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组织结构
icon
搜索文档
高增长企业的第二曲线重组法
36氪· 2025-11-11 11:33
文章核心观点 - 企业组织结构发展遵循“先集中、后分散、再整合”的“呼吸”式动态规律,并非一次性设计即可长期有效 [1][2][7] - 当外部竞争环境剧变或内部出现碎片化、势能下降、决策变慢时,企业往往需要从分散走向重新整合阶段 [1][5][9] - 重新整合的目标是在不牺牲创新和灵活性的前提下,重建协同与合力,恢复组织整体运行效率 [1][13][16] 组织发展规律 - 初创阶段组织结构简单,以人为核心,沟通直接高效 [2] - 业务增长后建立清晰职能分工,效率提升但伴随部门间协同困难,如销售与研发需求冲突、市场与生产产能矛盾 [2] - 为提升速度企业选择分权,赋予业务单元自主性,组织短期活力增强但整体协调能力下降 [3][4] 重新整合的临界点信号 - 外部环境变化,如行业竞争格局改变、新技术出现、客户需求迁移,而组织结构未跟上战略调整 [9][10] - 内部碎片化造成明显阻碍,团队间合作难度大,出现内卷对抗、争资源、抢方向 [11][12] - 组织流动性下降,表现为决策审批层级多、资源分配困难、项目推进放缓、沟通成本上升、团队士气变弱 [13][15] 重新整合的具体表现与原则 - 分散后问题包括产品线不兼容、标准分裂、代码库重复、市场信息不共享、客户被多队伍重复接触 [6][14] - 整合需将顶部“压平”,确保CEO及核心管理层能直接理解关键职能,避免信息过滤和官僚体系复杂化 [13][16] - 优秀组织随阶段动态调整,扩张与收缩、分散与统一如同呼吸,使组织持续增长而非被增长拖垮 [16][17]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管理”
36氪· 2025-05-08 09:29
管理理论贡献 - 重新定义战略为学习过程而非单纯规划[3] - 主张通过课堂社交学习而非案例研究培训管理者[3] - 重构对管理工作的认知框架[3] 组织结构分类 - 组织主导现代社会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4] - 四种基本组织形式:个人型(创业公司)、程序化(麦当劳)、专业型(医院)、项目型(电影公司)[5] - 混淆组织类型会导致管理失效如货运主管管理商学院的案例[9] 涌现战略应用 - 组织结构应通过实践自然形成而非强制规划[7] - 类比公园设计师根据行人实际路径铺设地砖[7] - 重组应观察自然协作关系后构建架构[7] 行业管理差异 - 餐饮业存在四种运作模式:个体餐馆/快餐连锁/高级餐厅/项目制餐饮[9] - 亚马逊零售业务采用程序化模式而太空探索需不同结构[16] - 特斯拉管理经验无法直接套用于X平台(原推特)[16] 自动化影响 - 自动化将官僚机构转变为灵活项目组织[18] - 用工程师替代流水线工人实现定制化生产[18] - 迫使企业彻底重构运营方式[18] 管理实践案例 - 杰克·韦尔奇深入工厂解决灯泡产线自动化问题[12] - 人员选拔失误会导致思维方式冲突[13] - 应听取被管理者对候选人的真实评价[13] 时代特征影响 - 组织形态反映创立时代背景如铁路/汽车公司[14] - 二战后的行业多采用项目型结构[14] - 大型公司技术官僚化与创业潮并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