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生植物种子

搜索文档
为“中亚之泪”带来绿色希望——中国科学家助力破解咸海生态危机
新华社· 2025-06-15 15:41
咸海生态危机现状 -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积已缩小90%以上,形成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 [1] - 生态危机导致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盐尘暴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被联合国称为"地球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 [2] - 干涸湖床土壤盐碱度升高,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叠加影响中亚国家生态经济 [2] 中乌合作治理措施 - 中国科研团队带来盐生植物种子(盐角草、盐穗木等十余种)和光伏技术,用于盐碱地治理和生态恢复 [1][2] - 已运输1.5吨盐生植物种子至塔什干,筹备共建盐生植物园 [4] - 实施"光伏+生态"项目,包括滴灌系统、光伏发电灌溉、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4][7] 技术应用成效 - "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项目使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同时降低成本和用水量 [7] - 光伏自动反冲洗灌溉系统与盐生植物种植结合,形成综合治理示范 [7] - 乌方提出扩大试验区面积并建立长期合作,认可中国技术实效 [7] 合作意义与前景 - 合作被视为改善民生、增强信任的务实举措,有助于中亚地区可持续发展 [8] - 联合科研项目(如节水棉田示范区)为咸海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方案 [2][7] - 乌方专家评价中国贡献"令人钦佩",强调绿色创新发展对区域未来的重要性 [8]
特稿丨绿色新风拂丝路——中国中亚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新华网· 2025-06-13 17:41
绿色基建与生态治理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合作,引入盐生植物种子和光伏技术治理咸海生态危机,咸海面积已缩小90%以上,干涸湖床形成5万多平方公里荒漠 [2][3]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家通过盐碱地治理、节水棉田示范区等项目探索咸海生态解决方案,种植盐角草、盐穗木等十余种盐生植物改善生物多样性 [3] - 中国科研人员在乌兹别克斯坦推进"光伏技术在咸海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利用光伏发电支持盐生植物灌溉系统 [3] 绿色能源合作 - 中国企业承建乌兹别克斯坦布卡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57万兆瓦时,减少碳排放44万吨,显著改善当地供电状况 [6] - 中哈共建图尔古孙水电站,年均发电量798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万吨,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水电领域首个重点项目 [6] 绿色交通与新能源汽车 - 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口中亚,占比持续增加,通关时间从20多小时缩短至10小时内 [5] - 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计划在9月1日前将所有出租车更新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当地司机接受度较高 [5] 绿色科研平台 - 哈萨克斯坦-中国科学与技术转移中心成立,构建可持续发展科研平台,集中调配资源并推动数据共享与人才联合培养 [7] - "中国-哈萨克斯坦时空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研发"西格玛应急指挥车"及多款软硬件产品,覆盖洪水预警、生态治理、无人驾驶农机等领域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