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离婚冷静期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毒杀儿女案,再次拷问“离婚冷静期”
第一财经· 2025-08-22 12:33
作者 | 第一财经 何涛 8月21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法院开庭审理的一起案件,再次把人们拉回3个月前一出悲剧的记忆 当中,也再次引发关于"离婚冷静期"是否合理的争议。 今年5月17日,凤冈县女子黄某以丈夫刘某杰不务正业、沉迷赌博并多次对其实施家暴为由提出离 婚,5月20日双方签署离婚协议,进入30天冷静期。没想到仅过了一天多,5月22日凌晨,刘某杰就 将其10岁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双双毒杀。惨案令无数人唏嘘不已。 2025.08. 22 本文字数:1995,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离婚冷静期当然不是悲剧的直接原因,但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离婚冷静期的存在,客观上为暴行发生 提供了更大的时间、空间可能性。类似还有2023年7月20日发生在广州的一起极端案件,一名男子 在离婚冷静期的第13天将妻子杀害。 所谓离婚冷静期,即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适用于协议离婚情 况):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 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 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去年8月16日 ...
壹快评|贵州毒杀儿女案,再次拷问“离婚冷静期”
第一财经· 2025-08-22 12:12
法律的权威性和生命力,在于代表人民的意志,听取人民的心声,并据此不断完善 8月21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法院开庭审理的一起案件,再次把人们拉回3个月前一出悲剧的记忆当 中,也再次引发关于"离婚冷静期"是否合理的争议。 今年5月17日,凤冈县女子黄某以丈夫刘某杰不务正业、沉迷赌博并多次对其实施家暴为由提出离婚,5 月20日双方签署离婚协议,进入30天冷静期。没想到仅过了一天多,5月22日凌晨,刘某杰就将其10岁 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双双毒杀。惨案令无数人唏嘘不已。 离婚冷静期当然不是悲剧的直接原因,但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离婚冷静期的存在,客观上为暴行发生提 供了更大的时间、空间可能性。类似还有2023年7月20日发生在广州的一起极端案件,一名男子在离婚 冷静期的第13天将妻子杀害。 所谓离婚冷静期,即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适用于协议离婚情况):自 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 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 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去年8月16日,民政部有关司局 ...
中美俄离婚率对比断崖:美国2.4%,俄罗斯73%,那中国是多少呢?
搜狐财经· 2025-07-06 23:33
婚姻现状国际比较 - 美国2022年离婚率降至2.4%,属全球较低水平,主要因离婚成本高(共同财产平分、终身赡养费)和同居文化盛行 [3][5] - 俄罗斯离婚率高达73%,40%离婚案与酗酒/家暴相关,女性主动提出离婚占比73% [11][13][15] - 中国离婚率2.56%但离婚结婚比达47%,90后平均婚龄仅3.8年,房价收入比每升1%离婚率增0.3% [21][23] 经济因素对婚姻影响 - 美国高收入夫妻合并计税导致税率增加30%,促使50岁以上同居人数翻倍 [7][9] - 俄罗斯女性就业率74%高于男性,经济独立助推高离婚率 [15] - 中国女性就业率78%提升离婚意愿,但离婚冷静期使协议离婚量降24% [25][23] 社会文化差异 - 美国高学历群体婚姻更稳定,同居替代婚姻现象普遍 [9] - 俄罗斯存在18岁早婚现象,离婚手续最快3天完成 [13][17] - 中国出现"搭子婚"模式(经济AA、分房睡),"三观不合"成离婚主因 [23] 政策干预效果 - 俄罗斯提高离婚费至5000卢布引发抗议后取消,离婚率不降反升 [19] - 中国离婚冷静期使家暴受害者维权难度增加,诉讼离婚量上升 [23][25] 婚姻本质观察 - 三国婚姻稳定性差异体现经济杠杆(美)、女性觉醒(俄)、传统现代碰撞(中)的博弈 [27] - 婚姻本质是共同抵御生活风险的生存实验,社会需提供"生存底气"支撑 [29][30]
不愿将就的年轻人,撞上离婚冷静期
虎嗅· 2025-05-12 07:39
政策变化与离婚冷静期影响 - 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5月1日生效 取消结婚和离婚登记需户口簿的要求 但离婚冷静期等限制仍使离婚程序复杂化 [1] - 离婚冷静期实施四年间 协议离婚占比从2020年86.1%降至2023年71.94% 诉讼离婚占比从13.9%升至28.06% 显示冷静期未显著修复婚姻关系 [3] - 部分夫妻通过诉讼调解快速离婚以规避冷静期 导致民政部门协议离婚数据"失真" 实际离婚人数可能未减少 [4][6] 婚姻律师行业观察 - 律所案例显示 冷静期可能加剧夫妻博弈 如财产分配反悔或恶意拖延 导致协商破裂并转向诉讼 [6][10] - 全职妈妈在冷静期易陷被动 因缺乏财产知情权 男方可能利用禁诉期转移资产 首次诉讼未判离时不处理财产分割的制度加剧不公 [12] - 律所6000多起离婚案件中65%通过调解解决 律师强调需平衡法律程序与情感疏导 避免激化矛盾 [22][23] 社会婚恋观念变迁 - 2024年结婚登记量创1980年以来新低 部分因离婚程序繁琐导致"恐婚" 同居替代婚姻现象增多 [4][16] - 85%离婚诉讼由女性发起 年轻群体离婚意愿增强 三年婚龄成新坎 经济独立降低忍耐阈值 [16][18] - 财产形态复杂化(股权/虚拟货币等)增加离婚难度 婚前协议普及反映婚姻本质从情感转向价值交换 [14] 诉讼程序与调解机制 - 法院首次判不离后强制禁诉6个月 但家暴等严重过错可走绿色通道 如人身保护令加速处理 [7][8] - 调解贯穿离婚诉讼全程 目标降低冲突 二胎家庭抚养权争夺成判决主因 财产或子女问题易致协商失败 [13][19] - 律师案例显示 极端冲突案件通过深度沟通可转为协议离婚 关键在于消除双方误解而非单纯法律裁决 [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