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布洛芬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制药:“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8-17 08:50
核心竞争力 - 公司构筑了布洛芬从关键中间体到原料药、全剂型制剂的完整产业链,原料药年产能占全球总产能近40%,是全球最大单一生产基地 [1][2] - 化学原料药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配套中间体能力50万吨,固体制剂年生产能力320亿片、注射剂15亿支,具备坚实的规模化制造基础 [1] - 布洛芬原料药获得欧盟COS证书并通过美国FDA认证,2022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5.14%,出口量占年产量的2/3 [2] 技术创新 - 新型合成工艺将反应时间缩短40%,单位能耗较行业均值低25%,获得202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 - 13项发明专利构建技术壁垒,定制化晶型调控技术可根据不同剂型需求生产特殊粒度规格产品 [4] - 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药品标准6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件,荣获政府科技奖励10项 [8] 质量控制 - 内控标准严于药典:布洛芬单个最大杂质≤0.05%(USP药典要求≤0.3%),有效期考察延长至5年 [5] - 生产体系同步符合中、欧、美GMP标准,成为全球主要布洛芬制剂厂商的核心供应商 [5] - 关键原料100%自产,从中间体到成品执行高于国标的检验标准,产品出口40余个国家和地区 [5] 产品布局 - 2023-2025年陆续推出布洛芬混悬液、缓释胶囊、混悬滴剂、颗粒等新剂型,形成全生命周期剂型矩阵 [5] - 国内市场通过国家集采与零售终端双轨并行,国际市场以美、德、新西兰为支点开拓新兴市场 [5] - 推出维生素能量饮料"优迪加",进入功能性健康饮料领域 [9] 研发进展 - 聚焦心脑血管类、消化系统类、抗肿瘤类等重点领域,治疗老年痴呆的OAB-14创新药进展顺利 [8] - 获得药品注册批件81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件27项、保健品注册批件9项 [8] - 打造三款高纯度鱼油保健品,取得EPA原料药和软胶囊批文,形成鱼油全产业链布局 [9] 多元化发展 - 搭建淄博互联网大健康平台及医药健康新零售服务体系,推出互联网医疗+O2O跨境解决方案 [9] - 布局保健类、医美类、器械类、宠物类等新产品,打造福雅安、汉特派斯等子品牌 [9] - 构建"医—药—养—护"立体式商业模式,推进"互联网+大健康"布局 [9]
警惕儿童用药安全:这些退热药儿童慎用
科技日报· 2025-08-16 10:12
儿童用药安全现状 - 11岁男孩因服用尼美舒利和注射柴胡退热剂导致全身90%表皮剥脱 被确诊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1] - TEN是一种罕见但凶险的重症药疹 死亡率高达14 8%—30% [2] - 儿童TEN发病率虽低 但病情进展更快 并发症风险更高 40%患儿出现肝功能损伤 13 3%发生消化道出血 眼部损伤发生率可达75% [2] 高风险药物分析 - 尼美舒利是常见诱发儿童TEN的退热药 其代谢产物可能引起肝损伤 我国已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其口服制剂 [3] - 阿司匹林与赖氨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赖氨匹林 [4] - 安乃近可致严重过敏反应和粒细胞缺乏症 片剂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 [4] - 氨基比林 保泰松不良反应多且严重 无儿童专用剂型 不推荐儿童使用 [4] 儿童用药规范建议 - 儿童退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2月龄以上)和布洛芬(6月龄以上) 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避免与复方感冒药联用 [3] - 喹诺酮类 磺胺类药物无明确儿童适应证时应禁用 或在医生严格指导下慎重使用 [4] - 建议通过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筛查评估用药风险 [4] 行业政策与研发进展 - 截至2023年底 我国儿童专用药仅占上市药品总数的3 2% [4] - 超四成儿科用药说明书缺乏儿童用量信息 50%儿童恶性肿瘤药物存在超说明书使用情况 [4] - 国家已发布五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 出台《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 [5] - 河北省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儿童药 浙江省完善药品集采平台准入机制 上海市将儿童专用剂型优先纳入医保 [5]
上海吸纳生物医药等企业加入“探索者计划”;迈威生物董事长被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08:13
医药政策与监管 - 广东佛山自8月1日起要求零售药店对47种治疗基孔肯雅热症状的药物(如布洛芬、连花清瘟胶囊等)实行实名登记销售 [1] - 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入"探索者计划",重点吸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快速响应其基础研究需求 [2] 药品研发与审批 - 康宁杰瑞PD-L1/αvβ6双抗ADC药物JSKN022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受理,拟用于晚期恶性实体瘤研究 [3] - 联环药业控股子公司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4] - 一品红全资子公司创新药APH03621片获临床试验受理,拟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 [5] 财报与资本市场 - 华润医疗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20%-25%,剔除一次性收益后降幅达55%-60% [6] - 正海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1.88亿元(同比降5.14%),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降45.97%) [7][8] - 科兴生物制药累计回购126.93万股,耗资4738.19万元 [8] - 药明康德累计回购651.44万股A股,金额4.97亿元 [10] 行业动态与公司事件 - 中国疾控中心完成首个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艾滋病疫苗I期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与免疫反应 [11][13] - 赛诺菲因全球供应问题停止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在华推广,将优化心血管产品线 [12] - 迈威生物董事长刘大涛因2022年短线交易被罚60万元,不影响公司经营 [14] 并购与战略调整 - 天坛生物放弃收购派林生物21.03%股份,因同业竞争问题,控股股东中国生物将接手并承诺后续解决方案 [9]
广东已报告4824例!这种退烧药不建议使用→
第一财经· 2025-07-28 13:25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2025年7月20日至26日广东全省新增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病例主要集中在佛山2882例 广州22例 中山18例 [1] - 截至7月26日24时 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均为轻症 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2] 疾病特征与传播途径 - 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症状为发热 关节剧痛和皮疹 多数症状较轻 病程1~2周可自愈 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关节疼痛 [2] - 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 需重点关注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2] 诊断与治疗建议 - 出现发热 关节疼痛 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有流行地区旅居史或明确蚊虫叮咬史应主动告知医生 确诊后需配合做好防蚊隔离 [2] - 治疗以退热 关节炎止痛 缓解皮疹瘙痒等对症治疗为主 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 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 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3][4] - 未排除登革热前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 阿司匹林等药物 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5]
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这种退烧药不建议使用
第一财经· 2025-07-28 10:16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其他地区零星分布 [1] - 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1] 疾病特征与传播 - 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多数症状较轻,病程1~2周后可自行恢复,但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慢性关节疼痛等(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2] - 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但需要重点关注重症高风险人群,包括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2] - 病人被伊蚊叮咬后会传播给家人及邻居,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2] 诊断与治疗建议 - 如果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至关重要 [2] - 治疗以退热、关节炎止痛、缓解皮疹瘙痒等支持、对症治疗为主,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如果病情需要,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2] - 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是因为这种药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容易引起出血 [3]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 与基孔肯雅热一样,登革热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都是经伊蚊传播,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后者也是目前防控的对象 [3] - 当出现发热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后再开具药物,在未排除登革热之前,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3]
10亿元止血药红海再掀波澜:新华制药左手新药入场券,右手净利润下滑,“增收不增利”困局何解?
华夏时报· 2025-07-22 22:37
公司动态 - 新华制药获得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上市许可持有人资格,正式进入规模约10.5亿元的止血药市场 [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84.66亿元,同比增长4.51%,创历史新高,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33%至4.7亿元,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2] - 2025年一季度业绩持续下滑,营收同比下降1.81%至24.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99%至1.12亿元 [8] - 2024年研发总投入同比减少2.23%至3.97亿元,研发投入占比4.69%,较上年减少0.32个百分点 [9] 产品与市场 -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适用于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3] - 该药品市场竞争激烈,已有18家企业获得生产批文,其中17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4] - 复星医药的原研药苏可欣®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完成续约,2024年6月新增获批第二项适应症 [5] - 新华制药核心产品布洛芬原料药2024年销售量同比增长5.38%至34026吨,但收入同比下降5.06%至17.89亿元 [11] 行业格局 - 原料药行业竞争激烈,第一梯队企业年营收超100亿元,第二梯队50-100亿元,新华制药处于第二梯队领先位置 [11] - 仿制药企业通过价格战和渠道拓展争夺市场份额,正大天晴为首家递交仿制药上市申请的企业 [5] - 各企业积极布局适应症拓展,复星医药的苏可欣®已在开展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Ⅲ期临床试验 [5] 战略挑战 - 公司面临产品结构优化压力,医药中间体及其他产品毛利率仅1.5%,制剂业务尚未形成强劲增长极 [11] - 在研发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保持创新能力成为一大难题 [12] - 行业评论认为新华制药需在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持续发力 [12]
痛经药物的春天还要再等等
36氪· 2025-07-08 07: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市场现状 - 全球约1.9亿育龄女性受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其中90%患者经历盆腔疼痛,26%面临不孕问题 [1] - 疾病具有高复发性和长期折磨特点,需持续治疗直至绝经才能缓解 [1] - 当前治疗以NSAIDs(如布洛芬)为主,但仅缓解症状无法根治,且低价(几美元/瓶)抬高新药准入门槛 [2] 药物研发困境 - 致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涉及激素异常、免疫炎症等多重因素,缺乏有效动物模型和生物标志物 [2] - 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分型无共识,导致新机制药物转化率长期低迷 [2] - 现有获批药物(如艾伯维Orilissa、辉瑞Myfembree)存在高价(1000美元/月)、骨密度降低等副作用问题 [3] - 拜耳Visanne(2010年获批)虽耐受性较好但销售未达预期,联合疗法项目已中止 [3][4] Organon研发挫折 - 公司2021年收购Forendo Pharma获得OG-6219,支付7500万美元预付款+900万美元债务+最高9亿美元里程碑款 [6] - OG-6219为口服HSD17B1抑制剂,通过组织选择性抑制雌激素活性避免全身副作用 [6] - II期试验未达主要终点(盆腔疼痛改善vs安慰剂),项目终止开发 [7] - 公司女性健康管线仅剩2个临床前项目(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非激素避孕),短期内难补缺口 [7] 行业创新动态 - 当前在研项目仍集中于PR/GnRH通路,但出现新探索方向:内源性大麻素通路(Gynica)、CBD类化合物(Ananda Pharma)、炎症反应(FimmCyte) [11] - 国内研究聚焦CGRP/TAM/CSF1R/NTRK靶点及中药(如散结镇痛胶囊),但多处于临床前阶段 [11] - 行业需突破性技术(基因编辑/AI药物发现/多组学)和持续资源投入才能改写治疗格局 [11][12]
美国“害怕”了?特朗普当场破防,白宫着急喊中国坐下来当面谈谈
搜狐财经· 2025-06-21 11:59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2025年2月1日起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分别加征25%、25%和10%关税,并取消800美元小额免税待遇,推出"对等关税"叠加至125% [1] - 关税导致美国家庭年均负担增加3800美元,汽车和电子产品价格涨幅显著,沃尔玛因成本上涨计划裁员约1500人 [3] - 美国制造业上个月削减8000个工作岗位,汽车涨价25%-30%引发中产阶级示威,小企业主称利润腰斩 [3] 国际反应 - 中国2月4日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4月9日以84%对等关税反击,并联合墨西哥等37国诉诸WTO机制 [4] - 加拿大加速转向亚太市场,2025年1-4月对华出口增长21%,墨西哥以边境禁毒合作换取关税暂缓 [4] - 欧盟推进反制措施准备工作,日本和韩国表示不急于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澳大利亚不寻求关税减免 [4] 稀土与芯片博弈 - 中美可能达成"稀土换芯片"共识,中国凭借稀土实现对美反制,双方攻守态势发生变化 [6] - 美国在高端芯片、飞机发动机等方面有优势,但中国稀土反制促使双方谈判 [6] 药品行业影响 - 美国药品市场规模超7000亿美元,8家本土药企跻身全球Top20 [7] - 美国高度依赖中国制药产业,进口的氢化可的松、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大部分来自中国 [7] - 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引发供应链混乱,推高药品价格,若不豁免中国药企关税可能危及美国民众生命 [7] 市场反应 - 摩根大通预计通胀加剧和滞胀可能性增大,股市可能下跌约10% [3]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导致华尔街股市波动,被英媒称为"胆怯交易" [10]
警惕!易与司美格鲁肽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GLP1减重宝典· 2025-06-18 15:53
GLP-1药物相互作用的核心观点 - GLP-1药物(如司美格鲁肽)与其他药物联用可能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风险,需重点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2] - 相互作用分为重度和中度两类,取决于对血糖或胃肠功能的潜在影响程度 [4] 重度药物相互作用 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 - 联用胰岛素或口服胰岛素分泌药(如格列吡嗪、格列苯脲)可能导致低血糖,需监测血糖水平 [5] - 血糖低于70 mg/dL为轻度低血糖(出汗、心悸),50-55 mg/dL为中度(头晕、意识模糊),低于54 mg/dL为严重(癫痫风险) [5]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 华法林、阿司匹林等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并因吸收代谢改变降低药效 [6] - 凝血功能受损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中风 [7] 阿片类止痛药 - 吗啡、芬太尼等因胃排空延迟可能降低吸收速度,需调整剂量并监测副作用 [8] 抗生素及抗疟药 -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可能引发腹泻和电解质失衡 [9] - 氯喹、羟氯喹及克拉霉素可能加重低血糖 [10] 中度药物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 -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能因肠道吸收干扰需调整给药时间(注射前后1-6小时) [12][13] 避孕药 - 激素避孕药效果可能降低,建议注射前1小时服用并采用备用避孕措施 [15][16] 甲状腺药物 - 左旋甲状腺素吸收可能增加,需监测激素水平并调整剂量 [17] 抗癫痫药物 - 苯妥英、丙戊酸等吸收可能减少,需监测血药浓度 [18] 地高辛 - 药效可能降低,需警惕心力衰竭恶化迹象 [19] 非处方药 - NSAIDs(布洛芬)和泻药可能加剧司美格鲁肽的胃肠道副作用(腹泻、呕吐) [20][21]
亨迪药业(301211) - 301211亨迪药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3
2025-06-13 16:30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6月12日下午14:30 - 16:5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财务总监易廷浩和董事会秘书高健 [2]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暂无股份回购计划,若后续有相关计划将按规定实施并及时披露信息 [2] 创新药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32,937,088.26元,申报一项中国发明专利CN118439989A,获得一项中国发明专利CN115850056B [2] - 2024年托拉塞米片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醋酸阿比特龙原料药上市申请获批准,克拉屈滨原料药获得CEP证书,米力农注射剂、布洛芬颗粒(0.1g)取得《药品注册证书》 [2] - 2025年以来,布洛芬缓释胶囊、托拉塞米注射液、布洛芬混悬液先后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精氨酸布洛芬原料药取得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 [3] 2024年业绩情况及改善计划 业绩情况 - 2024年因主产品布洛芬销量减少,营业收入445,864,331.31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547,379.7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8.02% [3] 改善计划 - 持续开展技改技革,降低现有产品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能利用率 [3] - 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加大制剂新产品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和上市效率,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3] - 利用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武汉研发中心新增研发资源,加速打造CDMO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