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风险

搜索文档
恒坤新材IPO被暂缓,“隐秘的角落”再被揭开
搜狐财经· 2025-07-28 07:49
恒坤新材IPO暂缓审议核心问题 - 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被"暂缓审议",核心焦点在于"引进业务"收入确认方式和知识产权潜在风险 [3][4] - 2022-2024年对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但此前年度未采用该方法,引发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可比性质疑 [4] - 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2021年28.22%增至2024年63.77%,但主营业务毛利中引进产品贡献仍高达65.86% [5] - 2025年上半年因主要客户终止引进订单,引进产品收入和毛利分别同比下降57.4%和59.09% [5] - 上市委要求说明自产光刻材料等产品的初始技术来源和专利情况,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6] 财务与经营表现 - 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和5.48亿元,但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0.9亿元和0.97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6]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11.48%至2.92% [6] - 自产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33.52%下降至2024年28.97%,技术转化成果的竞争壁垒受质疑 [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差额达9467万元,主要依赖国家专项课题补助 [7]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2024年分别为4274.36万元、5366.27万元和8860.85万元,占营收比例13.28%-16.17% [7] 股权结构与合规风险 - 历史股权架构中存在复杂代持网络,2012-2021年间易荣坤曾为16名股东代持股份 [8] - 前大股东吕俊钦入股资金涉嫌与网络赌博违法所得有关,2020年7月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9] - 吕俊钦所持2144.91万股被司法冻结并划转,其中1664.91万股划转至现第二大股东淄博金控 [9] - 在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前,李湘江以12元/股价格突击买入17.39万股,存在内幕交易嫌疑 [10] 行业背景 - 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光刻材料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所处半导体材料行业前景广阔 [3][10]
冲刺IPO中如何应对IP风险——科创板审核知识产权重点问题案例分析
梧桐树下V· 2025-05-13 18:12
科创板IPO知识产权核心观点 - 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科创板IPO审核的核心关注点之一,涉及"内忧"(权属稳定性、技术来源等)和"外患"(第三方无效宣告、诉讼风险等)[1] -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对"硬科技"定位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明确要求[1] - 企业需化解知识产权风险、突出研发实力并构建完善研发管理布局,以满足合规要求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1] 科创板IPO知识产权相关规定 - 证券监管部门重点关注6大问题:是否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知识产权完整性独立性、权属清晰稳定性、来源情况、保护措施、瑕疵影响等[2]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要求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稳定且最近二年无重大不利变化,不存在涉及核心技术等的重大权属纠纷[33][34] - 《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要求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7项以上,或合计50项以上[35][36] 审核关注重点问题 专利侵权诉讼 - 思看科技案例显示,新增专利侵权诉讼需说明纠纷进展、涉案专利运用及收入贡献、败诉影响等,积极应对可降低对IPO影响[4][5] - 智融科技案例中,未决诉讼涉及6,609.37万元赔偿请求,最终撤回申请材料[6] - 监管部门关注案件进展、涉案专利重要性、败诉影响等,标的金额大或涉核心技术的未结案诉讼可能构成实质障碍[7] 专利无效纠纷 - 极米科技案例中,16项发明专利被竞争对手提起无效宣告请求,和解后撤回[8] - 智融科技27项发明专利中26项被提起无效宣告请求,最终撤回申报材料[9] - 监管部门关注无效审查进展、无效可能性分析及对企业业务财务的影响程度[9] 委外/合作研发 - 格蓝若案例显示,与高校合作的7项委托研发项目形成核心技术组成部分,需说明技术来源、独立性等[11] - 监管部门关注委外研发是否涉及核心技术、企业是否具有独立研发能力[11] 共有专利 - 华卓精科案例中,核心专利与清华大学共有,需说明应用情况、收入贡献及对业务独立性的影响[12] - 监管部门关注共有专利是否涉及核心技术及产品,以及对业务独立性的影响[13] 专利继受取得 - 捍宇医疗案例显示,需说明继受专利与核心技术关系、形成过程、定价公允性等[15] - 监管部门关注继受原因及背景、权属清晰性、是否属于核心专利及企业研发能力[15] 专利许可 - 凯普林案例中,支付597万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许可,需说明许可产品收入占比及持续研发能力[16] - 监管部门关注许可原因、是否构成底层技术来源及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7] 研发人员前任职机构职务发明 - 海创光电案例中,核心技术人员前任职单位背景引发对职务发明及权属纠纷的关注[19] - 监管部门关注研发人员前任职机构关系、是否存在竞业禁止及保密协议等[20] 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兼职创业 - 北芯生命案例显示,实控人曾任职科研院所,需说明技术来源合规性及与原单位协议情况[22] - 监管部门关注知识产权来源清晰性、兼职合规性及研发团队稳定性[23] 专利权质押 - 誉辰智能案例中,专利质押取得2,800万元授信,需说明质押原因必要性及行权风险[24] - 监管部门关注质押原因合理性及对生产的影响,解除后不影响上市进程[24] 专利集中申请 - 中核西仪案例显示,5项发明专利为2021年集中申请,需说明形成过程及合理性[25] - 监管部门关注是否虚增估值或突击满足科创属性条件,可能引发对研发能力真实性的质疑[26] 专利数量及科创属性评价 - 安芯电子案例中,11项发明专利中5项未形成收入,需说明是否符合"5项发明专利"指标[27] - 仅勉强达到最低标准可能引发对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持续性的质疑[27] 知识产权权利保护期 - 唯捷创芯案例显示,需说明过期或即将到期知识产权对生产经营的重要性[28] - 监管部门关注到期影响,企业需论证仍能通过技术迭代维持竞争力[28] 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实务建议 - 提升科技创新独立性,坚持自主研发核心专利,做好专利布局规划[30] - 境外生产销售前进行专利布局和侵权分析[30] - 完善研发记录管理,采用时间戳等方式明确权属[30] - 做好研发人员背景调查,签署保密竞业协议,事业单位人员需明确兼职合规性[31] - 控制委外研发技术范围,避免涉及核心技术,明确权属和使用约定[31] - 评估共有专利重要性,适时购买剩余权利[31] - 留存继受取得和许可交易材料,确保公允性[32] - 上市期间可聘请专业顾问全面分析知识产权风险,加快审核进程[32]
速递|Stability AI 生成速度提高30倍,优化音频生成模型,在Arm芯片上运行
Z Potentials· 2025-03-04 13:33
合作与技术优化 - Stability AI与芯片制造商Arm合作,将Stable Audio Open模型引入运行Arm芯片的移动设备[1] - 优化后的模型生成速度提高30倍,在Armv9 CPU上生成11秒音频样本仅需8秒[2] - 公司计划未来将模型引入消费者应用和设备,但目前尚不能下载[2] 产品特点与竞争优势 - Stable Audio Open可基于文本描述生成音效(如"日落时分的轻柔海浪声")[2] - 模型训练数据完全采用免版税音频和歌曲,规避知识产权风险[2] - 区别于依赖云端处理的竞品(如Suno和Udio),该模型支持离线使用[2] 公司动态与战略方向 - 新任CEO Prem Akkaraju强调生成式AI需"无处不在",以服务专业创作者和企业需求[3] - 公司正与Arm进一步优化模型以适应移动设备[3] - 近期动作包括:更换CEO、引入James Cameron加入董事会、发布多款新图像生成模型[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Stability AI以Stable Diffusion图像生成模型闻名,但此前因管理不善导致财务危机[3] - 曾面临员工流失、Canva合作终止、投资者信心动摇等问题[3] - 去年通过融资引入Eric Schmidt和Sean Parker等投资者以扭转业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