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搜索文档
为何中国最动人的英雄故事,从来不是独角戏?
虎嗅· 2025-06-28 14:50
影视创作风格 - 《山花烂漫时》回归并创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结合时代特点重新塑造了这一风格[1][9] - 该剧突破了当前主流"情节剧"模式,后者弱化了对社会复杂关系的深刻揭示和人物与社会关系的精准塑造[1][2] - "情节剧"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主导,通过抽象化现实和突出个人英雄主义或内心挣扎来反映生活[2] 剧情与人物塑造 - 剧中通过2007年云南华坪山区14岁女孩谷雨被3万元彩礼"卖掉"的事件,展现了偏远地区的贫困现状[3] - 张桂梅作为主角,其形象在与基层干部、商人、教师等群体的互动中立体呈现,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共振[5][6] - 剧中塑造了包括马县长、周局长、陈四海等人物群像,他们以各自能动性共同推动华坪女高建设[6] 社会体系与价值观 - 张桂梅的"创业"本质是动员从中央到基层的体系力量,如马县长亲自向省委书记争取资金[5] - 剧中呈现了体制内外合力办学的场景,如基层干部用拖拉机运送学生、豆花摊主暗中资助30元等细节[6] - 该剧强调共同体责任,区别于个人主义叙事,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集体能动性[8][10] 行业趋势与比较 - 近年来《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作品与《山花烂漫时》共同呈现新趋势:在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中塑造角色[10][11]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影视中的回归,部分源于苏联艺术理念的历史影响和观众接受基础[11] - 新文艺正尝试以自身美学超越美国大众文化主导的个人主义叙事模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