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自行车标准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电动自行车有了新国标 多环节推进新标准落地
经济日报· 2025-07-31 07:48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与产业调整 -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24年9月1日在生产环节实施,12月1日在销售环节实施,推动全产业链调整和适配[1] - 新标准优化防火阻燃技术指标,限制塑料重量占比在5.5%以下,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提高非法改装技术门槛[2] - 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续航达60-70公里,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鼓励安装后视镜等安全装置[3] 行业现状与标准体系 - 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已成为重要交通工具,覆盖各环节的强制性标准体系已形成[2] - 行业已制定修订锂电池、充电器、电气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2023年11月1日实施[2] - 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CCC证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持续开展[4] 产业链调整与过渡安排 - 生产环节需进行研发设计、原材料调整和生产线改造,检测认证环节需更新流程和设备[3] - 旧标准车辆给予3个月销售过渡期,可在2024年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6] - 指定认证机构提醒企业审慎提出旧版标准认证申请,避免资源浪费[6] 锂电池回收与安全管理 - 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总量逐步提高,但存在使用时间长、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8] - 印发《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和《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8] - 2023年8月起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开展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试点,2024年3月全国推广[8] 消费者权益保障 - 出厂销售电动自行车需有产品合格证,消费者可核对信息并扫描二维码验证真伪[7] - 未来消费者可到周边网点对锂电池进行健康检测评估,达到报废条件的电池可通过网点回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