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管理

搜索文档
2025年关于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管理和披露现状的研究报告
上海青悦· 2025-04-27 17: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推进“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强新能源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和披露至关重要,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适应监管趋势的必然选择 [14] - 目前新能源行业生物多样性管理和披露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企业缺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考虑,披露情况参差不齐 [12][13] - 外国新能源上市企业在生物多样性问题管理和披露方面表现更好,国内企业整体表现一般,有待提升 [73][75] - 新能源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避免因忽视该问题而陷入风险,实现企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 [130] 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 背景 - 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是实现碳减排和“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但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受到国际关注 [9] - 国际和国内对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和披露的要求日益严格,相关标准和政策不断出台 [10][11] - 新能源行业生物多样性破坏案例常见,部分企业缺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考虑,披露情况不佳 [12][13] - 加强新能源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和披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新能源行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发展 [14] 第二章 调查清单与方法 企业清单 - 选取42家新能源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包括36家国内企业和6家外国企业,主要基于业务类型和国家地区代表性 [15] - 国内36家企业中,仅Topray Solar未发布2023年ESG报告,计为“未披露”,国内企业报告来自交易所公开披露,外国企业报告来自官网披露 [16] 研究指标 - 从MSCI评级结果、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披露和案例披露三个指标观察国内外新能源上市企业2023年ESG报告中生物多样性管理和保护相关指标的披露情况,问题披露又分为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 [18] - 主要使用清悦ESG报告AI数据提取平台提取和分析数据,并结合人工验证和校对 [18]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 MSCI评级结果 - 国内36家企业中,多数未纳入评级,纳入评级的企业评级较低,整体表现一般;外国企业表现较好,所选样本多为各国领先企业 [24][25] - 国内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与外国领先企业存在差距,如Power Assets Holdings评级低于Enel Group,且国内企业缺乏系统规划 [27] - 从资本投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在相关企业中的重要性未得到足够重视 [29] 生物多样性问题披露 - **治理**:国内外多数企业披露了ESG治理结构,但仅少数提及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团队或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管理和关注度有待提高 [31][32] - **战略**:国内企业实质性问题分析披露比例较高,但部分企业仍局限于“生态”问题,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讨论不够系统;外国企业披露更规范详细,且披露比例较高 [36][37] - **风险管理**:国内企业在风险评估中更多披露风险评估框架,对生态风险和生物多样性风险的披露较少;外国企业不同类型风险评估披露相对平衡,风险评估体系更完善,对生物多样性风险的关注度更高 [56][57] - **指标和目标**:多数企业未设定可量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并定期披露完成进度,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和披露水平严重不足,外国企业相对较好 [63][68] 案例披露 - 多数国内外企业披露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案例,但国内企业披露案例数量少、内容不清晰且分散,外国企业如NextEra Energy披露更系统完善 [70][71] 披露现状分析 - 外国新能源上市企业在生物多样性问题管理和披露方面表现更好,这与样本企业的领先地位和外国更先进的披露标准有关 [73] - 国内新能源上市企业整体表现一般,在问题识别、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设定及案例披露等方面存在不足 [75] 第四章 国内新能源企业披露典型案例 报告案例披露 - **优秀披露案例**:Power Assets Holdings建立了四级可持续发展管理结构,明确管理责任,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关键领域,披露了管理策略和目标,并以实际案例展示成效 [77][79] - **管理改进案例**:Zhejiang Provincial New Energy Investment Group在2023年生物多样性问题上取得进展,问题级别提升,披露内容有所改善,但治理结构、战略和管理政策披露仍不足 [79][81] - **待改进案例**:Power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of China虽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和实质性问题分析,但未将生物多样性置于高实质性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的管理不够深入,披露不够系统 [82][83] 生态破坏处罚案例 - 报告列举了多家新能源企业因破坏草原、森林、农业和渔业、陆地生态系统、海洋水体等受到处罚的案例,涉及非法占地、毁林、破坏农田和渔业资源、污染海洋等行为 [110][113][116]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新能源行业在发展中不能忽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企业忽视该问题会面临法律纠纷、项目受阻和声誉受损等风险 [125][130] - 建议国内企业将生物多样性提升到战略层面,加强管理和关注,建立专门团队或部门负责相关工作 [132] - 企业应严格遵循权威ESG披露标准,完善生物多样性管理披露体系,加强对实质性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详细披露保护策略和风险应对措施,设定明确可量化目标并定期披露进度 [133][134] - 国内企业应借鉴外国优秀企业经验,行业协会和机构可组织交流活动,促进企业共同提升生物多样性管理和披露水平 [135] -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新能源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激励政策 [136] - 新能源行业应加强自律,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促进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践项目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