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力 - 电力弹性系数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安全迎来“AI变量”,报告呼吁纳入“算力-电力弹性系数”
新京报· 2025-10-21 10:08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扩张下的能源需求重塑是中长期能源安全治理的核心变量 [1] - 必须将AI相关产业的潜在耗能增长系统性纳入国家能源规划 [1] - 建议把"算力-电力弹性系数"纳入国家能源战略约束条件 [1] 能源安全新格局 - 中国能源安全正经历由"防风险"向"强体系"的深刻转变 [1] - 面向2035年将形成以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放为特征的现代能源安全新格局 [1] - 预测2035年中国能源安全将呈现"安全稳定、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开放协同"四大特征 [3] AI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 AI算力每翻一番,相关电力消费将增加33%—50% [2] - AI算力需求激增正在重塑能源消费结构并加大系统性压力 [1] - 忽视AI对电力系统的指数级拉升效应可能导致现有需求预测模型系统性低估未来十年用电量 [2] 内部挑战与外部冲击 - 内部挑战包括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约束、区域供需错配与电力市场"初成未优" [2] - 外部冲击包括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国际制度竞争加剧以及全球能源供应链碎片化 [1] - 外部冲击还涉及能源贸易碎片化、绿色规则重塑、碳定价体系分化与大国博弈加剧 [2] 政策与治理建议 - 建议从五方面重构能源治理体系:总体规划、市场建设、投资驱动、技术应用、国际参与 [3] - 实施"算力-电力-碳排放"一体化空间布局,实现"源—网—荷—储—算"一体化 [1][3] - 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完善峰谷分时、分层电价、区域补贴等价格传导机制 [3] 未来展望与目标 - 非化石能源占比有望在2035年达到30% [3] - 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50% [3] - AI赋能的电力调度、储能管理与负荷预测将实现自适应运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