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2025社保与养老金融论坛聚焦 “高质量低成本” 健康保障之路
新华财经· 2025-09-21 22:54
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核心主题为“健康中国与社会保障的高质量发展”,认为其是关乎国计民生福祉、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重大议题 [1] -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老年群体健康保障需求激增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适配性不足的矛盾凸显 [2] - 中国探索的以国家战略为引领、科技创新为驱动、市场活力为支撑的老龄化治理路径,为全球提供了有益参照 [2]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趋势研判 - 未来体系建设有五个判断:养老保障体系持续优化升级、医疗保障体系聚焦提质增效、就业保障体系深化创新、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事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2] - 主张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框架,并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 [6] - 基于该评估体系测算,预测未来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将稳步提升,有望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6] 养老体系面临的挑战 - 当前中国养老体系面临三大瓶颈: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在区域与城乡间差距较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较窄、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种类繁杂且居民参与度偏低 [2] - 养老服务金融存在产品设计复杂难懂、与医疗照护服务脱节、缺乏普惠性设计等问题 [2] - 主流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为主,但普遍面临“缺设备、缺人才”的双重困境 [4] 养老金融与科技解决方案 - 提出需借助金融科技重构养老生态,通过AI技术与大数据整合信息,实现用户养老需求的动态分析与个性化资产配置 [3] - 建议建立“适老化+可信化”服务平台,探索“算法智能建议+人工监督”的共治机制,平衡效率与安全 [3] - 未来的养老金融必须坚守技术、经济、社会与伦理“四个可持续”原则,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综合解决方案 [3] - 养老金融是推动股权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长期资本来源,能重塑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6] 健康保障体系发展路径 - 中国需走出一条“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特色路径,数字化、智能化与体系化是核心抓手 [3] - 建议依托全国统一健康信息平台,打通从预防到康养的全周期管理链条,构建覆盖全国的“一个码、一张网、一朵云” [3] - 需推进三项举措:深化医防协同与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推广地方成功经验如“三明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3] 长期照护制度构建 - “长期照护”更聚焦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群体的持续性照料需求,具有需求刚性强、服务不确定性高的特点 [5] - 中国需审慎构建契合国情的长期照护制度框架,避免简单照搬欧美模式 [5] - 当前已在近百个城市开展长期照护保险试点,但存在统筹层级偏低、保障待遇区域不统一、农村地区覆盖不足、失智人群未被充分纳入等问题 [5] - 未来需更注重融入医学伦理、契合本土社会文化、保障老年人尊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 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 - 老龄化主要通过四大渠道影响经济: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社会储蓄率与投资率同步降低、传统消费市场峰值已过、创新活力与技术突破能力受影响 [5] - 应对需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向发力,供给侧依靠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约束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需求侧把握老龄化社会的消费升级趋势,挖掘银发经济潜力 [6] - 中国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6] 行业人才与机构转型 - 破解养老困境需双管齐下,应将养老服务从业者纳入紧缺人才范畴并进行系统化培养与输送 [4] - 建议中小型医院结合自身定位,探索向医养结合方向转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