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神卫生
icon
搜索文档
关于精神卫生,这些误区要知道(健康驿站·盘点常见健康误区⑤)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21 07:0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旨在澄清公众对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的九个常见误解,通过专家访谈形式强调心理治疗的专业性、精神科药物的科学依据以及各类精神疾病的真实临床表现 [2][3][4][5][6][7][8][9][10][11][12][13][14][15] 关于心理治疗的专业性 - 心理治疗并非简单聊天,而是有系统、有目标、有专业理论支撑的专业干预过程,治疗师运用倾听、共情、提问与解释等技术引导来访者发生积极改变 [3] - 对于大多数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效果远优于单一治疗方式,药物控制症状,心理治疗解决认知和行为模式等核心心理根源 [4] - 面对患者的痛苦,简单劝说“想开点”可能无效甚至有害,真正有帮助的是给予理解与陪伴,并鼓励其寻求专业帮助 [10][11] 关于精神科药物的认知 - 绝大多数精神科药物没有成瘾性,长期服药是慢性疾病管理的需要,而非药物成瘾所致 [5] - 规范使用精神科药物不是为了伤害大脑,而是为了改善疾病本身可能伴随的认知功能损害,保护和促进大脑功能恢复 [6] 关于特定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 - 强迫症的核心特征是反复出现的、不受控制的强迫思维及行为,导致极大痛苦并严重干扰日常生活,而非简单的爱干净或整理癖 [7] - 焦虑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其焦虑情绪往往没有明确诱因或程度不匹配,持续时间长并伴随躯体症状,与普通的短暂紧张情绪有本质区别 [8] - 绝大多数精神疾病与暴力倾向毫不相干,仅在极少数特定疾病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风险,但经过规范治疗后风险不高于普通人群 [9] 关于特殊人群的精神心理健康 - 儿童同样可能面临多种精神心理问题,如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由于其表现形式多样,常被误认为是“不听话”或性格问题 [12][13] - 老年人出现健忘与抑郁情绪并非衰老的必然表现,病理性遗忘和老年抑郁是可识别、可治疗的医学疾病,常以非典型症状表现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