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保护地建设

搜索文档
广东高水准推进绿美保护地建设 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呈扩大态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6 22:20
自然保护地建设成效 - 广东现有1361个自然保护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呈扩大态势 [1] - 1956年鼎湖山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是全国自然保护地建立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 [2] - 广东提出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陆域部分占省陆域国土面积15%以上、海域部分占省管辖海域面积8%以上的目标 [2] 政策与规划推进 - 广东省林业局制定全省自然保护地规划,构建统一、高效、规范并兼具广东特色的自然保护体系 [2] - 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解决划定不科学、交叉重叠等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地网络体系 [2] - 2023年以来陆续印发《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广东省郊野公园、山地公园建设工作方案》 [3] 监管与科技应用 - 全省207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建立巡护管理制度,各地发布相关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共计48部 [4] - 启用网格化巡护监测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语音提示系统,建立790个植被永久固定样地,布设数千台红外相机 [5] -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大中型动物红外相机全境监测网络,开展20公顷森林监测样地和19个卫星样地的综合监测 [4] 生态效益与品牌活动 - 广东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有效保护全省主要自然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6] - 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全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累计举办6363场主题活动,参与人次达395.68万 [6] - 上线"广东自然保护地公共服务系统",累计发布558个自然教育课程活动,预约到访人数达25万人次 [7]
南农晨读 | 看《长安的荔枝》,吃广东荔枝
南方农村报· 2025-06-10 15:05
绿美保护地建设 - 广东现有1361个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居全国前列 [4][5] - 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显著扩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规模 [6] 艺术村产业对比 - 广州小洲村面临艺术家出走、商业凋零困境,与深圳大芬村产业升级形成反差 [9][10] - 大芬村已完成从油画产业基地向"国际艺术街区"转型 [11][12] 荔枝文旅经济 -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带动茂名荔枝消费热潮 [13][14][15][16] - 高州市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吸引百余家单位参与"交农文旅商"融合项目 [18][19][22][29] 农业龙头企业 - 深圳市茂雄实业构建全产业链体系,产品覆盖30多国及港澳地区 [40][41][42] 土地违规事件 - 惠东县联丰村委会因非法占用7330平方米土地被罚241.6万元 [33][35][36] 天气影响 - 广东南部及粤东沿海将迎强对流天气,中北部持续38℃高温 [44][46][47]
广东高水准推进绿美保护地建设,生态红利加速释放
南方农村报· 2025-06-09 13:36
自然保护地建设成果 - 广东现有1361个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全国领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呈扩大态势 [3][4] - 广东是全国自然保护地建立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1956年建立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并成为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 [7][8][9] - 全省已形成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地网络体系,包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多种类型 [16][40][41] 政策规划与制度建设 - 提出2035年自然保护地陆域占省陆域国土面积15%以上、海域占管辖海域面积8%以上的目标 [10] - 构建"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出台48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适用15个地级以上市 [12][29] - 印发《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等文件,实施六大生态建设行动之一 [19][20] 科技赋能与监管措施 - 建立790个植被永久固定样地,布设数千台红外相机,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37][34][35] - 207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建立巡护管理制度,开展高频次全覆盖监管 [28][25] - 车八岭保护区建立全境动物监测网络,包含20公顷森林监测样地和19个卫星样地 [32][33] 生态价值转化 - 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举办6363场主题活动,参与人次达395.68万 [47] - "广东自然保护地公共服务系统"上线558个自然教育课程,累计25万人次预约 [48] - 连续举办六届自然保护地探秘活动和四届南岭观鸟嘉年华,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