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稻作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问“稻”平潭:七千年前华南海岛最早种稻人的“前世今生”|访谈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09:16
(原标题:问"稻"平潭:七千年前华南海岛最早种稻人的"前世今生"|访谈) 文博时空 作者:安富建 "同样是以'米'为主食的南方人,浙江人吃米超过了1.1万年、福建人超过7千 年、而广东人只有5千年的历史。"根据各地考古发现的"最早水稻",大致可以这样描述东南沿海相邻三 省"吃米"的起点。 去年5月2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布了浙江上山文化遗址水稻起源研究成 果,首次确认: 约1.1万年前"驯化水稻"出现,稻作农业起源。 这是稻作农业溯源的里程碑事件。为此,当地政府高调召开了一场颇有规模的新闻发布会,昭告世界这 一重要发现。新华社、中新社等权威媒体前往现场报道。 当锚定了稻作农业起源的"支点"后,水稻种植南下传播的图景愈发清晰:在福建闽江流域,福州市大坪 顶遗址发现了距今约7500年的水稻。继续往南,广东珠江流域迄今没有发现超过5000年的水稻考古证 据。 而"华南海岛最早水稻"的发现,稻农"出海"之早,更是超出了人们想象。今年2月,国际考古学期刊 《考古科学杂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发表了《7千年前中国华南沿海岛屿的早期 稻农 ...
稻田里长出来的文明(博古知今)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城头山的原始地貌是澧阳平原之上一处山前低矮岗地,距西部山地仅数千米,澧水支流澹水从岗地南侧 流过。在距今6800年左右的汤家岗文化时期,这里即出现了定居聚落。选择在这样一处平原之上的山前 临河岗地,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下,实乃最佳位置。汤家岗文化的人们开掘了围绕聚落的环壕,又在环壕 之外的东部开辟了稻田。稻田为长方形,面积不小于180平方米,有田埂和灌溉设施,已呈现出成熟的 稻作农业特点。聚落内部也有明显规划,墓地、居住区分成不同的空间,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础。 汤家岗文化聚落发展数百年之后,大约在距今6300—6100年间,开始了有计划地持续筑造城池。湖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持续的田野考古工作,发现了距今6500年左右的水稻田,确立了长江中游史前稻作 农业社会复杂化的基本路径,还有距今6300—6100年前的大溪文化的早期城墙,城头山遗址因而于1997 年再一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发掘过去了20多年,城头山仍然是长江流域乃至中国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城。考古揭示这座城有 过4次筑造。最早筑城的年代为距今6300—61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城的面积约6万平方米,仅南部有 一条陆路通道,其他三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