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驱动酶催化
icon
搜索文档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3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5-29 15:24
华人学者研究成果 - 2025年5月28日Nature期刊上线23篇论文,其中13篇来自华人学者(包括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1] - 南京大学黄小强研究员团队突破传统电化学与酶催化兼容性难题,首次实现非天然的动态动力学氧化反应,为苯丙酸类药物(如布洛芬)的不对称生物合成提供新途径[1] - 福州大学鲍晓军教授团队开发出铂在沸石中的迁移-锁定技术,用于稳定的丙烷脱氢催化剂[1] 跨学科研究突破 - 北京大学张泽民院士团队提出"跨组织细胞模块"概念,系统识别出12个跨组织细胞模块并探究其在肿瘤进展中的动态重塑[3] - 哥伦比亚大学Stephen Tang团队首次揭示防御相关逆转录酶家族DRT9的全新抗病毒机制——通过合成多聚脱氧腺苷酸驱动流产感染[1] - 因斯布鲁克大学郭彦良团队在量子气体中观察到玻色子的任意子化现象[11] 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 - 河南省科学院张良培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二十一世纪初陆地反照率增加导致辐射强迫减少[5] - 清华大学郑博团队揭示空气污染影响全球甲烷收支的变化趋势和波动性[7] - 清华大学龙笛教授团队证明季节性在全球范围内主导着湖泊面积动态变化[19] 材料与能源科学进展 - 北京大学裴坚教授团队实现光触发的有机半导体区域可控n型掺杂[9] - 麻省理工学院Qian Song团队实现p波磁体的电切换[21] - 科廷大学王子腾团队从一个明亮的长周期射电暂现源探测到X射线辐射[3] 行为与医学研究 - 耶鲁大学Andrew Wang团队发现肠道来源的T细胞能够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穹窿下器官从而调控行为[15] - 美国西北大学王大顺教授研究表明研究人员转换研究赛道会降低新工作的被引用量[13]
南京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5-29 08:11
电化学与酶催化融合研究 - 电化学在合成化学领域经历复兴 展现出通过电能驱动酶催化解锁非天然反应模式的潜力 但面临兼容性和异相电子转移等关键挑战 [2] - 南京大学黄小强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 通过电催化与ThDP依赖酶融合 实现醛到手性羧酸的动态动力学氧化 对映选择性达99%ee [2][4] - 该电酶法可高效合成布洛芬等10种(S)-芳基丙酸类药物 酶负载量低至0 05摩尔百分比 适用于过表达该酶的所有细胞 [4] 新型催化体系机制与功能 - 二茂铁介导的电催化重塑ThDP依赖酶 解锁α-支链醛的非天然氧化路径 机制研究显示其在底物识别 消旋加速及电子转移中具多功能性 [4][5] - 电驱动酶催化开辟不对称合成新范式 为苯丙酸类药物生物合成提供新途径 兼具精确性和高效性 [2][4] 黄小强团队系列突破性成果 - 2023年12月发表Nature论文 开发ThDP依赖酶与光催化协同体系 实现全新分子生化系统 扩展酶功能并解决手性控制难题 [7] - 2024年11月发表Nature论文 改造ThDP依赖酶构建三组分光生物催化体系 突破天然酶底物数量限制 赋能绿色生物制造 [10] - 团队两年内连续发表3篇Nature论文 交叉融合生物与化学 推动催化科学前沿发展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