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赋能监管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新《证券法》实施5周年专辑|法治之光点亮债券市场新征程——纪念新《证券法》实施5周年
新浪财经· 2025-11-11 07:03
新证券法实施五年核心成就 - 新《证券法》实施5年来,以注册制改革和零容忍监管为核心,推动债券市场法治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1] - 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从99万亿元增长至158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10] - 法治化进程释放了债券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层次潜力[10] 发行端改革 - 新《证券法》确立注册制原则,推动债券发行从行政审核转向市场化选择[4] - 大幅简化公司债券发行条件,仅保留“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作为核心发行条件[4] - 公司债券注册生效所需时间均值缩短至7个工作日,与审批制相比压缩了80%[5] - 新增“信息披露”专章,并出台《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统一三大债券品种的信息披露标准[5] 交易端改革 - 明确打破刚性兑付,构建风险定价机制,尊重市场规律[6][7] - 公募债券市场滚动违约率从2019年的0.88%回落至2023年的0.05%,市场趋向理性定价[8] - 出台《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文件,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8] 监管端强化 - 加大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证券违法民事赔偿责任[9] - 明确证券服务机构需勤勉尽责,对虚假文件等行为与委托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9] - 监管突出零容忍与“长牙带刺”,重拳打击债券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9]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2020年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成功阻断疫情对实体经济的“休克式”冲击[11] -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从2018年的20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833亿元,发行人数量从35家增长至249家[12] - 截至2024年末,绿色债券存续1868只,债券余额合计2.2万亿元[13] - 推出科创票据、私募债、可转债等创新品种,满足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14] 市场开放与国际化 - 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活跃,2025年初至8月发行规模达1166.50亿元,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16] - 实现债券通“北向”和“南向”双向开放,并落地“互换通”[17] - 中国国债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债券指数以及富时世界国债指数等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17]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债价格指标服务全球各类客户近1500家,覆盖近300家境外央行等机构[17]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推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标准,实现财务数据机器可读[15] - 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等标准,中央结算公司推出区块链数字债券发行公用平台[15] - 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展数字债券,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15] 未来发展方向 - 建议完善统一评级监管,探索建立强制双评级制度,遏制评级虚高[20] - 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探索建立地方债务风险分级预警机制[21] - 推动不良债券转让市场规范化发展,构建多层次出清体系[22] - 深化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提升开放水平和抗风险能力[23][24] - 科技赋能监管转型,建立债券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开发智能化债券风险预警模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