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保障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刘世锦:城乡居民养老金差30倍,建议建立差距缩小的养老保障体系
和讯· 2025-08-21 17:27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8月19日"第十五届中 国城市发展及房地产创新大会"上指出,养老金不足的缺口将影响中国一半左右人口的消费增长。这 一问题如果不解决,对经济将带来全局性的影响。 建议在十五五期间,通过将较大规模的国有权益 资本划拨社保基金,并进入资本市场运作。通过短期财政补贴和完善长期缴费制度等多措并举的方 式,建立起覆盖全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城乡居民差距逐步缩小的养老保障体系。 如何才能有效提升消费?其中一种思路,是想解决老百姓不想消费、不敢消费,甚至不会消费的问 题。 我们现在实际上也有很多补贴,补贴消费很大程度上把扩大消费看成一个促销的问题,而且重点是商 品消费,这种办法短期之内也是有效的,但是它不具有可持续性。 同时,对于有些亿万富翁来说,对补贴的钱根本无所谓。而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给他发了以后他也 高兴,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讲,现在重点要解决的不是吃面包的这个问题,吃穿其实都没问题了, 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等这些问题,而补贴对这些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 作用。 由此,如果经济增长的宽度问题不解决好,只在高度上搞创新,那么最后经济增 ...
6类人可提前领个人养老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3:01
自2025年9月1日起,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人员在满足以下六类条件之一时,可申请领取个人养老金。 其中,前三类为原有领取条件,后三类为新增的提前领取情形,旨在应对特殊经济或健康状况,提升制 度灵活性。 个人养老金账户领取发生新变化! 可领取个人养老金的六类条件: 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出国(境)定居 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经医保报销后,医 保目录内自付部分累计超过参保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通知》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是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的扩展。 在此之前,参加人需要符合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这三个条件之 一的,方可领取个人养老金。如今,《通知》新增了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的3种情形。 一是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本人(或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 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本省(区、市)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二是申请之日前两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达到12个月。三是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在领取申请方式上,《 ...
6类人可提前领个人养老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52
记者丨见习记者 冯紫彤 编辑丨杨希 江佩佩 个人养老金账户领取发生新变化! 自2025年9月1日起, 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人员在满足以下六类条件之一时,可申请领取个 人养老金。 其中,前三类为原有领取条件,后三类为新增的提前领取情形,旨在应对特殊经 济或健康状况,提升制度灵活性。 可领取个人养老金的六类条件 : 9月起个人养老金新增3种领取情形 《通知》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是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的扩展。 在此之前,参加人需要符合 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 这 三个条件之一的,方可领取个人养老金。如今,《通知》新增了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的3种情 形。 一是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本人(或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 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本省(区、市)上一 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是申请之日前两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达到12个月。三是正在 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在领取申请方式上,《通知》也进行了优化。除原有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申请 外, 新增了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 ...
中国人寿长护险服务“解困”又“提质”
齐鲁晚报网· 2025-05-07 14:16
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发展 - 公司深度参与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形成"东营模式""璧山模式""吉林模式""江苏模式"等多样化服务模式[1] - 业务已覆盖全国4400多万人,在办项目80个,通过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构建普惠型养老保障体系[1] - 在江苏镇江案例中,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每月3次"不离床洗浴"上门服务,每次服务时长不少于两小时[2] 服务模式创新 - 针对特殊家庭推出"上门签约"服务,解决监护人因照料无法离家的难题,如为腿部受伤的朱女士提供居家签约[6] - 计划开发线上签约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提升服务便捷性与效率[6] - 在无锡案例中为脑梗患者提供55个月累计1157次上门服务,护理基金支付86775元,患者肢体功能显著改善[5] 养老产业战略布局 - 依托保险资金优势在全国26个中心城市推进城心公寓养老、城郊机构养老等多业态项目[7] - 推出三款"随心居"旅居产品并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7] - 加强养老专属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保险+养老"综合服务能力[7] 政策与行业背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强化失能群体照护[4] - 人口老龄化加速使失能护理成为社会突出挑战,公司定位为长护险服务体系建设主力军[4][7]
大国人口:少子老龄化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泽平宏观· 2024-12-24 17:53
中国人口现状与挑战 - 中国总人口14.1亿,开始持续负增长,老龄化加剧,正从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担期 [4] -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少子化加剧,出生人口连续7年下降 [4] - 生育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二,"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问题严峻 [4] - 不婚化趋势明显,2013—2022年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下降到683万对,结婚率从9.9‰降至4.8‰ [6] - 性别比持续改善,但农村"剩男"和城市"剩女"问题突出,男性比女性多3097万 [4] 老龄化问题 - 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占全球老年人口的约1/4 [6] - 预计2030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2056年达约36% [6] - 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比预计从2023年的68%降至2050年的59% [6] - 老龄化导致社会抚养比上升,养老负担加重,政府债务加重,创新创业活力下降 [6] 少子化与生育成本 - 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不足1.1,全球倒数,低于美欧日 [7] - 0-17岁孩子养育成本平均53.8万元,相对于人均GDP倍数全球最高 [7] - 生育基础削弱、生育观念改变、生育成本高是低生育率主因 [7] 人口流动与区域分化 - 人口持续向深圳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和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集聚 [10] - 东部地区人才净流入率从2018年的5.7%增至2022年的14.0%,中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 [10] - 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从4.6%、2.2%增至7.9%、3.9% [10] 人口结构变动中的机遇 - 消费向健康化、品质化、情感化转型,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出海,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1] - 产品和服务适老化转型,医养结合紧密,养老金融前景广阔 [11] - 教育系统结构性调整,托儿所供应不足,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相对饱和 [11] - 住房价值分化,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强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更高 [11] 国际经验与应对 - 美国依靠移民和人才培养体系维持人口正增长,2023年总人口3.4亿,但老龄化加剧 [12] - 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9%(2022年),全球最高,社保三支柱体系完善但社会活力下降 [14] - 韩国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抚养孩子成本与人均GDP比重最高,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14] - 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4%(2022年),高福利政策带来财政负担 [14] - 印度人口总量超14.2亿(2023年),结构年轻但教育、就业问题制约人口红利释放 [15] 政策建议 - 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现金补贴、购房补贴,覆盖怀孕至孩子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 [18] - 提升0-3岁孩子入托率至40%以上,对隔代照料发放补贴 [18] - 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企业生育税收优惠,构建生育成本分担机制 [18] - 按孩子数量发放每月补贴(一孩1000元、二孩3000元、三孩6000元),需1万亿-3万亿元 [18] - 加快社保全国统筹,发挥养老保障第二、第三支柱作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20]
大国人口:少子老龄化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泽平宏观· 2024-12-15 23:01
中国人口现状与挑战 - 中国总人口14.1亿,开始持续负增长 [4] - 老龄化加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占全球老年人口约1/4 [6] -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15-64岁人口占比预计从2023年68%降至2050年59% [6] - 少子化加剧,总和生育率不足1.1,全球倒数,出生人口连续7年下降 [7] - 不婚化趋势明显,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1347万对降至2022年683万对 [6] - 人口迁移呈现"二八分化",向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集聚,东部人才净流入率从5.7%增至14.0% [10] 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机遇 - 消费向健康化、品质化、情感化转型 [11] - 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1] - 产品和服务向适老化转型,医养结合紧密,养老金融前景广阔 [11] - 教育系统结构性调整,托儿所供应不足,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饱和 [11] - 住房价值分化,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市场热度更高 [11] - 住房改善需求上升,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产品力成重点 [11] 全球人口演变与应对经验 - 美国依靠移民和人才培养维持人口正增长,2023年总人口3.4亿,但老龄化加剧 [12] - 日本老龄化最严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9%,社会活力下降,但社保体系完善 [14] - 韩国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抚养成本与人均GDP比重最高,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14] - 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4%,高福利政策带来财政负担和养老金代际压力 [14] - 印度人口总量超14.2亿,结构年轻但教育分化严重,复制中国人口红利较难 [15] 人口政策建议 - 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现金补贴、购房补贴,覆盖怀孕至孩子18岁 [18] - 提升0-3岁入托率至40%以上,对隔代照料发放补贴 [18] - 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 [18] - 加大教育医疗投入,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 [18] - 建立男女平等的育产假制度,完善辅助生殖补贴 [18] - 按孩数量发放每月补贴,一孩1000元、二孩3000元、三孩6000元,需1万亿-3万亿元 [18] - 推动社保全国统筹,发展第二、第三养老支柱,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20] - 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发展智慧养老,推进适老化改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