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发展

搜索文档
为“中亚之泪”带来绿色希望——中国科学家助力破解咸海生态危机
新华社· 2025-06-15 15:41
咸海生态危机现状 -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积已缩小90%以上,形成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 [1] - 生态危机导致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盐尘暴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被联合国称为"地球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 [2] - 干涸湖床土壤盐碱度升高,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叠加影响中亚国家生态经济 [2] 中乌合作治理措施 - 中国科研团队带来盐生植物种子(盐角草、盐穗木等十余种)和光伏技术,用于盐碱地治理和生态恢复 [1][2] - 已运输1.5吨盐生植物种子至塔什干,筹备共建盐生植物园 [4] - 实施"光伏+生态"项目,包括滴灌系统、光伏发电灌溉、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4][7] 技术应用成效 - "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项目使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同时降低成本和用水量 [7] - 光伏自动反冲洗灌溉系统与盐生植物种植结合,形成综合治理示范 [7] - 乌方提出扩大试验区面积并建立长期合作,认可中国技术实效 [7] 合作意义与前景 - 合作被视为改善民生、增强信任的务实举措,有助于中亚地区可持续发展 [8] - 联合科研项目(如节水棉田示范区)为咸海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方案 [2][7] - 乌方专家评价中国贡献"令人钦佩",强调绿色创新发展对区域未来的重要性 [8]
赋能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 中新天津生态城布局绿创产业版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23:49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创新产业发展规划 核心观点 - 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布《绿创产业规划(2024-2035年)》,旨在升级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1] - 规划提出"3+3+N"产业体系,覆盖文化旅游、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药械等优势产业,绿色总部服务等新兴产业,以及智能科技等特色产业 [2] - 通过五大重点工程(科技创新强基、人才服务筑巢等)加速新质生产力要素集聚,打造国际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3] 产业体系 - **三大优势绿创产业**:文化旅游、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药械 [2] - **三大新兴绿创产业**:绿色总部服务、绿色能源、绿色建筑 [2] - **N个特色绿创产业**:智能科技、高端装备、冷链物流、电商直播、数字经济等 [2] 空间布局 - **一核**:绿创总部服务核 [2] - **两心**:绿创生产智造中心、绿创技术创新中心 [2] - **一带**:绿创产业发展带 [2] - **多点**:多个产业园区 [2] 重点工程 - **科技创新强基**:发布绿色低碳技术产品需求清单,以场景换市场 [3] - **中新合作典范**:导入新加坡绿色产业资源,深化跨区域技术转移 [3] - **全链条孵化**: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体系 [3] - **人才政策**:推出绿创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国际合作"项目+人才+基地"模式 [3] 发展目标 - 加速知识、科技、资金等新质生产力要素集聚 [3] - 打造高附加值、国际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