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费
搜索文档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费差额补缴:电子税务局App操作指引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0-28 09:14
社保缴费办理流程 - 办理流程通过电子税务局社保业务模块进行,需依次完成身份信息填写、参保信息选择、缴费信息提交等步骤 [4][5][6]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可自主设置,例如选择2025年1月为有效年月,缴费基数设置为4,588.00元 [5] - 缴费信息提交后系统自动生成费额,例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每月费额为77.00元×20.0000%=15.40元,2025年1月至3月合计费额为46.20元 [6] - 最终确认缴费信息后,费款合计金额为184.80元,需选择支付方式完成缴费 [6] 无欠税证明开具 - 纳税人可通过电子税务局“我要办税-证明开具”模块申请开具无欠税证明,已实行实名办税的纳税人仅需持有效身份证件直接申请 [15][16][17] - 若系统查询无未办结事宜,可直接下载PDF格式的无欠税证明,证明显示截至指定日期未发现有欠税情形 [18][19][22] - 若存在欠税信息或未办结事宜,系统将显示欠税明细,例如某纳税人欠缴工程服务增值税195,529.93元及增值税1,662.15元,合计欠税额246,316.66元 [20][24] - 对于存在未办结事宜的纳税人,可下载《税务事项通知书》并办结相关事宜后重新申请开具证明 [23][25]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可免征企业所得税,需留存备查资料包括被投资企业的最新公司章程、利润分配决议或公告等 [12] - 若被投资企业进行清算所得税处理,需留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清算所得税申报表》及《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复印件 [13] - 企业还需提供投资收益、应收股利科目明细账或按月汇总表作为留存备查资料 [13][14]
涉税名词一起学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系列(5)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可以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05 22:26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 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可以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属于人员人工费用范围[1] - 人员人工费用包括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 失业保险费 基本养老保险费 工伤保险费 基本医疗保险费 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1] 少儿医保缴费办理方式 - 通过深圳税务微信公众号使用少儿身份信息登录办理缴费 路径为我要办→社保缴费→输入少儿姓名证件号码登录→城乡居民申报缴费→城乡居民少儿医保申报缴费[7] - 通过支付宝深圳市税务局生活号使用监护人身份登录 点击个人中心验证登录→进入个人业务点击代缴社保费→选择城乡居民少儿医保申报缴费→输入少儿姓名证件号码完成缴费[11] - 通过@深税小程序监护人实名验证登录 点击首页社保进入办理页面→点击代缴社保费→选择城乡居民少儿医保申报缴费→输入少儿姓名证件号码完成缴费[12] 金融社保卡账户管理 - 新办金融社保卡或更换旧卡后税务系统不会自动更新缴费银行账号 需缴费人自行通过税务部门渠道更新避免扣款失败[16] - 缴费人可通过深圳税务微信公众号 支付宝深圳市税务局生活号 @深税小程序等渠道查询修改重签扣款协议[17][18] 灵活就业参保缴费问题 - 灵活就业参保成功后若税务渠道没有申报缴费数据可能是数据未同步或参保信息处理失败 需联系社保部门核实[23][24] - 退休后继续缴纳医保可通过深圳税务微信公众号 支付宝深圳市税务局生活号 @深税小程序等渠道办理缴费[26] 特殊人群社保缴费办理 - 港澳台外籍永居证人员可通过深圳税务微信公众号我要办社保缴费模块登录 姓名证件号码需与社保部门参保登记信息一致[30] - 登录成功后根据参保登记信息选择灵活就业人员申报缴费或城乡居民申报缴费模块办理[30]
你问我答 | 电子税务局如何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操作步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01 08:44
电子税务局操作流程 - 自然人需以业务身份登录电子税务局网页版 未注册用户需先完成用户注册 [2] - 进入地方特色模块后 需依次点击社保业务→城乡居民社保费→居民养老进入办理界面 [3][4] - 本人办理时直接选择缴费档次和缴费方式即可完成操作 为他人办理需先增加人员信息并输入证件号码 [6][7] 社保费补缴流程 - 补缴养老保险需先在人社部门登记信息 再通过城乡居民社保费→社保费补缴模块带出补缴数据 [8] - 缴费完成后可在社保业务→缴费证明开具或缴费记录查询模块查看结果 证明需2个工作日后生成 [8][9] 其他功能链接 - 往期链接包含112项涉税服务操作指南 涵盖发票管理、税费申报、信息查询等高频业务场景 [10] - 信息来源为山东省税务系统官方渠道 内容由征管科技部门审核发布 [11] 平台声明 - 蓝色柳林财税室为第三方学习平台 内容仅作参考不具行政效力 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