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破发率
icon
搜索文档
赴港IPO火了,VC/PE却喜中有忧→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21:45
港股市场成为VC/PE退出热门选择 - VC/PE机构对港股市场的态度发生显著转变,从视为“备胎”转为热门选择,几乎每家机构都有已启动或计划赴港IPO的项目 [1] - 这种转变背后既有赚钱效应带来的态度转向,也暗藏退出分化的隐忧 [1] 港股IPO市场活跃度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热度达到高峰,曾出现一天五家公司排队敲锣的景象,多数企业背后有VC/PE机构身影 [2]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香港市场共有69只新股上市,合计融资1829亿元 [2] - 目前有超过200家企业正排队等待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2] 推动态度转变的三大积极变化 - 新股首日破发率大幅降低至24%以下,创下九年来新低 [3] - 消费与新经济企业表现火爆,如“港股三朵金花”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股价大幅上涨,多家明星机器人及生物医药公司募资数十亿港元 [3]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超7300亿港元,达到去年全年的90%,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3] 港股市场吸引企业的核心原因 - 在国内IPO节奏缓慢、门槛较高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成为企业规避回购对赌风险和VC/PE寻求快速退出的合适选择 [4] - 许多在国内暂时无法上市但具备一定概念的公司采用“迷你IPO”模式并做市值管理,北上资金喜好炒作此类公司导致股价表现较好 [4] - 短期赚钱效应和股价上涨效应形成正向循环,吸引更多同类公司赴港上市 [4] 港股市场的退出回报与分化现象 - 港交所主板为VC/PE机构贡献了582.03亿元的账面退出回报,居各交易板块首位 [5] - 出现多笔高回报退出案例,如高瓴减持百济神州回报超20倍,蜂巧资本清仓泡泡玛特回报超8倍,国家大基金减持中芯国际回报超10倍 [5] - 市场分化明显,明星企业股价上涨的同时大量普通企业出现破发且流动性岌岌可危,76家新上市企业中有30家股价较上市日下跌,其中12家跌幅超30%,最高跌幅达77% [5][6] - 约30%的公司涨幅超30%,较多集中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赛道 [6] 企业成功上市的关键因素 - 企业质地是关键,赴港上市的根本前提是具备规模性利润与高增长属性 [6] - 强生存能力是长期发展的关键,基本面不佳的企业难以实现退出,股东少量减持就可能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6] 港股市场的窗口期与生态转变 - 受访机构共识是需抓住当前上市窗口期,建议被投企业加大准备力度、加快推进节奏 [7] - 基于A股IPO节奏较慢,预计短中期内大量企业被引导至港股,港股IPO热度有望持续稳定至少12个月 [7] - 港股市场逻辑发生转变,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领域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新股发行定价相对克制,吸引外资兴趣 [7] - 只有具备基本盘的企业才能拥有较好的持续性,能吸引各类投资人并实现业务发展交易兑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