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立岛
icon
搜索文档
“定力”崇明生态之路迎来厚积薄发 海工产业之“蓝”、农业硅谷之“绿” 书写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故事
解放日报· 2025-11-07 09:37
记者 茅冠隽 "一张蓝图干到底" 崇明对生态的坚守,并非被动防御,而是主动谋划。 "十四五"期间崇明投入数十亿元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及水环境治理工作。如今,崇明占全球种群数量 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稳定保持在12种以上,鸟类多达380多种,全区栖息有东方白鹳、黑鹳、中华鲟、 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扬子鳄、獐、麋鹿等极小种群也得到逐步恢复。 不久前,历经200多天连续掘进,轨交22号线(崇明线)终于实现全线隧道贯通。这条对崇明意义 重大的交通动脉,终于在"十四五"末迎来里程碑式节点。全线通车已指日可待。 盾构机在地下默默掘进,终于破洞而出的过程,很像是崇明"十四五"发展的一个隐喻:在生态之路 上,崇明一路保持战略定力,抵住各种诱惑坚韧向前,最终迎来厚积薄发。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1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在崇明开幕,用一场全国性的繁花盛宴,对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成果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十四五"期间,崇明沿着生态立岛之路坚定前行。 生态是崇明最大的"比较优势",一切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生态友好的基础上,这是崇明干部群众的共 识。这样的"定力",是将崇明发展置于立体坐标系中考量的结果。 从自身看,崇明也经历过"村村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