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

搜索文档
材料新突破!科学家将绝缘体变成半导体
半导体芯闻· 2025-06-16 18:13
新型半导体有机硅材料 - 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新型硅树脂可充当半导体,打破硅氧键仅为绝缘体的传统认知,通过调整硅氧键角度(基态140°→激发态150°)实现电荷流动通道 [3][7] - 该材料具备柔性电子应用潜力,可应用于平板显示器、柔性光伏电池、可穿戴传感器及智能服装等领域 [3][5] - 共聚物链长直接影响带隙变化:链越长电子跃迁能量越低(红光发射),链越短能量越高(蓝光发射),通过控制链长可呈现完整色谱 [2][8] 分子结构与导电机制 - 材料由笼状结构有机硅与线性有机硅共聚组成,电子通过Si—O—Si键轨道重叠实现传导,激发态下键角扩展至150°形成导电通路 [7] - 链长与导电性正相关:长链降低电子传输能量需求,使材料更易吸收/发射低能量光 [7][8] - 传统硅酮因绝缘特性仅呈透明/白色,而新型共聚物通过链长调控首次实现多色发光 [8] 实验验证与特性展示 - 研究人员将不同链长共聚物按长→短排列试管,紫外线照射下形成"烧杯彩虹",直观验证链长-光能关联性 [2][8] - 材料突破性在于将电惰性硅酮转化为半导体,为柔性电子设备提供新解决方案 [9]
芯片研究,新突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30 10:56
材料科学研究突破 -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发现,通过在二硫化钼原子层间插入适量钾离子,可使其从半导体转变为金属、超导体或绝缘体 [1] - 使用特制晶体管器件调整电子特性,可使同一层状材料呈现超导、金属、半导体或绝缘等不同状态 [1] -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1] 二硫化钼相变特性 - 二硫化钼可分离为极薄晶体,含钼原子层夹在硫原子之间,存在2H(半导体)和1T(金属)两种相态 [3] - 通过场效应晶体管精确控制钾离子注入量,当每五个钼原子对应两个钾离子时,材料相态从2H突变为1T [3] - 2H相二硫化钼在下一代半导体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3] 超导现象发现 - 在1T相中注入适量钾并将样品冷却至-268℃时,首次观察到该相的超导现象 [3] - 此现象与先前在2H相观察到的超导发生在不同温度,属意外发现 [3] - 当钾离子浓度降低且温度设为-193℃时,材料会从金属转变为绝缘体 [4] 研究方法与应用前景 - 钾离子注入法已开发十年,能有效控制二维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4] - 该方法不仅有助于探索超导体新特性,还可用于发现新型超导体 [4] - 研究成果为材料科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相变控制手段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