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价值观念

搜索文档
理论实践融合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中国环境报· 2025-08-07 11:09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生态观念、生态环境意识与绿色发展能力关系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与质量 [1] - 高校肩负着培育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勇于担当生态环保责任青年一代的重要使命,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体系是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 [1] -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将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 [1] 教育体系构建 - 在思政课中专题讲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制度设计与价值理念,在理工科专业中融入绿色技术、循环经济、生态修复等前沿知识,在文科专业中探讨生态伦理、环境政策、绿色消费等社会议题 [1] - 通过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形成"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思维,理解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1] 实践教育模式 - 生态文明教育应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用生动的案例作为教材,聚焦能直观展现"绿色转型带来发展质变"的现实样本 [2] -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镇的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实践可作为案例,展示绿色转型通过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2] - 联动地方政府、企业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进绿色工厂、生态园区实地观察污染治理技术的运用 [3] 实践成果案例 - 天津农学院成立校级"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围绕水环境治理开展节水科普、河流巡护等活动150余场,参与学生人数达8000余人次 [3] - 以"秸秆综合利用和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建立学生环境宣传志愿服务队,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合作开展田间地头宣讲活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