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湿地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水清岸绿风景美 “生态+文旅”融合发展为夏日出游“增色添彩”
央视网· 2025-06-30 16:58
云南: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央视网消息:在黑龙江鹤岗市绥滨县两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片片形态奇特的"绿墩"静卧水泽。它们有个朴实的名字——塔头苔 草,俗称"塔头墩子"。这些由岁月与生命合力塑造的自然景观,是湿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些高出水面几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就是塔头苔草,是各种苔草根系历经死亡和新生、与沉积的泥灰碳层层凝结而形成的天然景观, 年岁最长可达10万年。盛夏时节,绥滨县湿地化身为绿色海洋,塔头苔草连片分布,尤为壮观,碧绿的苔草甸如无数绒球铺展,述说着地质变 迁。 作为绥滨县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不仅是天然的蓄水库与"水土卫士",更是高效的净水屏障,密集的根系如同天然滤网,吸附杂质、 澄清水质,默默守护着黑龙江流域的一江清澈。 下面我们到云南滇池畔的湿地去看看,走进湿地,仿佛置身于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连片的水杉林、摇曳的芦苇和成群的候鸟,与一 旁川流不息的公路互相映衬,勾勒出一道动静相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景线。 江西南昌:荷花盛开迎客来 乡村产业因"荷"飘香 走进南昌新建区联圩镇的千亩荷花园,荷叶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为荷花撑起一片清凉;娇艳欲滴的荷花从荷叶间探出 ...
万物竞发绘新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10:03
万物竞发绘新景 ——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上半年收官之月,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发展之 路稳步前行。 不负农时,打好夏收攻坚战 6月24日早上7点,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天长库区的门前已经有货车等待售粮。 天长库区是今年首次启用的新建粮库,库区负责人刘高说:"6月23日起,这里正式收购托市小麦,两天 时间已经收了超360吨。" 随着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目前夏粮收购正在抓紧推进。 夏粮丰收是全年粮食生产关键一仗。6月以来,全国"三夏"工作高效推进。在安徽,6月5日麦收就基本 结束,较往年提前3天;在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抢收小麦,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在河南,大规 模机收从开始到结束历时22天,8500多万亩小麦顺利完成收割,保持了夏粮产量总体稳定……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 绿意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夏日里,在重庆市丰都县名山坝长江消落带,1200多亩绿油油的青草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在长江 边。 "通过播撒草种等人工干预为辅、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这里已形成较为完整 ...
四川若尔盖湿地生态持续改善 首次观测到大天鹅繁殖
环球网· 2025-05-25 10:58
生态环境 - 四川若尔盖湿地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的繁殖行为,填补了该物种在若尔盖湿地繁殖记录的空白 [1] - 大天鹅繁殖巢位于北纬33 8度左右,创下该物种纬度最低的繁殖纪录,打破传统认知 [3] - 大天鹅迁徙距离超过2000公里,其繁殖地的选择是对生态环境最严格的"投票" [3] 湿地保护成效 - 若尔盖湿地从传统的越冬地升级为繁殖地,证明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的显著提升 [3] - 大天鹅选择在此繁殖得益于湿地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措施到位三大因素 [5] - 保护区已启动专项监测计划,运用智慧监测设备对大天鹅繁殖全过程进行科学追踪 [5] 科研发现 - 繁殖巢内发现3枚大天鹅卵,长径约13厘米,短径约7厘米,单枚重量约350克 [3] - 这一发现为研究大天鹅的繁殖生态与地理分布提供了全新视角 [5] - 彰显了我国在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5]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增至114家
近日,黑龙江省科技厅下发了《关于新建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的通知》,同意黑龙江省中 国科学院刘春龙鹅健康养殖工作室等4家工作室备案建立。中国科学院的"最强大脑"与龙江农业、生态 特色紧密结合,将推动黑龙江省在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鹅健康养殖、北方春大豆遗传改良、寒地作物 高产技术攻关与生产模式研究等方面开展开创性研究,着力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114家,通过科研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了一批中国科 学院高端科技成果在黑龙江省落地转化,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了全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 产业转型升级。(记者彭溢)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孟凡立北方春大豆遗传改良工作室依托黑龙江圣丰种业有限公司建立。公司负责人 崔双利介绍,圣丰种业依托农业农村部大豆种质创新与育种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了高标准的圣丰院士 工作站东北育种中心、黑龙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黑龙江省博士后实践基地等平台,参与承担了"十四 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协作攻关、黑龙江省大豆良种增产增效等项目。中国科 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孟凡立研究员,长期从事大豆抗虫育种及大豆增强子挖掘及功能鉴定研 ...
5只小麋鹿“落户”宁夏青铜峡 见证湿地生态修复成效
新华社· 2025-05-14 11:40
麋鹿繁育与生态恢复 -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自4月23日以来已有5只小麋鹿出生,这是去年从江苏大丰迁入的35头麋鹿成功繁育的后代 [1] - 麋鹿迁地扩繁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标志着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全面复苏 [1] - 2024年9月35只麋鹿从江苏迁至青铜峡库区,保护区搭建200余亩放归适应区并提供专人照料 [3] 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 青铜峡库区湿地总面积17493平方公里,是宁夏最大黄河滩涂湿地和西北第二大鸟类栖息地 [5] - 2002年起通过系统治理恢复湿地5万多亩,2017年以来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 [5] - 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从几十种增至292种,鸟类达212种,成为候鸟迁徙重要中转站 [5]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麋鹿与湿地形成互利共生关系,通过调控苇草生长和促进物质循环改善生态系统 [7] - 青铜峡市将3093万亩湿地纳入林长制责任体系,带动生态旅游发展 [7] - 青铜峡108塔、黄河大峡谷等旅游项目借助良好生态吸引大量游客 [7]
上海将推出首批约20个湿地空间试点 到2030年 基本形成湿地空间格局
解放日报· 2025-04-30 09:58
湿地资源现状 - 上海已识别湿地空间面积约6335平方公里 其中滨海湿地占比65% 郊野湿地占比32% 城镇湿地占比3% [1] - 湿地空间形态以河口近海湿地为主(占比超60%) 包括南汇东滩 崇明东滩 九段沙等 其余为湖泊湿地 河流湿地及小微湿地 [1] 湿地空间规划策略 - 采取分类营造思路 城镇湿地侧重本土植物种植与生物多样性营造 郊野湿地推进河湖上游水环境治理 河流湿地保留自然曲率并进行湿地化改造 [2] - 田头湿地将建设生态沟渠与缓冲塘 林涧湿地实现土方综合利用与生物多样性维护 同步推进滨海湿地生态堤岸带建设 [2] 实施时间表 - 2023年6月底前发布《上海市湿地空间规划指南》 首批推进约20个湿地空间营造试点 [2] - 2027年目标为各类型湿地空间示范试点落地 2030年基本形成湿地空间格局 2035年全面建成可持续生态之城 [2] 功能定位 - 构建小微湿地空间网络 兼顾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超大城市市民休闲游憩需求 [1] - 示范项目将呈现蓝绿交织 水体清澈 生物多样等特征 [2]
上海已识别湿地空间6335平方公里,将发布湿地空间规划指南
快讯· 2025-04-29 22:43
湿地空间规划 - 上海将发布湿地空间规划指南 致力于打造沪派江南水乡湿地示范地 [1] - 上海识别出湿地空间面积约6335平方公里 其中滨海湿地占比65% 郊野湿地占比32% 城镇湿地占比3% [1] 实施时间表 - 计划至2027年推动各类型湿地空间示范试点 [1] - 至2030年全面形成湿地空间格局 [1] - 至2035年建成可持续生态之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