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稻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个“重中之重” 如何抓紧抓实(乡村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8
农业现代化与产能提升 - 全国粮食产量在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 [2]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加快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和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2] -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水利设施,如完成乡镇机井排查整改和沟渠连通工作,并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引进小麦、花生、油莎豆等新品种 [3] - 种粮大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农机40多台(套),新置办的大马力收割机帮助每亩多抢收约200斤 [4] - 采用可降解地膜插秧技术和鸭稻共育模式,使每亩水稻平均增产50公斤,节省成本约380元 [5][6] - 建立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减肥减药技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 [6] 农业生产技术与模式创新 - 农业生产注重量质齐升,例如在稻田引入香根草、显花植物、"鸭管家"和稻飞虱干扰仪等绿色生态技术 [5] - 发展目标是统筹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 [6] - 未来方向是兼顾产量和产能、生产和生态、增产和增收,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6] 农村建设与生活条件改善 -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是片区化发展,即在多个村庄间建立协同机制,实现规划一体、产业联动、设施共享和治理协同 [7] - 具体案例显示,村庄通过环境整治,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口,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文化广场和雨污管网,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8] - 县里实现城乡供水、供气、污水处理、数字网络等"同质同标",并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8] 农民收入与政策支持 - 农民享受多项补贴政策,例如农机购置补贴使一台15万元的收割机少花费约5万元,烘干储粮设备补贴节省总投入的30% [10] - 种植补贴包括每亩55元的水稻种植补贴,以及按每亩111.23元标准发放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后者在6月30日前通过"一卡通"直达农户 [10][11] - 粮食收购价格稳定,夏粮小麦每斤约1.2元,秋粮水稻每斤约1.3元,种粮大户通过订单生产带动5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 [10] - 政策支持包括推广"保险+金融+技术服务"机制,推出作物种植收入安全保险,并多措并举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11] - 未来需加大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提高政策精准性,健全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 [12]
这个“重中之重”,如何抓紧抓实(乡村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 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 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三农"工作的部署释放了哪些信号?面向"十五五",如何优先补上"三农"短板? 记者对话种粮大户、基层干部和"三农"专家,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期盼,记录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编 者 看农业—— 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 记者:《建议》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这对农业生产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叶兴庆:"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取得了扎实进展,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 1.4万亿斤。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在现代设施装备、 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要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 ...
秋粮收获接近尾声 各地抢抓时机保丰收
央视网· 2025-10-30 20:1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各地抢抓时机、科学调度,确保秋粮丰收。 黄淮海地区秋粮收获抓紧进行。山东全省秋粮收获超93%,在东营市利津县的万亩盐碱地,连片种植的玉米迎来收获。今年,当地通过深松深耕、水肥一体 化等措施,有效改善土壤盐碱度,玉米亩产稳步提升。江苏秋粮收获2400多万亩,在宿迁市宿豫区,当地调集收割机、运输车辆助力抢收,收割后的水稻可 以直接转运到附近进行烘干。 东北地区秋粮收获接近尾声。黑龙江农作物已收获2.3亿亩以上,水稻、大豆收获基本完成,玉米完成大面积收获。辽宁全省粮食收获5200多万亩,进度超 96%。内蒙古秋粮收获已超1亿亩,玉米收获超过八成。在呼伦贝尔绰尔河农牧场,三万亩玉米抓紧收割,摘穗、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次性完成,当地调配30 多台大型农机,每天抢收玉米2000余亩。 南方水稻收获加快推进。四川水稻收获进度已过九成。在达州,8万余亩再生稻迎来收获,当地实施"中稻+再生稻"的"一种两收"模式,既省时省力,又增产 增效。江西1800多万亩晚稻收获已超六成。在南昌塘南镇的高标准农田里,一片忙碌,今年,当地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采取全程机械 化作业 ...
股市必读:苏垦农发三季报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降43.71%
搜狐财经· 2025-10-29 09:46
截至2025年10月28日收盘,苏垦农发(601952)报收于9.4元,上涨0.11%,换手率0.42%,成交量5.79万 手,成交额5450.44万元。 当日关注点 交易信息汇总资金流向 10月2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32.65万元,占总成交额4.27%;游资资金净流出158.36万元,占总成交额 2.91%;散户资金净流入391.01万元,占总成交额7.17%。 业绩披露要点财务报告 苏垦农发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8.09亿元,同比下降8.63%;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下 降33.37%;扣非净利润2.45亿元,同比下降39.93%;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2.2亿 元,同比下降7.3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9079.41万元,同比下降43.7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6936.31万 元,同比下降54.3%;负债率51.41%,投资收益3642.86万元,财务费用1.57亿元,毛利率12.32%。 公司公告汇总苏垦农发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代码:601952 证券简称:苏垦农发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 ...
“十四五”以来四川省三大主粮合计增产21.3亿斤
新华财经· 2025-10-28 21:37
钟志荣说:"四川油菜的发展成效,切实肩负起了确保国家初级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任,为提高国家食 用植物油脂自给率作出了四川贡献。"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成都10月28日电(记者袁波)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8日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 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钟志荣在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四川启 动实施小麦面积恢复和再生稻提质增效两大行动,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三大主粮合计增产 21.3亿斤。 "单产提升"对四川省粮食增产的贡献同样突出。四川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行动,启动重大品种推 广试点,地种药肥全要素精准保障、耕种管收全环节精准发力,大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 良"融合,全省粮食亩均单产提高5.7公斤。 四川还坚持涉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策项目等向主产区倾斜、向主产县集中,产粮大市 (县)引领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比如,粮食产量50亿斤以上的达州、南充、宜宾、凉山4个市(州), 合计增产粮食7.7亿斤、占全省增量的36%。77个产粮大县粮食产量达到591.4亿斤、占全省的81.4%,合 计增粮17.5亿斤、占全省增量的81.8%。 ...
巴西大豆涨价,中美谈判后中国欲买美国大豆?为何我们自己不种?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25
中美两国在马来西亚的谈判迎来最新进展。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中方代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美就多个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这些议题包括关税、芬 太尼、出口管制以及美国方面的301船舶收费等问题。然而,从我们获得的信息来看,新闻中并没有提到大豆的话题,尽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回答记者 时提到了这一点。有记者问他是否就大豆贸易达成了协议,贝森特回应称:"是的,我们确实重点讨论了这个问题,期待两国领导人最终确认这一点。" 此外,美方媒体还报道了贝森特的讲话,他提到已经解决了农民的担忧,并表示自己不想在总统之前发声。他相信,当与中国达成的协议消息公布后,美国 的豆农将会感到非常高兴。由此可见,从美国方面传出的信息表明,中美之间可能会恢复大豆的购买。 当然,恢复购买美国大豆并不是没有代价的。美国必然会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这些让步可能涉及到关税、芯片以及海事船舶收费等方面。另一方面,作为 美国大豆的替代品,巴西大豆的价格最近出现了波动。 从种植面积的角度来看,玉米、水稻、小麦和蔬菜的种植面积都比大豆要大。你是否愿意减少某一类作物的种植呢?水稻和小麦显然不能减少,这些是中国 的主要口粮,减少它们的种植会使我们面临口粮依赖进口的风 ...
黑龙江省秋收生产基本结束
新华社· 2025-10-28 14:12
据了解,由于今年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到位,加之气象条件总体有利,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成熟期提前 3至5天。 新华财经哈尔滨10月28日电(记者孙晓宇、刘赫垚)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黑龙江省克服 局地短时雨雪天气不利影响,全省秋收生产科学有序组织推进,目前秋收生产已基本结束。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7日,全省农作物已收获23235.1万亩,占应收的99.2%。除少量玉米地块冻收 外,各类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大豆、水稻比去年提前3至5天完成收获,玉米比去年提前3天完成大面 积收获。 黑龙江省坚持秋收生产与秋整地、秸秆综合利用同步推进,实行秋收一块、整地一块、秸秆还田离田一 块。目前,全省秋整地已超1.12亿亩,比去年同期多1300多万亩。 下一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将持续做好秋季农业生产重点工作调度指导,督促指导各地加快剩余玉米 收获进度,确保应收尽收。指导各地抢抓封冻前有效时间,同步推进秋整地、秸秆还田离田和高标准农 田建设,为夺取明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新华社) 黑龙江省科学调配机械力量,保障秋收工作快速推进。今年,全省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5995台,谷 物联合收割机2986台,玉米收 ...
“五良”到田头 丰收有奔头
新华社· 2025-10-28 13:29
新华财经哈尔滨10月28日电(记者黄腾)金秋时节,丰菽遍野。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兴福镇,豆田里一片忙碌,大型收获机车往来穿梭,运粮车不时从 地里开出。兴福镇农民魏晓旭站在田埂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是我第一次种黑豆,一共26公顷多,预计每公顷产量在6000斤以上。"魏晓旭熟练地剥开豆荚,展示着颗粒饱满的豆粒。他告诉记者,按当前市场价计 算,每公顷纯收入能达到5000元,"今年这收成算是稳了"。 黑豆高产,背后是科学技术的支撑。魏晓旭说,深松土壤、分层施肥、精量播种,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还是第一次集中使用这么多的种地良法。北林区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站长李智慧介绍,这片地还采用了大垄密植方式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机械减损收获等技术。"尤其是大垄密 植技术,使黑豆亩株数从1.2万增至1.8万,这是高产的关键。" "春翻秋翻,垧差一千。"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赵新刚介绍,以前周边地方农民受制于机械力量限制,都在春季整地,但春季整地容易 导致播种推迟,影响产量。近几年随着垦地合作的深入开展,农村进行秋整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一到整地季节,就有地方农民自发来我们这儿观摩学习, ...
黑龙江省秋收全面告捷 较去年提前约3天
环球网· 2025-10-28 11:06
秋收进度与产量 - 截至10月27日,黑龙江省各类农作物已基本完成收获,仅个别玉米地块因冻收未完成 [1] - 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豆、水稻收获完成时间提前3至5天,玉米大面积收获提前3天结束 [1] - 黑龙江省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800.17亿公斤,连续15年位居全国首位 [1] 秋收效率提升因素 - 主要粮食作物成熟期较往年提前3至5天,得益于田间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和有利的气象条件 [3] - 秋收期间全省积极推广高端智能农机应用,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5995台、谷物联合收割机2986台、玉米收获机3262台 [3] - 各地累计投入大中型拖拉机44.2万台、大型收获机械20余万台,显著提升秋收效率与进度 [3] 生产管理与后续工作 - 实施秋收生产日调度、日分析、日报告机制,并对重点市县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 [5] - 省农业农村厅编发《全省秋收生产专报》29期,及时掌握进展并推广先进经验 [5] - 统筹推进秋收、秋整地与秸秆综合利用,已完成秋整地面积超过1.12亿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300多万亩 [5] - 北大荒农垦集团已率先完成秋收任务,并实现秋整地4582.53万亩,基本实现全面积“黑色越冬” [5]
新华网:科技赋能“慧”种田 武汉解锁现代农业新范式
新华网· 2025-10-28 10:28
科研人员不断培育更丰富的玉米、莲藕等农作物新品种,"植物工厂"里蔬果实现规模化循环种植,装有"北斗"系统的农机 在智慧农场里来回忙碌……近年来,武汉市聚力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样板,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科技成果转 化上加速布局,一批育种研发、农业生产、以及智慧农业等典型,展露出科技兴农亮眼之姿。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到2026年,武汉市将新增农业科技企业80家,研发新品种200个,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 15万亩左右,设施渔业达到46万立方米,并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5家,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320万亩。" 技术闯关支撑农作物"种子"安全 基地种植的鄂莲10号莲藕采用近年来新探索的"返青早熟栽培"技术,提早了鲜藕上市期,每年近5000吨莲藕从这里销往东 南亚各国及本地商超。 据悉,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还培育出世界首支"试管藕",培育出高产莲藕新品种"五月早"每亩仅需4两种子;选育的"玉香 金"鲜食玉米、"武皇芯"小白菜、"武苔号"菜薹等11个品种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初秋武汉,微风不燥。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北部园区实验基地,高级农艺师徐长城头戴草帽,在田间给玉米做杂交授粉。 他从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