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特钢领域将建“双碳”创新平台
科技日报· 2025-09-24 09:21
合作签约 - 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与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1][2] - 签约旨在围绕国家及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共建特钢领域"双碳"创新平台 [1][2] - 合作目标为助力特钢产业绿色转型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1][2] 合作内容 - 双方将打造国家低碳高端智库并开展政策试点 [1] - 计划构建特钢差异化低碳评价体系并承建国家特钢低碳重大平台 [1] - 整合优势资源系统性突破碳计量、减排和认证关键技术瓶颈 [2] 战略意义 - 合作预期提升公司在全球特钢领域的领先地位 [2] - 通过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重大项目提升特钢行业国际话语权 [2] - 推动特钢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并带动江阴整体产业绿色转型 [1][2]
王毅会见美国国会众议员代表团;鲍威尔最新表态重创美股丨盘前情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8:43
隔夜外盘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9月23日下跌。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8.76点,收于 46292.78点,跌幅为0.19%;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36.83点,收于6656.92点,跌幅为0.55%;纳斯 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15.50点,收于22573.47点,跌幅为0.95%。 欧洲三大股指9月23日涨跌不一。截至当天收盘,英国富时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3日报收于9223.32 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36点,跌幅为0.04%。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7872.02点,较前一交易 日上涨41.91点,涨幅为0.54%;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23611.33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84.28 点,涨幅为0.36%。 国际油价9月23日上涨。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13美元, 收于每桶63.41美元,涨幅为1.81%;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06美元,收于每桶67.63 美元,涨幅为1.59%。 | 名称 | 报价 | 涨跌幅 | | --- | --- | --- | | 道琼斯 | 46292.78 | ...
金盘科技连续三年入选海南省先进装备制造首台套项目名单
中证网· 2025-09-23 21:28
公司荣誉与技术创新 - 公司连续三年入选海南省先进装备制造首台套项目名单 本次有三项成果入选 包括数据中心10kV/2.4MW固态变压器 66kV新能源预装式变电站和海上风电16MW-35kV干式变压器 [1] - 去年入选的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配套20.6MVA机舱内置干式变压器已通过验收 标志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落地 [1] - 公司累计拥有130项核心技术 产品覆盖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 [2] 产品优势与市场应用 - 数据中心10kV/2.4MW固态变压器可延伸应用于新能源发电 轨道交通 超级充电站等多个领域 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 产品在技术路线 结构设计 制造工艺 标准参数等方面具有显著创新性 实现功能和性能重大突破 [2] - 公司为全球新能源市场提供高效 可靠 智能的解决方案 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2] 数据中心业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数据中心领域的企业之一 客户包括阿里巴巴 百度 华为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等知名企业 [3] - 2022年至2024年数据中心领域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9.22% [3] - 2025年上半年数据中心领域销售收入超5亿元 同比增长460.51% [3]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围绕全球能源革命与AI数据中心需求 构建基础产品标准化+定制产品高端化矩阵 [3] - 重点围绕风电 数据中心等中高端应用场景 加速数字技术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 [3] - 通过首台套创新精神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 支持全球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3]
股价大涨71.48%!友升股份登陆上交所主板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23 21:15
友升股份成立于1992年,是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公司始终专注于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领域,致力于推 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升级和燃油车的节能减排,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铝合金轻量化零部件的先行者。2024年,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友升股份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仪式现场 友升股份董事长、总经理罗世兵在致辞中表示,公司将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为契机,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领先的产品和服务。以 轻量化技术突破赋能汽车产业低碳转型,为我国"双碳"政策目标的实现贡献"友升力量"。同时,公司也将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稳步实现 资产增值,以高质量发展回馈广大投资者。 友升股份董事长、总经理罗世兵在上市仪式现场致辞 截至9月23日收盘,友升股份上市首日大涨71.48%,股价收盘报79.50元/股,最新市值为153.49亿元。 铝合金轻量化零部件的先行者 9月23日,上海友升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友升股份,股票代码:603418)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并在中国证券 报·中证网直播。 在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上,一方面,公司将继续 ...
这座苏北城市,如何成为“海上风电第一城”?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20:43
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盐城,是一片一直向海生长的土地。南边的长江,北边的淮河,穿过高山、越过原 野,将从上游裹挟而来的泥沙带到黄海,淤沙成地。这块土地上日新月异的绿色变革、正在崛起的产业 高地引人注目。 盐城在经济大省江苏风头正健。去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39位,服务业增加值、工 业技改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集群积厚成 势,将盐城坐标嵌入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版图。 这里不仅有海与陆的际会、南与北的交融,更有血与火的淬炼。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热血铸就 的"铁军精神"已成为城市的精神品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感念习近平总书记到盐城考察新四军纪念馆 时的语重心长,正在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攒起万千力量。 | | | 为何盐城的绿是世界的潮 驱车穿行盐城沿海公路,只见风机在海天间轻盈旋转,光伏板在骄阳下熠熠生辉。吹过盐城的那阵风、 洒下的那缕阳光,正在为这座城市充电。 走进盐城大丰港零碳产业园,能碳智慧管理平台上,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一目 了然。在盐城,绿电通过国网变电站汇集专线输送至园区、企业……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 源发电城 ...
聚焦重点行业绿色转型 “国家标准走基层”活动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20:07
聚焦重点行业绿色转型 "国家标准走基层"活动举行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刘亮)记者23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家标准走基层—甘肃省重点行业 碳排放系列国家标准宣贯会"23日在甘肃兰州举办。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推动重点 行业企业准确掌握和执行碳排放最新国家标准。 会议针对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开展权威解读与系统宣贯,邀请参与标准制定的国家级技术专家团队亲临 现场,聚焦能源、化工、有色、新材料等五大关键领域的碳排放量化方法、监测规范、报告要求及核查 要点进行专业解读。来自相关企业、第三方核查机构、科研院近500名专业代表参加。与会人士表示, 通过此次培训全面提升了碳排放管理能力,夯实了碳排放数据基础,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技术准 备。 官方数据显示,"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推动构建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二氧化碳排放强 度持续下降,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 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达到了489.61亿元,发布了790多项双碳相关国家标 准。 编辑:王永乐 甘肃省以国家碳排放标准为引领,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绿 ...
【行业ESG周报】我国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发布,世界气象组织报告警示全球水循环日益紊乱-20250923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23 20: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2][3][4][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 目标2027年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 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7][8][9][10][11] - 吉林省率先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计划2027年出台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 2030年全面推广 [12][13][14] - 中国主导编制全球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 填补国际空白 提升CCUS技术话语权 [16] - 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连续五年发布 浙江 广东 北京等省市在双碳转型中领先 [21][22][23] - 全球水循环紊乱加剧 2024年冰川冰损失达4500亿吨 导致海平面年上升约1.2毫米 [24] - 联合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将于2026年生效 覆盖全球三分之二公海区域 [25][26] - 兴业银行落地福建省首笔ESG挂钩贷款 利率与企业ESG绩效挂钩 [28][29] - 荣盛石化MSCI ESG评级升至A级 为国内化工企业最高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下降10% [30][31] 政策动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 提出2025-2027年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 2024年底全国装机7376万千瓦 [7][8] - 吉林省14部门联合推出碳足迹管理方案 覆盖汽车 钢铁 石化等优势产业 计划建立碳标识认证制度 [12][13][14] 行业趋势 - 华能主导编制国际标准ISO 27927:2025 规范碳捕集吸收溶液性能指标 推动CCUS技术产业化 [16] - 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采用"5+N"评估体系 2025年优化环境治理 绿色金融等指标 反映双碳工作系统化转型 [21][22][23] 国际事件 -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水循环持续紊乱 2024年仅三分之一河流集水区流量正常 冰川损失威胁沿海地区 [24] - 联合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获61国批准 将建立公海保护区 支持2030年保护30%海洋面积的目标 [25][26] - 太平洋韧性基金由15国签署成立 目标融资5亿美元 应对岛国气候融资障碍 [27] 企业动态 -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创新ESG挂钩贷款模式 利率与融资租赁企业ESG绩效联动 支持储能项目 [28][29] - 荣盛石化获英华奖ESG示范案例 MSCI评级跃升至A级 2024年替代性水源占比73.66% 余热制淡水超7000万吨 [30][31]
工业产品碳足迹平台正式上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19:45
会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希良、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中国环境科学学 会秘书长夏祖义及Intertek天祥集团工程部总监周利辉分别围绕"双碳"目标路径、人工智能赋能碳核算、 国内碳足迹管理体系进展及国际认证经验作专题报告。 专家对话环节,地方政府、企业及高校代表围绕"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挑战与对策建议"展开讨 论。晶澳科技代表姚艳艳表示,通过平台本土数据库计算的光伏组件碳足迹约为国际数据库结果的二分 之一,对提升绿色竞争力意义显著。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何成浩 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由工业和信息化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东方理工 大学联合实验室共同组织的"工业产品碳足迹研讨会暨工业产品碳足迹平台发布会"于9月22日在北京举 行。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的100余名代表齐聚,共话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见证国内 首个聚焦工业产品碳足迹的综合性平台正式上线。相关部委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 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指出,平台以真实的、基于大规模企业实测的中国本土碳足迹背景 数据为根基,可面向工业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认证、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服 ...
赣锋锂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 2025华夏ESG实践绿色机遇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3 18:14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锂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 拥有卤水提锂、矿石提锂和回收提锂三大产业化技术[1] - 形成锂资源开发、锂盐深加工、锂金属冶炼、锂电池制造、锂电池回收五大业务板块 产品涵盖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1] - 业务模式垂直整合 贯穿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金属锂冶炼、下游锂电池制造及回收利用[1] -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功能材料及制药等领域[1]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 持续强化动力电池技术研发 分阶段扩大高镍三元和固态电池先进产能[2] - 加速户用储能产品迭代 强化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渗透 开发光储一体化应用[2] - 推进电池回收产能建设 完善退役电池-黑粉提锂-再生材料垂直整合能力[2] - 2024年研发卤水萃取提锂技术 取代传统盐田摊晒 显著减少盐田建设面积和淡水使用量 提高锂回收率并节省成本[3] - 锂电板块着眼于固态电池和移动储能 发展动力电池多场景应用并布局工商业储能市场[3] 具体实践案例 - 阿根廷Mariana项目配套120MW光伏电站和288MWh储能系统 实现完全可再生能源供电[2] - 国内运输全面电动化 外部运输广泛使用电动车 马洪万吨锂盐工厂油改电减少约1265.85吨二氧化碳排放[2] - 内部运输采用电动叉车和铲车 每台电动叉车年减排约53.39吨 电动铲车年减排约220.53吨[2] - 所用动力电池均来自自产 形成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价值链绿色闭环[2]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建立涵盖生产技术优化、废旧原料回收、业务产能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全价值链体系[3] - 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循环经济项目 拓展资源储备路径并提升利用效率[3] - 举措降低碳足迹的同时巩固市场竞争力 拓展新兴市场份额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3]
兰石中科:以纳米新材料撬动产业升级,冲刺科创板引领绿色转型
经济网· 2025-09-23 17:58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正成为推动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兰州兰石中 科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石中科")作为一家专注于纳米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专精特新"企业,正以其独创的连续化制备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成为行业瞩目的科创"新星"。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阵地。2024年以来,监管层连续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进一步强化 对科技企业特别是未盈利企业的包容性支持。兰石中科凭借其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成果与绿色工艺,高度契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 根据其IPO规划,公司拟以2026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于2027年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通过资本市场赋能,兰石中科将加速技术迭代、扩大产能布局, 进一步巩固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先发优势。 行业稀缺性凸显投资价值 目前A股市场中,尚未出现与兰石中科业务模式完全对标的上市公司。其技术路径与天奈科技、纳微科技等企业在材料属性和应用场景上虽有差异,但 均体现出高研发投入、高技术壁垒、高成长性的共同特征。兰石中科在资源循环利用与新材料交叉领域的独特定位,使其在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