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时》
搜索文档
第21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举行“金天使奖”颁奖典礼
中国新闻网· 2025-11-10 09:36
行业活动与交流 - 第21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开幕式暨“金天使奖”颁奖典礼,主题为“光影无界,共映未来” [1][3][5] - 活动得到中美官方及行业协会支持,包括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国家电影局、美国制片人协会等,洛杉矶郡政府连续第10年将11月命名为“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月” [5] - 中美影视界人士出席,包括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美国联邦众议员、华特迪士尼公司和环球影业等代表 [1][3] 市场与合作前景 - 中美被描述为全球最具活力、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影视市场,合作基础深厚、潜力巨大 [3] - 面对人工智能、虚拟制作等新技术变革,行业认为两国应携手创新,让科技与艺术融合成为推动合作的新引擎 [3] - 中国影视市场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欢迎全球优秀影视机构和人才参与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 [3] 作品与奖项 - 本届活动有逾600部影视作品参评 [5] - 电影类奖项方面,大鹏凭借《长安的荔枝》获最佳男主角奖,马丽凭借《水饺皇后》获最佳女主角奖 [5] - 电视类奖项方面,张鲁一、宋佳分别凭借《绝密较量》和《山花烂漫时》获封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捕风追影》和《山花烂漫时》分获最佳影片和最佳电视剧 [5] - 《新·驯龙高手》、《毒液:最后一舞》和《侏罗纪世界:重生》等获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美国电影奖 [5]
第21届中美电影节和电视节在洛杉矶开
新华网· 2025-11-08 14:56
活动概况 - 第21届中美电影节和中美电视节于11月6日在美国洛杉矶开幕 约800名中美各界代表参加开幕式暨“金天使奖”颁奖典礼 [1] - 本届活动主题为“光影无界 共映未来” 旨在为两国影视业界搭建务实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平台 [1] - 洛杉矶县政府宣布11月为“中美电影节和中美电视节月” [2] 行业意义与前景 - 活动已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 推动影视界务实合作并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欣赏 [1] - 中美影视合作被评价为基础深厚、潜力巨大 面对人工智能、虚拟制作等新技术变革 两国应携手创新 让科技与艺术融合成为合作新引擎 [1] - 活动持续肯定两国杰出艺术作品 弘扬跨文化创意精神 通过影视作品使两国观众发现共有梦想与情感 为增进理解搭建重要桥梁 [1] 作品与活动 - 本届参评影视作品总数超过600部 [2] - 《捕风追影》获年度最佳影片奖 《山花烂漫时》获年度最佳电视剧奖 [2] - 《毒液:最后一舞》《侏罗纪世界:重生》《新·驯龙高手》等获评年度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美国电影奖 [2] - 活动期间两国相关企业和机构将举办论坛、展映等活动 影视界代表将分享经验、探讨合作 [2]
刘和平:现实主义和经典叙事回归下的多元创新
人民网· 2025-10-31 13:22
现实主义创作理念 - 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理念是求真,但不能止步于表现社会生活表象的真实 [1][2] - 须用诗人的眼光去寻找人物心灵的真实,用田野调查的态度去探究社会生活背后文化成因的真实 [1][2] - 身处全球化时代,参考多种流派认识世界的独到见解,有益于探究现实生活现象背后的文化成因和个体生命的心灵真实 [5] 创作实践案例 -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反对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论调,认为人类文化是世界各民族的集体记忆,并因此热爱中国文化 [4] - 拉斯洛通过追寻李白足迹、品读《清平调》,关注到李白用美好意象比喻杨玉环,从而感受到李白内心深处对杨玉环绝世独立的惊叹 [4] -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通过田野调查领悟到人类学的核心是“解读文化符号的意义”,认为社会行为是文化符号的载体 [5] - 近期现实主义剧集作品如《山花烂漫时》《我的阿勒泰》因探寻人物心灵真实和命运背后深层文化成因而受到观众喜爱 [5] 经典叙事的突破与创新 - 传统经典叙事四要素为线性时间、因果逻辑、明确冲突、完整闭环,形成“设定目标、遭遇阻碍、解决冲突”的三幕剧程式结构 [6] - 诗歌结构的要诀是“起要平阔,承要从容,转要变化,合要隽永”,关键在于“隽永”,以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6][7] - 经典叙事并非一味强调环环相扣、强化冲突,更难得的是从容叙事,意在言外 [7] - 学会停下来写戏,写出情节以外人物的人生态度,因为唯有人物的人生态度是观众猜不到的,才能丰富作品内涵 [7] - 经典叙事并非现实主义创作的专利,早在延安根据地时期就提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主张 [7]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31 08:24
行业内容生产与影响力 - “十四五”期间行业生产1500多部电视剧和网剧,纪录片总时长突破35万小时,微短剧创作量达15万部 [3] - 现象级作品如《繁花》、《我的阿勒泰》、《庆余年》深度融入大众生活并带动相关消费 [3] -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播出期间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80亿次 [4] - 《玫瑰的故事》相关短视频二次创作播放量突破20亿次,并衍生出“玫瑰线”城市漫步路线 [6] - “重温经典”频道开播后观众累计已突破3亿人次 [6] 技术升级与传播体系 - 广电5G用户突破3500万,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2.06亿,年底“有线+5G”融合网络将全面成型 [3][7] - 纪念大会全程直播实现全媒体覆盖,观看人次超过34亿 [7] - 人工智能技术已全面进入制作流程,可自动识别采访中的“情绪高点”以提升效率 [7] - 行业定义为“超高清发展年”,9家卫视开播4K频道,年底主要视频平台新增节目中超高清内容占比将超过40% [8] 海外市场拓展与影响力 - 5年来中国视听内容出口增长超过40%,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 《欢迎来到麦乐村》斯瓦希里语版本在肯尼亚播出后带动当地电视台收视率大幅上涨 [9] - 《我的阿勒泰》作为首部入围法国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长剧获得海外关注 [9] - 动画作品《宝宝巴士》已覆盖2.2亿海外用户,年播放量达390亿次 [9] - 首档中哈团队共创音乐综艺《声起地平线》录制完成,标志着芒果综艺IP国际共研机制从0到1的突破 [9]
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 2025-10-10 20:51
思想基础建设 - 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需要精神引领和价值导航,需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的新形势,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1] 意识形态指导 - 2024年9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是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 [2] - 条例强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并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3] 理论武装与阵地巩固 - 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4] - 从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到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系列举措有力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 [4] -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增强主导权和话语权 [5] 核心价值观培育 - 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中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6] -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新部署,使其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稳定器 [7]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需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 [7] 文化产品与活动 - 电影《南京照相馆》等文化产品激发爱国情,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 [7] - 《志愿军:浴血和平》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红色场馆游人如织 [8]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等品牌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例如2025年8月在南京举行第161场活动 [8] 网络空间治理 - 必须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等原则,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9] -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推出融合报道,在网上网下唱响主旋律 [9] - 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人,需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开展“清朗”等专项行动整治网络乱象 [10] 数字化与文化融合 - 《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我国数字文化动能更强劲,信息技术与文化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10] - 从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到智慧图书馆等数字化服务全民共享,文化事业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10] - 需进一步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抢占文化创新发展制高点 [10]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影视“审美提纯”造就爆款
中国青年报· 2025-10-10 07:15
行业创作理念 - 创作者需回归自觉与自省,通过咀嚼生活、深掘人性、凝视时代来提升手艺,这是制胜的法宝 [2] - 艺术创作的核心生命力在于求新求异地创造,最大法门是“审美提纯”,即保留初始冲动、放大差异化部分、传递新奇感受 [8] - 应避免一味“对标”爆款,因为这意味着创作上的臣服与穷途末路,跳出套路追求创新才是打动观众的关键 [6] 剧集成功要素与市场表现 - 长剧应像长篇小说,具备宏大的世界观、严密的逻辑、强大的人物魅力,并承载文化价值以让观众产生文化认同 [3] - 现实主义创作需要真诚面对观众,运用真挚的表达方式,并注重人物与细节的真实表达 [6] - 乡土题材剧集《生万物》创造2025年央视八套平均收视和单日最高收视的双冠佳绩,打破近3年收视纪录 [4] - 《生万物》的用户画像显示25-35岁用户占比达54%,说明作品深度影响了年轻观众 [4] - 年轻人并非只爱看快餐式内容,他们渴望从剧集中获取文化价值、知识点与情感共鸣 [5] 具体案例与创新实践 - 《山花烂漫时》摒弃“苦难叙事”,着重展现主角作为理想主义者的“高级快乐”与幽默鲜活性格,并描绘当代中国中小城市的生活画卷 [3] - 《归队》的创新在于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镜头对准无名普通战士而非丰碑,运用当代视听手段还原历史精神 [6] - 《以法之名》首度聚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其创作遵循鲜明人物性格、复杂人物关系、完成情感建设、讲述不复杂故事四项原则 [7] - IP改编剧《玫瑰的故事》将原著设定转为讲述女性成长故事,融合了作者其他小说的灵魂,创新基于对原作灵魂内核的保留 [7] - 艺术品质与流量热度可以达成完美结合,深刻题材亦能赢得年轻观众青睐,实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3][5]
人民日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7 07:13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与引领 - 习近平文化思想于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其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博大文化胸怀和鲜明实践品格不断彰显 [3] - 该思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文化实践中指引方向 [3][5] 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举措与成果 - 通过出版《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等著作,并利用“明理胡同”、“小院讲堂”等接地气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6][7] - 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以上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10万余家实体书店、58万余家农家书屋、17.7万家职工书屋遍布城乡,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 [10]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达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 [2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14] -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等,长城、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考古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 [17] - 2024年“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六十项世界遗产 [17] 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 -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传统水墨效果融入3D动画 [21] - 文旅融合发展,例如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活动累计观众破百万人次,国潮文创产品如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受到年轻人追捧 [21] - 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出海,《黑神话:悟空》走红全球,《斗罗大陆》等网文作品被国外图书馆收录,开拓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 [23]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中国文联实施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10年共举办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训5.1万人次 [25] - 在浙江,1500余名文化特派员深入基层,组建了近4000支文化队伍,例如浙江美术馆馆员在基层培养出30余名渔民画家 [24][25]
探寻影视发展新路径,在创新中破圈前行
中国青年报· 2025-09-25 08:53
行业核心理念 - 行业从业者认为创作的核心生命力在于求新求异的创造,而非简单对标爆款 [2] - 创作者的本职是咀嚼生活、深掘人性、凝视时代,手艺是制胜法宝 [1] - 创作的最大法门是“审美提纯”,即保留初始冲动、放大差异化部分、传递新奇感受 [2] 内容创作策略 - 长剧应像长篇小说,具备宏大的世界观、严密的逻辑和强大的人物魅力,并承载文化价值以产生“余味” [6] - 现实主义创作需要真诚面对观众,通过真挚的表达和真实的人物细节形成情感共鸣的通道 [9][10] - 成功的作品遵循鲜明人物性格、复杂人物关系、完成人物“情感建设”以及讲述不复杂故事的原则 [10] 具体项目案例分析 - 《山花烂漫时》在塑造人物时摒弃“苦难叙事”,着重展现理想主义者的“高级快乐”与幽默鲜活性格 [4] - 乡土题材剧集《生万物》通过“以小家讲大家”的精神内核展现人和土地的连接,其25-35岁用户占比达54%,深度影响年轻观众 [6] - 《归队》的创新之处在于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讲述普通抗联战士的故事而非有名战役或先烈 [9] - 《以法之名》首度聚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主题为高质效侦办职务犯罪案件、打掉政法系统内部“保护伞” [10] - IP改编剧《玫瑰的故事》将原著设定转为讲述女性成长故事,并融合作者其他作品的灵魂内核进行创新 [10]
文化论坛专访|《山花烂漫时》编剧透露:正在写杨妞花的故事,已经写了不少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6:35
剧集项目进展 - 编剧袁子弹目前正在创作以真实人物杨妞花为原型的剧集项目 [1] - 该项目已进入创作阶段并已完成相当部分内容 [1] 创作理念与主题 - 新剧集旨在呈现打拐题材故事的非传统结局 强调坏人受到惩罚而非简单的大团圆 [1] - 创作方认为这种不原谅的叙事方式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非凡力量 [1] 行业活动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剧集精品创作专业沙龙于9月24日在北京美后肆时举行 [1]
焦点访谈|共赴“金熊猫”之约 尽享文化盛宴
央视网· 2025-09-17 22:18
活动概况 - 第二届金熊猫奖于9月12日至13日在成都举行 由中国文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活动主题为"光影之约 遇见美好" [1] - 活动包括影视作品评选和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 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 电视剧 纪录片 动画片作品参加评选 [1] - 金熊猫奖从2023年开始举办 每两年一届 致力于通过评选全球优秀影视作品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5] 奖项评选 - 共揭晓27个奖项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获最佳动画片奖 《还有明天》获最佳影片奖 《山花烂漫时》获最佳剧集奖 《新荒野》获最佳纪录片奖 [3] - 参评作品达5343部 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27%为中国作品 73%为国外作品 国外作品数量及参评国家和地区数量较首届有所增长 [7][9] - 评委会由获得艾美奖 奥斯卡奖等荣誉的国际艺术家组成 评选体现多元评价体系 [7] 文化价值 - 奖项评选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 体现多元共生 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核 [11] - 获奖作品题材多元 包括商业片 艺术片 大制作和小成本作品 体现文明多样性 [12] - 作品关注人类共通情感 如亲情 对自然的敬畏 和平等 能够跨越文化差异引发共鸣 [13] 产业影响 - 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以"文明共聚 开创未来"为主题 吸引780余位海内外嘉宾参会 [17] - AI技术成为论坛热议话题 获奖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制作中应用AI技术 [19] - AI技术从内容生成 制作过程 后期制作到发行环节重塑影视产业 提升创作效率并降低成本 [19][21] - 启动金熊猫全球影像合作计划 打造"金熊猫视听人才成长营"助力全球影视人才发展 [21] 经济贡献 - 举办"遇见光影·牵手成都"成都影视产业项目签约仪式 100余家企业参与 签约64个影视产业相关项目 总投资额超120亿元 [24] - 推出14条"跟着影视游四川"主题文旅线路 深度融合四川文化地标和特色场景 [23] - 开展"大家一起看电影"活动 覆盖四川省15家特色影院 10大城市地标和2万多个村和社区 [23] 国际交流 - 奖项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 获得不同文化人群赞赏的国际性奖项 [5] - 为全球优秀影视作品敞开大门 搭建文明互鉴平台 促进中外影视交流 [7] - 通过影视连接文旅 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推动文化传播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