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国际期刊《自然》聚焦中国南极考察展示秦岭站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8 09:40
南极科研发展 - 中国在过去10年南极科研实力显著提升并于2024年启用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1] - 秦岭站是中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且地理位置优越可应对当前南极科研挑战[1] - 新西兰专家评价该站特别适合研究南极深底水形成机制及磷虾企鹅鲸类等极地生物多样性[1] 绿色能源技术 - 秦岭站安装清洁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电池与氢储能装置[1] - 清洁能源系统预计满足超过50%能源需求并已累计发电超26万千瓦时[1][2] - 该能源系统年节省燃油超150吨展示绿色低碳极地科研技术创新[2] 国际科研贡献 - 美国计划2026年大幅削减极地科研预算而中国持续投入有望填补全球科研空白[2] - 韩国专家强调中国加大科研力度可接替关键科研任务确保研究连续性[2] - 中国积极参与南极科研为全球科学界注入新希望并推动国际合作应对气候生态挑战[2] 科研领域规划 - 秦岭站正开展站内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且首个越冬考察任务已过半[2] - 未来将开展海洋与陆地生态海冰地球物理等多领域研究[2] - 研究成果将为全球气候治理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2]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多项指标提前完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3 06:17
知识产权发展成就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超额完成"十四五"12件的目标 [1][2] -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专利总量70% [2] - 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 [2] - 绿色低碳PCT国际专利申请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3] - 4家企业进入全球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 [3] 知识产权保护进展 - 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15.5个月,商标注册审查周期4个月,均达国际最快水平 [4] -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达128家 [4]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80.05分提升至2024年82.36分 [4] - 累计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 [5] 知识产权运用成效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44.9%提升至2024年53.3% [6][7]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11.97%提升至2023年13.04% [7] - 高校科研机构筛选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资源库,与45万家企业对接 [7] - 专利转让许可备案累计102.5万次,高校科研机构转让许可12.7万次 [7]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 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483家,地市级综合性服务机构175家 [8] - 全国专利代办处34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367个 [8] - 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超4万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