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间环境模拟
icon
搜索文档
告别“靠天吃饭”,我国已用上模拟极端宇宙环境的“地面空间站”
齐鲁晚报· 2025-10-03 22:31
项目概况 -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被誉为“地面空间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2] - 装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历时19年,于2024年通过国家验收 [2] - 装置占地面积接近50个足球场大小,位于黑龙江哈尔滨 [2] 技术能力与水平 - 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 [4] - 是全球规模最大、模拟因素最多、功能最全的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平台 [5] - 能够综合模拟真空、辐照、弱磁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 [4] - 其零磁空间实验室成功模拟出比外太空还微弱50万倍的极端磁场环境,展现出国际领先的“中国精度” [7] - 科研团队将设计指标0.2纳特自我加压至0.02纳特,追求世界第一 [9] - 建设中团队突破了零磁场分析设计、多环境因素模拟实验舱等15项关键核心技术 [16] 核心设施与模拟能力 - 直径5米、三层楼高的大型真空模拟舱(“巨型微波炉”)在全球首次精准复现了三维地球磁层的等离子体环境 [11] - 该装置能在地面“再造”太阳风暴,模拟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 [11][13] - 20米长的高速粉尘加速器能将比发丝还细的太空粉尘加速到每秒70公里,模拟太空粉尘对航天器的撞击 [15] - 装置将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宇宙级真空、强电磁辐射等浩瀚星空环境“压缩”于一方天地 [16] 应用成果与贡献 - 作为面向全球开放的科研共享平台,已累计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超过6万小时的实验服务 [4] - 2024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支撑中国空间站、嫦娥六号、北斗导航卫星等十余项国家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 [18] - 为中国载人登月工程提供从材料到组件的关键测试评价 [18] - 已与国内300多家单位合作,推动了2000多个国产宇航元器件的研发 [18] 历史传承与发展 - 今天的“地面空间站”是航天前沿的“实验室+孵化器”,其奠基者是20世纪90年代亚洲最大、技术最复杂的空间环境模拟器KM6 [21] - KM6由老一代哈工大人主导研制,是模拟高真空、超低温、太阳辐射三大太空环境的关键装备,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背后不可或缺的“地面验证基石” [21][23] - KM6建设初期面临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工业技术条件薄弱,团队从炼钢、轧制到焊接全部自主完成,直径12米的密封法兰精度要求极高(12米直径的不平度不能超过1.5毫米) [25][27][29] - 团队在稻田旁的民房里驻扎三年,两个春节未能回家,KM6于1998年一次抽真空试验成功,保障了1999年神舟一号顺利升空 [31][33]
告别“靠天吃饭” 我国已用上模拟极端宇宙环境的“地面空间站”
环球网资讯· 2025-10-03 20:19
项目概况 -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位于哈尔滨,面积接近50个足球场大小,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3] - 该项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历时19年,于2024年通过国家验收 [3] - 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是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科研共享平台 [3] 技术能力与领先性 - 装置能够综合模拟真空、辐照、弱磁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揭示其对材料、器件、系统及生命体的影响规律 [3] - 零磁空间实验室成功模拟出比外太空还微弱50万倍的极端磁场环境,设计指标为0.2纳特,实际追求0.02纳特,展现出国际领先的"中国精度" [4][6] - 大型真空模拟舱在全球首次精准复现了三维地球磁层的等离子体环境,能在地面"再造"太阳风暴 [8] - 高速粉尘加速器能将比发丝还细的太空粉尘加速到每秒70公里,模拟亿万次撞击以测试航天器防护能力 [12] - 建设中团队突破了零磁场分析设计、多环境因素模拟实验舱等15项关键核心技术 [13] 运营成果与应用 - 截至目前,该装置已累计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超过6万小时的实验服务 [3] - 2024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支撑中国空间站、嫦娥六号、北斗导航卫星等十余项国家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 [15] - 装置为中国载人登月工程提供从材料到组件的关键测试评价,并与国内300多家单位合作,推动了2000多个国产宇航元器件的研发 [15] 历史传承 - 项目的奠基者是20世纪90年代亚洲最大、技术最复杂的空间环境模拟器之一KM6,由老一代哈工大人主导研制 [18] - KM6模拟高真空、超低温、太阳辐射三大太空环境,是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不可或缺的"地面验证基石",保障了1999年神舟一号顺利升空 [18][24] - 当时国内工业技术条件薄弱,项目从炼钢、轧制到焊接全部自主完成,直径12米的密封法兰精度要求极高,不平度不能超过1.5毫米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