在全国首创GEP-R与GDP交换补偿机制 为各区设定GEP-R年度增长目标 未达标的区需向超额完成的区购买GEP-R值 [1][2] - 出台《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提出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法律依据 [2] - 制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体系并探索核算结果的实践应用 [2] - 印发《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延庆等7个生态涵养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2] 生态建设成效 - 2024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 比十年前下降近七成 [1]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9% 建成全域国家森林城市 正全力打造花园城市 [1] - 永定河等五大河流实现全线贯通 亮马河等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流动名片 [1] - 2024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 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2.51:1缩小到2024年的2.32:1 [3] 市场与项目实践 - 北京推出国内首个生态产品认证地方标准 为中华蜂蜜、密云水库鱼等优质生态产品贴上身份标签 产品收益实现翻番 [3] - 北京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通过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引入市场主体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3] - GEP-R是GEP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指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降低环境风险、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所蕴含的价值 包括水源涵养等10项 [2] - 交换补偿机制建立后 7个生态涵养区通过交换机制获得了补偿收益 共享了全市经济发展成果 [3]
北京首创“购绿”机制,未达标的区需向超额完成的区“购绿”
中国经营报· 2025-09-26 19:01
核心机制创新 - 北京市在全国首创GEP-R与GDP交换补偿机制 为各区设定GEP-R年度增长目标 未完成目标的区需向超额完成的区"购买"GEP-R值 [3][6] - 今年是该机制第一年实施 7个生态涵养区通过交换机制获得了补偿收益 [3][6] - 建立了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对密云水库 官厅水库等重要水源地保护给予补偿 [4] 政策法规与资金保障 -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颁布实施 首次以法规形式提出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3] - 北京市制定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构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体系 [3] - 设立了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补偿资金 用于支持生态涵养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治理 绿色产业发展等 [4] 生态价值核算体系构建 - 北京市制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地方标准 并率先完成省级层面核算 [5] - 制定发布了GEP-R核算方案 并完成连续五年的GEP-R核算 [5] - 发布了国内首个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标准 为生态产品度量 变现奠定了基础 [5] 市场应用与价值实现路径 - 构建生态产品认证体系 推出国内首个生态产品认证地方标准 已为中华蜂蜜 密云水库鱼等产品认证 产品收益实现了翻番 [6] - 门头沟区王平镇西王平村项目作为全国首个VEP案例落地 村民以生态资产入股 参与项目运营和收益分红 [5] - 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治理工程 引入市场主体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6] 社会经济成效 - 2024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 [6] - 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2.51:1缩小到2024年的2.32:1 [6] - 延庆区四海镇探索"生态积分"机制 村民垃圾分类 低碳出行等可兑换成景区门票 有机农产品 [4]
北京首创“购绿”机制,今年七大生态涵养区已获得补偿收益
新京报· 2025-09-25 22:33
核心观点 - 北京市在全国首创GEP-R与GDP交换补偿机制 将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纳入区域经济考核与补偿体系 [1][2] - 通过政策法规 市场认证 项目开发等多层次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促进绿色发展和城乡收入平衡 [2][3] 政策法规 - 颁布《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提出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2] - 制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构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体系并探索应用 [2] - 印发《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7个生态涵养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2] 机制创新 - 建立GEP-R与GDP交换补偿机制 为各区设定GEP-R年度增长目标 未达标区需向超额完成区购买GEP-R值 [2] - 该机制实施第一年 7个生态涵养区通过交换获得补偿收益 共享全市经济发展成果 [3] - GEP-R指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的价值 包括水源涵养 空气净化等10项功能 [2] 市场与产业 - 构建生态产品认证体系 推出国内首个生态产品认证地方标准 实现产品全链条管理 [3] - 已为中华蜂蜜 密云水库鱼等产品认证 产品收益实现翻番 [3] - 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2024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 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2.51:1缩小至2024年的2.32:1 [3] 生态环境成效 - 2024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 比十年前下降近七成 [1]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9% 建成全域国家森林城市 [1] - 永定河等五大河流全线贯通 亮马河等成为城市形象名片 [1]
密云“水库鱼”将开捞:水面变宽水深了,捕捞比往年上难度
新京报· 2025-09-24 22:10
9月24日上午九点半,密云水库白河码头一个水湾处,北白岩村的年轻渔民郭小超和村民将打渔船缓缓 推入水中,经过简单的调试,新渔船整装待发。9月25日零时以后,密云水库正式开渔,渔民们划着渔 船进入水库,开启新一季的捕鱼季。水库开渔,对于北白岩村的渔民来说是一件大事,至今村里仍有20 多名"有执照"的渔民,主要以捕鱼为生。 所谓"靠天吃饭",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们,虽然说不出水库的水到底多深,但是看着这宽阔的水面,靠着 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捕鱼经验,大伙儿不约而同为今年的开渔做了新准备。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捕鱼有些不寻常。今年夏天,密云经历了极端强降雨和罕见的水库泄流,有些水库 鱼顺流而下了。"现在来看,水面很宽,也深了,捕鱼较往年上了点难度。"郭小超说,他今年使用了崭 新的渔船,也定制了新渔网,下网的深度较以前更深,"以往可能下20-30米就能逮到鱼,现在可能得下 到三十七八米的位置。" 特殊的开渔季,新渔网与更宽广的水面 开渔,对密云水库的渔民而言是一年中最有仪式感的时刻。9月24日一大早,郭小超就从家出发了,驾 驶着他的面包车前往下渔船的地点:白河码头一个水湾处,因为这里紧邻派出所,村民们习惯叫它"水 派"。九点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