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团模式
搜索文档
端午前的旅行社,窝囊费都不好挣了
虎嗅APP· 2025-05-28 18:05
行业竞争态势 - 川西领队数量从去年3000人激增至今年8000多人,增长约167%,行业供给端快速膨胀导致竞争加剧[11] - 大量中年失业者、自由职业者涌入行业试图赚取快钱,加剧了行业内卷现象[11] - 行业竞争焦点从服务质量转向风险承受能力,出现"笑脸要精细打磨,服务变成了高风险动作"的荒诞现象[11] 客户需求变化 - 大学生客群占比超过六成,成为主要客户来源[10] - 客户需求日益精细化,从简单的旅行拍照服务扩展到要求明确相机型号、无人机型号、视频剪辑条数、数据存储方式等细节[7] - 出现要求提供领队MBTI人格测评结果等非传统服务需求[5][7] - 客户倾向于将各种服务细节写入合同,作为后续维权证据[7][10] 行业合规问题 - 交通运输法规要求旅游车辆9座以上才能申请营运资质,但市面主流为5座或7座车,存在合规缺口[21] - 领队岗位在旅游法框架下缺乏"合法岗位"定义,身份模糊[21] - 普遍采用挂靠、拼团、兼职等灵活组织形式,导致无法承担标准法律责任[21] - 行业存在"看起来像旅行社"但法律上不完全是旅行社的怪象,缺乏签约资质主体[22] 风险管控措施 - 旅行社内部建立"黑名单分类表",将事多的大学生、律师、小红书高频发帖用户等标注为"高风险客群"[12] - 从业者普遍采取"选客"策略,通过提前询问职业等信息进行风险筛查[31][32] - 部分公司购买"特殊保险"来应对潜在赔偿风险[24] - 出现"只做最简单的单"的业务逻辑,通过规避不确定性来自保[35] 投诉维权演变 - 客户形成完整的"投诉攻略"体系:小红书提前起草避雷文案、行程中录音录像、多平台同步投诉、小号联动发声、要求退一赔三[14] - 投诉已演变为平台化舆论工程,旅行社面临舆情压力[14] - 平台被指偏向用户,导致维权缺乏边界[38] 行业生态影响 - 认真服务的团队因留下清晰记录更容易被"反向索赔",而擦边团、野导团凭借"无痕操作"反而更安全[26] - 从业者产生防御心态,服务关系从"信任+体验"转变为"试探+存证"的心理攻防[30][37] - 个性化旅游理想受到侵蚀,行业向规避风险方向发展[36]
端午前的旅行社,窝囊费都不好挣了
虎嗅· 2025-05-27 08:32
A君立刻甩来一组微信截图,是一个大学生客人写的500字询价小作文: 一 我有一个读者朋友A君,他在川西经营了一家精品小团旅行社,这两天和我吐槽又被小红书上的客人气笑了。 我问他为何怨气这么重? 开始,我看着还觉得正常,比如她要求和旅行社签订有效法律合同,不含隐性消费、不准抽烟、不能讲脏话…… 再往后看就有点搞笑了,她对旅行社领队的深度研究仿佛在相亲,不仅要了解年龄、从业时长、专业资质证书,还希望能提供领队MBTI(一种人格测评 工具的测评结果)。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何广智在脱口秀大会上的段子: 你是INFJ,他是ENSB,这都无所谓,但不要把这个测试结果当成法条去约束别人、绑架别人...... 但事实上,要求提供领队MBTI只是今年旅行社客人需求增多的缩影,A君说,他所在的领队群里经常互相晒奇葩客人的奇葩需求: "比方说,往年最多是问你有没有旅行拍照服务,现在的客人上来不仅要问你相机型号、无人机型号,还要明确说明视频剪辑条数、数据存储方式......全都 要求你写进合同。" 这些询价客人事无巨细的要求常在川西各个旅行社、领队群流转,再被群嘲。 领队们看完要求,往往直接原地弹射:"接了都是公主"、"看到就脑壳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