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

搜索文档
耳机界的劳斯莱斯,千元级音质、久戴不痛,几十块卖疯了!
洞见· 2025-08-30 20:34
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3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 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英语磨耳朵神器,0-99岁可用 △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 ,现代人出门离不开手机,更离不开耳机。 但长时间佩戴头戴式耳机可能会耳朵疼,要是戴上一天,感觉耳朵都要废掉了! 长时间不清理入耳式耳机, 可能引发耳道湿畛 , 出现发痒、流浓,甚至听力下降。 在进行日常运动时, 传统耳机很容易掉落 ,影响使用体验。 戴着"降噪"耳机走路,会 听不到外界声音 ,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那到底有没有 一款久戴不痛,走路骑行还安全的耳机呢? 我测试了十几款,真的发现了一款宝藏蓝牙耳机—— 耳夹耳机。 和传统蓝牙耳机相比,它 采用耳夹式佩戴设计 , 不入耳、不伤耳,对耳朵敏感的人相当友好。 *自有版权,未经授权,盗图必究 音质棒, 佩戴时受力均匀,不压迫耳朵 ,轻轻一戴就在耳朵上固定住了 9D环绕立体音 , 低音震撼,中音醇厚,高音通透 ,立体环绕的视听效果,戴它听歌仿佛置身演唱 会! *自有版权,未经授权,盗图必究 怎么活动都不掉,光看造型都让人难以抗拒! * ...
安克创新(300866):中报延续强劲表现 产品创新、区域拓展持续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8-30 17: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3.4%至128.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8%至11.7亿元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0.4%至68.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5%至6.7亿元 [1] - 公司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7元(含税),分红比率约为32% [1] 产品品类表现 - 充电储能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7.0%至68.16亿元,占总营收53%,毛利率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40.6% [2] - 智能创新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7.8%至32.5亿元,占比25%,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49.6% [2] - 智能影音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1.20%至27.98亿元,占比22%,毛利率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至49.1% [2] 产品创新与市场认可 - 充电产品推出Anker 5-in-1 20W旅行适配器和140W智能显示氮化镓充电器,配备通用4口输出与实时功率智能显示系统 [2] - 消费级储能产品阳台光伏储能F3800 Plus获得美国科技媒体"年度最佳移动储能"大奖 [2] - 全球首款家庭场景消费级3D纹理UV打印机众筹金额突破4676万美元,登顶Kickstarter全品类众筹榜首 [2] - soundcore品牌推出AI人声消除功能的派对音响Rave 3S,实现原唱分离与伴奏保留 [3] 渠道与区域表现 - 线上渠道收入增长29%至87亿元,占比67%,其中亚马逊增长28%至64.3亿元,独立站增长43%至13.2亿元 [3] - 线下收入同比增长44%至42亿元,占比33% [3] - 北美市场收入57.0亿元同比增长23%,欧洲市场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67%,中国及其他市场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26% [3] 盈利能力与费用结构 - 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44.7%,归母净利率基本持平在9.1% [4] - 销售费用率同比持平在22.0%,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3.6%,研发费用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9.3% [4] 营运资金状况 - 库存比年初增长64%至52.9亿元,主要因业务量增加及关税影响导致的主动备货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亿元,同比下降较多,主要因提前备货支付现金及职工支付现金增加 [4] 业绩展望与估值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34.4/42.5亿元(原预测26.6/32.6/38.8亿元) [4]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7/22/18倍,维持"买入"评级 [4]
比亚迪(01211.HK)2025年中期业绩:营业额同比增23.30%
新浪财经· 2025-08-30 16:20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达人民币3712.81亿元 同比增长23.30%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55.11亿元 同比上升13.79% [1] - 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71元 [1] 汽车业务表现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33.0% 市占率提升2.2个百分点至13.7% [2] - 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同比上升32.49%至人民币3025.06亿元 [2] - 位列上半年中国整车出口企业第二名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发布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超级e平台" [3] - 推出10C充电倍率"闪充电池"及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电机 [3] - 构建"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并发布"全民智驾"战略 [3] - 与大疆合作发布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 [3] 品牌与产品矩阵 - 多品牌梯度布局覆盖"比亚迪""方程豹""腾势""仰望"四大系列 [4] - "方程豹"采用豹力美学设计语言 专注个性化用车场景 [4] - "腾势"成为全球首个覆盖MPV/SUV/轿车/跑车的豪华新能源品牌 [4] - "仰望"基于易四方/云辇技术推出U8/U9/U7等多品类高端产品 [4] 全球化进展 - 产品覆盖全球6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3倍 进入英国/巴西/新加坡等市场热销前列 [5] - 在柬埔寨设立乘用车工厂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设立欧洲总部 [5] - 积极推进本地化研发制造 为海外需求爆发做好产能准备 [5] 能源业务与对外合作 - 储能业务提供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 助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6] - 与小桔充电及新电途合作共建兆瓦闪充桩 [6] - 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通过股权业务合作实现资源协同 [6] 消费电子与智能产品 - 在钛金属手机/折叠屏手机等高端产品保持主要供应商地位 [7] - 海外大客户整机组装业务份额持续提升 带动出货量增长 [7] - AI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跨越式成长 服务器大量出货 [7] - 数据中心液冷和电源产品通过行业领军企业认证 [7] 战略展望 - 公司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于2025年7月下线 [8] - 将持续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提升产品竞争力 [8] - 加速业务出海进程 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全球变革 [8]
小米召回14.6万余台充电宝,已向安普瑞斯启动经济追偿
南方都市报· 2025-08-30 16:02
小米充电宝召回事件 -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召回146891台PB2030MI型号自带线充电宝 生产日期为2024年8月1日至9月22日 涉及浅咖色和深空蓝两种颜色[1][3][11] - 召回原因为上游供应商安普瑞斯提供的126280型电芯2.0版本存在缺陷 极端场景下可能导致安全隐患[1][6][12] - 公司按建议零售价159元/台办理退款 用户可选择线下门店或线上渠道退货[11][12] 供应链追责与监管动态 - 小米已启动对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的经济追偿 通过法律手段追究损失责任[1][12] - 市场监管部门对安普瑞斯所有电芯产品封存并全面检测 无锡市市场监管局自6月30日介入调查[15][16] - 安普瑞斯控股股东于7月22日变更 AMPRIUS LIMITED持股54.7%转为AMPRIUS (HONG KONG-2) LIMITED 原控股方已解散[16] 行业同类事件与政策影响 - 2025年罗马仕召回491745台移动电源 安克创新召回超71万台产品 均涉及安普瑞斯电芯安全隐患[13] - 民航局6月28日禁止无3C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批次充电宝携带登机[14] - 移动电源强制性产品认证新规于8月15日实施 未获3C认证产品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14] 电芯技术行业现状 - 电芯是充电宝核心组件 其安全性直接决定产品品质 消费类电池行业存在技术参差不齐现象[18] - 优质电芯需采用优质原材料与高度自动化产线 劣质电芯存在使用回收材料等成本压缩行为[19] - 安普瑞斯集团声称无锡公司已于2022年初剥离独立运营 否认与当前质量问题存在关联[15]
小米主动召回一型号部分充电宝,超14万台
猿大侠· 2025-08-30 12:11
产品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宣布主动召回2024年8月至9月期间生产的PB2030MI型号部分充电宝 共计146,891台 [1][3][15] - 召回原因为上游供应商提供的126280型电芯2.0版本存在缺陷 极端场景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3][13][14] - 受影响产品为小米自带线充电宝20000 33W型号 [1] 召回实施细节 - 公司按建议零售价159元/台办理全额退款 [3][15] - 提供两种召回渠道:线下小米之家门店专人处理 或线上通过指定链接办理 [3][8][15] - 要求用户通过产品SN码验证是否属于召回范围 可通过官网或扫码查询 [6][16] - 必须提供充电宝实物或无害化处理凭证方可办理召回 [20] 技术处理要求 - 要求用户在相对开阔通风环境下对充电宝进行放电处理 [22] - SN码需保持清晰可见 破损或覆盖则无法完成召回流程 [21] - 不在召回范围内的同型号产品使用其他供应商电芯 可继续安全使用 [19]
小米召回部分MI牌充电宝
搜狐财经· 2025-08-30 10:58
产品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主动召回2024年8月1日至9月22日期间制造的MI牌自带线充电宝20000 33W(型号PB2030MI) 涉及数量为146,891件 [1] - 召回原因为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问题 极少数产品使用中可能出现过热现象 极端场景下存在燃烧风险 [1][3] - 公司通过免费退货退款方式开展召回 计划于2025年8月29日启动 预计召回周期为3个月 [1][4] 产品缺陷详情 - 缺陷表现为电芯原材料导致的过热现象 仅影响极少数产品 [1][3] - 潜在后果为极端场景下的燃烧风险 [1][3] - 公司建议用户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退货处理 [3] 召回实施机制 - 提供线上线下双渠道处理方式:消费者可前往小米之家门店或通过线上渠道办理退货退款 [4] - 设立专属服务热线950816(服务时间8:00-18:00)供咨询 [1][4] - 缺陷产品将进行无害化处理 召回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向监管部门提交总结报告 [4] 信息公示渠道 - 通过小米商城"服务中心-售后政策"页面(https://www.mi.com/service/exchangephone)发布公告 [4] - 同步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scjgj.beijing.gov.cn)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平台公示信息 [1][4] - 支持SN码查询确认产品是否在召回范围内 [3]
领益智造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94%
证券日报网· 2025-08-30 10:45
财务业绩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6.25亿元 同比增长23.3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0亿元 同比增长35.94% [1] - 扣除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后归母净利润10.73亿元 同比增长53.29% [1] -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6.73亿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13元/股 同比增长30%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9% 同比提升0.90个百分点 [1] 股东回报 - 累计回购股份3823.19万股 回购金额3.20亿元 [1] - 拟现金分红1.39亿元 回购与分红总额4.59亿元 [1] - 分红与回购总额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达49.40% [1] 业务板块表现 - AI终端业务收入约208.65亿元 同比增长17.26% [1] - 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收入11.83亿元 同比增长38.41% [1] - 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3.27个百分点 [1] - 其他业务收入约15.77亿元 同比增长212.98% [1] 人形机器人布局 - 2020年涉猎人形机器人业务 [2] - 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并获得海内外客户硬件订单 [2] - 拥有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执行层核心技术 [2] - 摆线针轮减速器获得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发明专利 [2] AI终端产品卡位 - 供应三星GalaxyZFold7超薄钛合金支撑件 [2] - 量产出货折叠PC碳纤维支撑件等折叠屏相关产品 [2] - 参与国内外领先客户智能眼镜项目 提供结构件、功能件、模组及组装服务 [2] - 在AI眼镜、折叠屏设备等AI终端产品上卡位全面 [2]
小米主动召回超14万台充电宝,将按售价159元办理退款
南方都市报· 2025-08-30 10:45
小米充电宝召回事件 - 小米主动召回2024年8月至9月期间生产的PB2030MI型号充电宝 总计146,891台 产品厂商建议零售价为159元 公司将为用户办理退款 [2] - 召回原因为受上游供应商电芯来料影响 部分产品因少量使用了某供应商126280型电芯2.0版本 导致极少数产品在极端场景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2] 产品识别与召回范围 - 召回产品型号为PB2030MI 消费者需通过产品背面标识确认型号 并通过小米商城官网或扫描二维码输入SN号查询是否在召回范围内 [3] - 不在召回范围内的同型号产品采用不同厂家供应商电芯 可放心使用 [10] 召回处理流程 - 提供线下门店和线上办理两种召回方式 线下需将充电宝送至小米之家门店 线上需扫描二维码按指引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上传视频图片等待审核 [10] - 召回需要提供充电宝实物或无害化处理凭证 SN号需清晰可见 否则无法完成召回 [6][7] 产品技术规格与认证 - PB2030MI型号充电宝产品名称为小米自带线充电宝20000 33W 3C认证取得日期为2024年4月2日 有效期至2029年4月1日 当前状态有效 [11] - 产品输入输出参数包括多组电压电流配置 最大输出功率为33W 生产商为东莞市道比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12] 行业监管动态 - 2024年6月多家公司因充电宝电芯安全风险启动召回 罗马仕召回49万余个 安克创新召回71万余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 [12] - 民航局于6月28日发布通知 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 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型号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13] - 国家认监委新规于8月15日正式实施 要求移动电源产品必须取得3C认证 未认证产品不得生产进口或销售 新规采用全流程认证模式和企业分级管理 推动行业向质量效益转变 [13]
小米服务发布公告 召回总计146891台充电宝
环球网· 2025-08-30 10:37
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对PB2030MI型号充电宝实施主动召回 因上游供应商电芯来料批次问题导致极少数产品在极端使用场景下存在安全隐患[1] - 涉及产品为2024年8月至9月期间生产的特定批次 总量共计146,891台[3] - 公司强调此次属于预防性措施 目前未收到相关安全事故报告[3] 召回处理机制 - 公司建立专项处理通道 用户可通过官方商城、客服热线或线下授权服务中心办理退换货[3] - 所有召回费用将由公司承担[3] - 呼吁相关批次用户尽快联系售后完成产品更换以消除潜在风险[3] 供应链管理 - 受上游供应商电芯来料批次问题影响 特定产品使用了某供应商126280型电芯2.0版本[1] - 公司表示将持续强化供应链质量管理[3] - 此次召回经与市场监管部门充分沟通并报备[1]
苹果关闭iOS 18.6.1及更早版本验证通道,升级后无法降级
环球网· 2025-08-30 10:31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30日消息,科技媒体9to5Mac报道称,苹果公司已正式停止对iOS 18.6.1及 更早版本系统的验证签署。这意味着,若用户已将设备升级至最新发布的iOS 18.6.2版本,将无法通过 官方渠道降级至旧版系统。 苹果的强制更新策略长期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此举有效提升了全球iOS设备的整体安全性,减少了 僵尸网络和恶意软件的传播风险;反对者则批评苹果剥夺了用户的系统选择权,尤其对专业开发者或特 殊需求用户造成不便。 对比安卓阵营,谷歌虽也通过Project Mainline等机制强制推送安全更新,但并未完全禁止用户降级至自 定义ROM。而苹果的封闭生态使其在系统控制上拥有更高权限,这一差异体现了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在 安全理念与用户自由度上的根本分歧。(青山) 系统验证通道关闭后,用户若已升级至iOS 18.6.2,将无法通过iTunes或Finder恢复至旧版本固件。即使 通过第三方工具尝试降级,设备也会因无法通过苹果服务器验证而激活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