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店

搜索文档
网红店突然关店:深切痛悔!7天前称将开100家新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1:23
公司经营状况 - 杭州网红蛋糕品牌欢牛蛋糕突然发布闭店公告,称因成本激增、市场竞争及自身管理失误导致经营困难[1] - 公司关联企业杭州仙牛食品有限公司及其法人徐浩因未履行120.47万元债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10] - 公司曾回应称被执行信息为早期遗留债务,不影响正常经营,并强调"没跑路"[12] - 创始人徐浩公开表示"没躲也没走",正在用行动修复问题[12] 消费者反应 - 闭店消息引发消费者意外和惋惜,部分消费者对储值卡处理表示担忧[2][8] - 有消费者反映五年前品牌需排队抢购,对产品品质表示认可[2][6] - 消费者质疑公司此前否认倒闭传闻后又突然宣布闭店的行为[7] 公司发展历程 - 品牌2013年以3万元小店起家,2022年获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14] - 闭店前7天公司还宣布计划通过加盟模式在全国新开100家门店[14] - 加盟政策调整为加盟费从8.8万元降至2万元,另加1万元保证金[14] - 产品毛利率显著,售价178元的6寸蛋糕成本仅40元左右[14] 行业观察 - 品牌被指"过了用质量换声誉的初创期",经营策略出现偏差[14] - 网红餐饮品牌快速扩张后面临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挑战[1][14] - 预付费消费模式在品牌突然闭店时容易引发消费者权益问题[8]
到底是哪个冤种在排队吃网红餐厅啊?
虎嗅APP· 2025-03-08 11:46
餐饮行业现象 - 超一线城市餐饮市场存在"美味、便宜、不排队"的不可能三角现象[2] - 网红餐厅排队时间可达9小时,如北京朝阳合生汇的烤匠[4][5] - 地方连锁品牌进入一线城市后身价倍增,烤匠从川渝地区普通连锁变为北京大众点评人气榜第一[8]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为网红餐厅开发出复杂排队攻略,包括提前蹲守、特定路线选择等[11][13] - 排队时间过长导致评价两极分化,部分消费者因沉没成本而美化体验[15][16] - 消费者会跨城甚至跨国打卡网红餐厅,如专程飞成都吃烤匠[20] 营销与品牌 - 社交平台营销显著影响餐厅热度,小红书等平台内容能迅速制造爆款[23][40] - 网红餐厅生命周期呈现明显周期性,如喜茶、shake shack等从排队王到门可罗雀[30] - 老字号餐厅凭借品牌优势维持长期热度,如稻香村、牛街满恒记等[33][36] 商业模式 - 饥饿营销成为常见手段,通过控制取号时间和数量制造稀缺感[11][49] - 黄牛经济伴随网红餐厅发展,如B&C面包店被戏称为"黄牛与面包"[28] - 平价餐饮在一线城市溢价明显,如重庆8元的豌杂面在北京卖20元[31] 城市差异 - 一线城市间存在排队文化共性,北京、上海、深圳均有标志性排队餐厅[54] - 地方特色餐饮进入一线城市后产生定位变化,如烤匠从备选项变为稀缺资源[18] - 城市地标与餐饮结合创造额外价值,如四季民福故宫店景观位成为打卡点[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