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搜索文档
扬大团队发现控制垩白的关键基因
新华日报· 2025-07-30 05:26
7月下旬,一场关乎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隐形较量",正在每一粒稻谷内部悄然上演——是粒粒晶莹剔 透,还是会出现恼人的"垩白"?垩白,表现为稻米上不透明的斑块,是稻米胚乳在发育过程中,淀粉颗 粒与蛋白质基质合成节奏失衡所导致的结构性缺陷,是影响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 □ 本报记者叶真 水稻垩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淀粉与蛋白质作为这一过程的两大主角,其合成速率必须 严丝合缝、高度协同,"论文第一作者,扬州大学农学院教师胡智介绍,"一旦节奏失控,一方慢了半拍 或快了半步,籽粒内部就会形成垩白区域。" 然而,这个庞大生物过程的总"指挥"是谁?背后的分子开关在哪?为了寻找答案,团队开始"大海捞 针"。"首先我们构建了一个核心籼稻种质资源库,之后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标记筛选位点等方法, 锁定了关键基因Chalk9。"胡智解释,他们通过进一步分子试验发现,该基因编码一种E3泛素连接酶, 通过调控OsEBP89转录因子的蛋白稳态,确保淀粉与蛋白质合成"同频共振"。"具体来说,当Chalk9基 因功能减弱,OsEBP89蛋白就会积累更多,就会出现垩白。" 在深入解析Chalk9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 ...
吉林:“五路并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有望再获大丰收
新华财经· 2025-07-29 13:47
吉林省粮食生产战略 - 吉林省锚定"千亿斤"粮食生产目标,通过"五路并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高位再增产[1] - 2024年吉林省粮食产量达853.2亿斤,居全国第4位,单产居粮食主产省第1位,粮食调出率超60%[3] 黑土地保护措施 - 健全黑土地保护4个工作体系,编制实施《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6—2030年)》[1] - 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二期项目,持续扩大"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覆盖面积[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吉林省争取到下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26万亩、资金145.81亿元,任务规模和资金额度为近年来最多[1] - 健全落实"1+7"全链条管理制度机制,分区分类指导提升建管水平[1] 种业创新发展 - 依托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三江"实验室,建设寒地育种中心和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2] - 加快培育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优质食味耐盐碱水稻、高产高油大豆等突破性大品种[2] 智慧农机推广 - 智能免耕播种机、轻简型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机等新型机具研发取得显著进展,4个项目进入熟化定型阶段[2] - 争取国家资金16.26亿元,将5类智能农机列入购置补贴、25类机具纳入报废更新补贴[2] 单产提升工程 - 实施"百千万"示范展示行动,建设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打造玉米"吨粮田"示范区100万亩[2] - 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今年新增300万亩、达到1000万亩,实施"一喷多促"3500万亩[2] 政策支持体系 - 完善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用好中央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资金[2] - 保护和激发农民种粮、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筑牢"黑土粮仓"[2]
逆天改命!新疆变国家级粮仓,比当年的深圳还疯狂
金投网· 2025-07-24 18:35
中国正在创造一个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新疆农业。 如果用卫星图俯瞰新疆,就会发现它的主色调是苍黄色。中国第一、第二两大沙漠盘踞其中,沙漠戈壁 占全疆总面积近四分之一。然而戈壁荒漠间,人们写就了一段农业传奇,足以使我们颠覆对新疆、对农 业的一切想象。 它不再是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大漠,而是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塞外江南。在新疆,农业是一幅画,大地是画 布,丰收的作物是颜料。 近十几年来,新疆人一直在闷声干大事,他们在把戈壁纵横的新疆爆改成渔场。2023年新疆水产品产量 18.39万吨,稳居西北五省区第一。新疆水产鱼类共88种,除了白斑狗鱼、哲罗鲑、北极茴鱼这些土著 鱼种,新疆的水域还引入了像虹鳟、罗非鱼等外来户,每年能创造30多亿的产值。 美国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新疆这一逆天改命,也是帮咱们国家摆脱了被老美 卡脖子的困境。今天,我们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接近100%的自给率,再也不怕其他国家卡 我们的脖子了。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盐碱地本是不毛之地。以前南疆的土地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你以为是下雪,结果 凑近一看,是一层厚厚的盐碱壳,到了春天还会翻碱,明明没有下雨,但地面会跟下过大暴雨一样出现 大 ...
黑龙江绥化:筑牢粮食“压舱石” 现代农业绘新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4 08:16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 - 绥化市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 推进"三大"建设、"四个农业"晋级和"五化"目标实现 加速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1] - 2024年粮食总产量24115亿斤 比2020年增长1952亿斤 位居全省前列 每百斤中国粮食中有绥化优质粮172斤 [2] - 生猪出栏62764万头占全省2675% 肉蛋奶产量1668万吨 水产品产量208万吨 果蔬年产量244万吨 多项指标全省第一 [3] 粮食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 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 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集成"五良"融合措施提升单产 [3] - 发展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实施龙江和牛 大鹅 民猪特色项目 推进畜禽养殖基地建设 [3] - 设施农业和露地种植双轮驱动 放大寒地黑土 富硒 绿色优势 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3]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 构建"5+8"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打造玉米 水稻 大豆 肉类 乳品5大重点产业集群 [4] - 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收6045亿元 比2020年增长4423% 加工转化率813%全省第一 [4] - 玉米加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营收近300亿元较2020年翻倍 加工能力超1100万吨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4] 现代农业科技与绿色发展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7% 比2020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十四五"选育推广502个优良品种 [5] -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9892% 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10个县区全部实现全程机械化 [6] -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超90%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4% 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1203万亩 [6] 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 - 制修订48项农业地方标准 鲜食玉米团体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命名标准 [6] - 构建"8+9+20"农业品牌格局 "寒地黑土"品牌价值100235亿元 [7] - "绥化鲜食玉米"品牌价值4063亿元 "海伦大豆"5117亿元 "庆安大米"14549亿元 [7]
天府粮仓好“丰”景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10
7月上旬,四川省成都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渠水绕田,青穗初攒,新抽的稻叶在烈 日下闪着光,每一寸拔节的声响里,都藏着秋来满仓的期许。 "十四五"时期,四川严格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聚焦农业产业建 圈强链,以点滴耕耘汇聚成仓廪殷实的图景,让"天府粮仓"的丰收图景在巴蜀大地上可及可感可触。 严守耕地红线 "先有天府良田,后有天府粮仓"。在四川,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天府 良田"面积增加和布局合理、实施更高水平的土地监管,四川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 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习惯用"百亩方""千亩方"来形容经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的高产示范片,这些原本 零散的耕地经过整治后,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金山镇是四川省20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乡镇之一,全镇以耕地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农用地 整理,已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共计9937.78亩,推进建设8个新村聚居点,将对4000余户群众进行集中安 置,通过'确权确地'将原有耕地量化到户,切实保障农民收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 长胡荣告诉记者。 提高粮食产量 2022年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 ...
我科学家发现调控水稻抽穗期关键基因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01
"在一定范围内,水稻接收的光照时间越短,抽穗越快,水稻越早熟。"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 农业大学教授周时荣介绍,水稻的抽穗受光信号与内源生物钟系统的复杂调控。然而,关于光信号整合 至水稻生物钟网络的机制仍迷雾重重。 研究团队克隆了一个在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ELD1。该基因功能完全缺失会导 致水稻胚胎死亡,但当特定氨基酸发生突变时,不仅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抽穗,而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农艺 性状缺陷。 原标题:我科学家发现调控水稻抽穗期关键基因 科技日报讯 (记者金凤)挖掘水稻新的抽穗期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对培育高产、优质、广适 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记者7月21日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通过克隆一个在长日照条件 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发现该基因可以调控水稻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的mRNA剪接,影响 水稻抽穗期。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周时荣介绍,上述研究不仅揭示了光信号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全新机制,还在分子育种上取得了突 破。研究团队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对ELD1关键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为宁粳7号、宁粳4号等优良品种 培育出早抽穗新种质开辟了新路径。 "本研 ...
积极应对台风及降雨天气 广西早稻收获超七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11:14
早稻生产情况 - 广西早稻播种面积1230 15万亩 同比增长3 53万亩 目前收获超七成 [1] - 水稻是广西第一大粮食作物 常年播种面积2600多万亩 产量超1000万吨 占全区粮食面积六成 总产量七成 早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 [1] - 广西早稻亩有效穗数 每穗总粒数 千粒重均略有提高 有望保持单产 总产"双增长" [2] 农业技术措施 - 广西实施水稻增密增穗 绿色高产高效和水稻玉米高产攻关三大行动 在16个县开展粮油绿色高产高效 97个县开展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和60个县开展水稻高产攻关行动 [2] - 示范推广水稻增密增穗 节水增粮 统防统治 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 派出各级农技推广站专家约5 86万人次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2] - 升级农机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农机智能化指挥调度 调配34202台收割机 3804套烘干设备 依托区域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加强抢收 烘干服务保障 [1]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 广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72万亩 占全区耕地57 9% 亩均投资标准从3年前1500元提升到3000元 [2] - 持续开展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实施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攻坚行动 [2] 抗旱保苗措施 - 针对冬春连旱 投入抗旱资金3亿元 派出42批次抗旱服务队下沉一线指导 通过启用抗旱井 投入抽水设备 打井抽水 实施飞机增雨等举措 [1] 其他作物种植情况 - 广西中稻面积205 65万亩 同比增加2 32万亩 完成全年种植意向100 25% [2] - 晚稻种植意向1237 04万亩 同比略增 已育秧1109 1万亩 已插174 24万亩 [2]
苏垦农发: 苏垦农发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9 00:05
2025年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 - 营业总收入45.88亿元,同比下降9.26% [1] - 营业利润2.32亿元,同比下降29.42% [1] - 利润总额2.32亿元,同比下降29.5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31.40% [1]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下降28.57%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8%,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 [1] - 总资产146.34亿元,同比增长1.52% [1] - 股本13.78亿元,同比无变化 [1] 主要产品产销量经营数据 - 自产大小麦生产量63.83万吨,同比增长6.03%,销售量18.27万吨,同比增长77.78%,库存量60.92万吨,同比增长1.63% [1] - 外采大小麦销售量20.71万吨,同比增长124.69%,库存量46.64万吨,同比增长27.47% [1] - 水稻销售量9.65万吨,同比下降0.19%,库存量18.55万吨,同比增长2.26% [1] - 麦种销售量1.20万吨,同比增长25.11%,库存量0.43万吨,同比下降11.16% [1] - 稻种生产量8.37万吨,同比下降26.09%,销售量8.22万吨,同比下降19.13%,库存量0.18万吨,同比下降85.08% [1] - 大米生产量13.01万吨,同比下降15.51%,销售量13.86万吨,同比下降17.87%,库存量0.67万吨,同比下降43.78% [1] - 食用油生产量6.57万吨,同比下降4.33%,销售量10.70万吨,同比下降17.53%,库存量2.69万吨,同比下降28.84% [1] - 麦芽生产量10.01万吨,同比下降1.43%,销售量11.68万吨,同比增长6.61%,库存量1.03万吨,同比下降65.54% [1] - 玉米销售量4.09万吨,同比下降26.52%,库存量0.07万吨,同比下降25.49% [1] 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情况说明 - 上半年合并营业收入45.88亿元,同比下降4.68亿元,降幅27.7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8,031.80万元,降幅31.40% [1] - 业绩下降主要原因为农产品价格低位窄幅震荡、农资价格总体下行导致营业收入下降,稻麦等主要产品毛利空间收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