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旅产品

搜索文档
谁能成为“入境消费第一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2:56
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 2024年上半年深圳各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其中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 [2] - 上海上半年接待外籍人士260万人次,同比增长44.8%;北京接待149万人次,其中免签和临时入境许可政策入境占比超84万人次,为去年同期两倍 [3] - 广州接待外籍人士超150万人次,同比增长40%,120万名旅客享受免签便利;重庆查验入境外籍旅客3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4倍,免签占比达七成 [3] 城市差异化定位与策略 - 北京提出打造"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发展"演唱会+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吸引"首演""首展""首发"资源 [4] - 上海定位"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计划推出多元旅游产品,包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古镇及"考古+旅游"等主题线路 [4] - 重庆聚焦东南亚市场,一季度马来西亚和印尼游客增长超30%,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等项目落地 [4] - 广州以展会经济为核心,举办全球城市旅游发展组织会议等国际活动,开发"入境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及"一程多站"产品 [5][6] - 深圳提出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2024年入境游客数增长56.9%,国际旅游收入增长93.2%,依托科技资源开发无人机体验等特色项目 [6][17] 入境消费与购物趋势 -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95%游客在旅行中购物,超半数游客将20%以上预算用于购物 [9] - 北京设立1400家离境退税商店(全国最多),上海计划2027年超3000家,重庆目标超200家 [9] - 深圳上半年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倍,业务量增4.3倍;北京月均退税销售额1亿元;上海"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28倍 [11] - 外籍游客购物偏好分化:北京以茶具、传统服饰为主;上海偏好时尚单品与特色纪念品;广州粤式点心与广彩瓷器受青睐;重庆白酒占比40%;深圳消费电子产品(手机销量增44%,电脑增214%)成核心 [12][15] 深圳的竞争优势与挑战 - 优势:大湾区核心口岸城市,海陆空交通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1/6,无人机、AI眼镜等科技产品吸引力强;城市现代化形象突出 [15][17] - 挑战:缺乏历史遗迹资源,需开发"科技+旅游"沉浸式产品(如工业游、低空游),强化自由行线路与"深圳故事"IP [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