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鱼

搜索文档
在运动中心“练”起来、在老街“购”起来、在夜市“吃”起来—— 看!夜间经济热度不一般(中国消费向新而行·关注夏日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50
夏日消费市场概况 - 暑期消费市场呈现火热态势,各地创新消费场景、推动业态融合,持续激发消费潜能 [1] - 夜间消费成为重要引擎,多地通过特色活动和新消费品牌拉动消费增长 [4][7] 湖北黄石体育消费 - 福客体育运动中心夜间运动人数达300多人/天,是前几个月的两倍,下午5点后客流占全天70% [3] - 通过"夜训·夜练·夜赛"系列活动带动体育用品销售,三人街头篮球赛吸引32支队伍130名选手和5000观众 [4] - 夜间训练班学员续费率75%,场馆夜间使用率100%,带动关联消费超2500万元 [4] - 推出运动积分兑换机制,实现"流量-留量-消费"闭环转化 [4] 湖南长沙新消费 - 墨茉点心局通过"国潮"文化场景提升体验,客流量突破54.1万人次,夜间客流为主力 [6] - "零食很大"门店周末日均客流量超1万人次,夜间为重要销售时段 [7] - 长沙夜间消费占全天60%,从业人员超100万,重点培育10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7] 云南芒市特色夜市 - 新玩厂夜市融合工业风格与民族特色,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8][9] - 特色美食如香茅草烤鱼、泡鲁达等吸引游客,高峰期露天餐桌座无虚席 [8] - 设有创业街区售卖民族饰品,节假日举办长街宴等沉浸式体验活动 [9]
印媒:请卫生部放过我们的“咖喱角”
环球时报· 2025-07-18 06:46
食品行业现状 - 当前食品行业营销策略转向强调产品"不含什么"而非"含有什么",如低卡路里、无糖、无麸质等标签成为主流卖点 [1] - 行业出现极端简化配方的产品趋势,例如"高蛋白花生酱香蕉燕麦棒"这类标榜多重"无添加"的食品 [1] - 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利用消费者对食物的焦虑心理将其转化为商业利润 [2] 监管政策影响 - 印度卫生部要求学校、办公室和公共机构食堂张贴食品脂肪和糖分含量警示牌 [1] - 传统食品如咖喱角因反式脂肪含量高、奶茶因含糖量高面临监管压力 [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现代消费者将食物摄入转化为精密计算,关注营养素、"好"脂肪与"坏"脂肪等指标 [1] - 饮食行为伴随强烈情绪波动,包括负罪感、自鸣得意等心理状态 [1] - 饥饿感知从生理需求转变为带有道德评判的计算行为 [1] 社会文化因素 - 社会存在减肥痴迷、身材羞辱和饥饿负罪的文化氛围 [1] - 养生博主传播的半吊子建议加剧了消费者对食物的焦虑 [2] - 信息过载环境放大了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过度关注 [2]
连亏六年的国联水产:剥离上游业务,财务、内控等多项违规
贝壳财经· 2025-05-22 16:19
公司业绩与战略调整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34.09亿元,同比减少26.16%,净利润亏损7.42亿元,亏损幅度扩大39.62% [2] - 公司连续六年亏损,2019-2024年五年营收净利双降,仅2022年短暂回温 [3] - 公司实施"321大单品"策略,前三大单品目标占营收30%、20%、10%以上,聚焦食品主业并剥离上游业务 [3] - 2024年公司94.80%营收来自水产食品行业,饲料营收占比降至4.35% [3] 募投项目变更 - 公司原计划投资6.02亿元建设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新增年产能1.53万吨小龙虾和2.97万吨鱼类深加工产品 [5][6] - 项目募集资金仅投入3887.69万元(不足10%)后终止,因市场需求变化及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 [7] - 终止原因包括小龙虾热度减退、价格下跌及预制菜市场繁荣度下降 [7] 财务与内控问题 - 2023年年报被查出收入核算不准确、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等七项问题 [8][9] - 收入核算问题包括供港业务应采用净额法却采用总额法,部分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 [8][9] - 内控缺陷涉及采购业务原始单据缺失、存货管理无书面记录、SAP系统权限问题等 [9] - 公司对2021-2023年营业收入进行追溯调整,调减幅度分别为1.13亿元、2.65亿元、2.92亿元 [11] 行业与市场环境 - 水产行业受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贸易关税影响,消费市场景气度不佳 [2] - 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低位,终端市场销售缓慢 [2] - 小龙虾市场规模从2016年1466.10亿元增长至2020年3448.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3.84% [6]
国联水产(300094) - 300094国联水产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3
2025-05-13 18:00
公司业绩说明会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时间是2025年05月13日15:00 - 17:00,地点是价值在线网络互动 [2] - 参与人员为线上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李忠、独立董事杨雅莉、保荐代表人罗黎明、财务总监樊春花、董事会秘书梁永振 [2] 海外市场营销渠道建设 - 2024年国际营销业务覆盖40多个国家及地区,首次进入重要东欧国家市场,预制菜打入欧洲、日本、韩国市场 [2] - 2024年国际营销业务同比大幅增长,非美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4%,欧洲市场出口额增幅达60% [2] 原材料供应与成本控制 - 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布局全球供应链,在全球主要对虾等水产品主产区构建战略合作伙伴,深挖国内养殖水产品品种潜力 [3] 未来盈利增长点 - 生产端聚焦“321大单品”策略,狠抓精细化管理和工厂降本增效 [3] - 销售端优化销售格局,推进全渠道营销,扩大销售规模 [3] - 研发端聚焦爆品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3] - 产业链上优化升级,聚焦食品主业,剥离上游板块 [3] 长期发展战略 - 以水产食品加工销售尤其是精深加工作为核心战略业务,围绕多种水产品开发预制菜 [3] - 坚持以国内市场为核心,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3] - 渠道方面坚持全渠道运营策略,加强市场传播力度强的渠道管理和投资 [3] 2024年业绩整体情况 - 营业总收入34.09亿元,同比减少 - 26.16%,主要因贸易类产品和市场受影响;净利润约 - 7.42亿元,亏损增加,受宏观经济、关税、市场景气度等因素影响 [4] - 国内流通渠道推进渠道下沉,开发约300家达标经销商,新开客户贡献业绩1.4亿元 [4][5] - 国际营销渠道营收7.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 - 电商渠道传统电商销量稳定提升,京东平台虾仁好评量突破400万 + ,铂金虾仁上市90天冲进行业头部,预制菜“四大主力”销售大幅增长,黑鱼片同比增长600%;内容电商业务脱颖而出 [5] - 餐饮重客渠道收入同比下滑,但业务有韧性,为多家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5] - 商超渠道部分传统商超业务收入下滑,高端商超及保亭商联等业务逆势增长,与盒马业务合作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与保亭商联等商超业务合作收入同比增长超40% [5] 其他问题回复 - 未参与2025年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 [5] - 考虑产业并购整合但非必要选项,以拓展全球渠道为目标 [6] - 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因鲜活水产品出口业务和贸易业务下降,核心主业水产食品加工业务未下降 [6] - 公司是国内水产食品、预制菜领军企业,优势在于全球化采购能力、强大的食品质量管控能力、全渠道覆盖的营销能力和研发能力 [6][7] - 公司管理层目标是增强盈利能力促进市值提升,但未明确是否采取主动市值管理措施及市值考核目标 [7] - 公司将聚焦水产食品加工领域,推进国内国外双循环格局,拓展国际市场 [7] - 2024年公司直接出口美国产品占总体营收比例小,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市场,不对未来业绩预测 [8][9] - 公司连续多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025年第1季度持续净流入,日常现金流运转正常 [9]
关税风暴下,茂名罗非鱼的产业破局与韧性生长 | 茂名罗非鱼深调研 ①
南方农村报· 2025-05-12 10:34
关税风暴下,茂 名罗非鱼的产业 破局与韧性生长 | 茂名罗非鱼深 调研 ①_南方+_ 南方plus 5月12日,中美 经贸高层会谈达 成重要共识并取 得实质性进展, 这场备受关注的 对话,牵动着中 国罗非鱼产业从 业者的神经。作 为全球最大的罗 非鱼生产国,中 国年产量超过 170万吨,其中 茂名地区贡献了 全国1/7的产 量。当美国对华 水产品最高关税 突破150%时, 这场产业保卫战 正考验着"中国 罗非鱼之都"的 韧性。 此前的加征关 税,对于罗非鱼 加工来说,产业 高州石鼓镇罗非鱼出塘。 此次行情下降, 主要原因是特朗 普的关税政策。 对中国罗非鱼加 征关税,从特朗 普第一任期内就 已开始。2019年 遭受重击。高关 税下,罗非鱼产 业何去何从?内 销市场已经注定 是产业链重点发 力方向。正如环 球水产国内销售 总监黄晓霞所 说:"即使关税 降下来,我们也 会刻意减少输美 产品所占的比 重,形成内销 +外销'两条 腿'走路的格 局。" 关税"重锤"下的 产业震荡 4月底,广东茂 名石鼓镇养殖户 朱武强的罗非鱼 正在出塘,这批 鱼规格是1.5-2.5 斤,出塘价是 4.65元/斤,朱武 强介绍,这批鱼 ...
转内销观察丨从“标准化出口”到“定制化内需” 罗非鱼游出困境
央视新闻· 2025-05-10 09:42
行业概况 - 广东茂名是国内最大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之一 2023年出口总值达24 4亿元[1] - 2024年茂名罗非鱼养殖面积超26万亩 出口量约10万吨 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20多国[24] - 受美国关税影响 出口订单量下降 企业正加速向国内市场转型[1][3] 企业转型策略 - 茂名化州某企业将内销占比从0提升至35% 目标提升至50%[8][10] - 湛江国联水产通过十余年布局 已与8家全球500强食品企业合作 1-3月国内销售额达4000万元同比增60%[16][20] - 企业采取电商专区(京东千万级采购)、商超餐饮对接、展会推广等多渠道拓展内销[4][6][28] 产品创新 - 出口产品以简单处理鱼排为主 内销开发烤鱼酸菜鱼片等深加工产品[18] - 针对区域消费差异加强研发 如利用鱼骨熬汤提升附加值[18][20] - 引进全球最大种业企业提升品质 推进全产业链建设[24] 政企协同 - 政府建设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需求 组建经纪人队伍扩大销售半径[26] - 通过展会推广至全国 目标实现鲜活/加工产品内销增长15%[26][28] - 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应对 包括种苗养殖冷链运输等环节[21][22]
“五一”消费实探|餐饮市场被“点燃”!企业备战、消费券助力
证券时报· 2025-05-05 17:54
餐饮行业"五一"假期消费热潮 - 餐饮行业在"五一"假期表现亮眼 客流量大幅增长 部分餐馆预定火爆 头部企业通过加大备货、拓展门店、打造新场景等方式抢抓消费流量 [1][2] - 品牌连锁餐饮和网红店人气旺盛 费大厨辣椒炒肉门店排队达六七十桌 海底捞全国门店假期首日预订超2.5万桌 [3][5] - 部分餐馆推出特惠活动 如探鱼推出"'五一'吃鱼51折"活动 储值510元可获赠51折单条烤鱼券 [5] 头部餐饮企业应对措施 - 西贝餐饮增加热门商圈门店员工数量 合理调配食材供应量 部分包间提前一周被预订 [8] - 海底捞打造多元化消费新场景 推出"亲子主题店""鸡肉工坊"等特色门店 [8] - 呷哺呷哺新开11家门店 对5家门店进行年轻化风格升级 推出"五一"限定电子礼品卡 [8] - 费大厨辣椒炒肉在5城新开7家门店 进一步加密布局 [9] 餐饮消费券推动市场活力 - 各地发放餐饮消费券成为推动消费的重要"助推器" 北京"食在朝阳"、上海"乐品上海"、广州通过银联云闪付等平台发放消费券 [12][13][14] - 深圳南山区发放总额2400万元餐饮和零售消费券 奈雪、喜茶等品牌加盟 [14] - 消费券直接带动餐饮市场消费 间接促进食材供应商、餐具生产商等相关产业发展 [14] 餐饮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接近5.6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1.8个百分点 [12] - 餐饮行业展现出强劲韧性 为整体消费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2] - 随着扩内需政策落地 餐饮行业有望进一步回暖 上下游产业链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14]
国联水产2024年实现收入34亿元 今年持续推进“321大单品”战略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4:0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34.09亿元,同比下滑26.16%,归母净利润亏损7.42亿元 [1] - 亏损主因包括中美贸易关税影响、水产消费市场低迷、南美白对虾价格低位、终端销售缓慢及大额资产减值 [1] 业务战略与运营优化 - 公司执行"321大单品"策略,前三大单品占比分别超30%、20%、10%,总部工厂通过自动化改良实现产量增长、吨制造费用下降及人效提升 [1] - 国美水产工厂通过降本措施提升出成率,预判原料行情价格,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1] 分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营收23.37亿元(占比68.54%),国外市场营收10.72亿元(占比31.46%) [2] - 国际营销渠道营收7.49亿元,非美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4%,欧洲市场出口额增60%,东欧市场贡献600万美元增量 [2] - 预制菜进入欧洲、日韩市场,虾滑出口额同比增超90% [2] 渠道表现 - 电商渠道虾仁占据京东、淘系榜首,京东好评量破400万,铂金虾仁90天进入行业头部 [2] - 预制菜"四大主力"(虾饺、烤鱼、小龙虾、黑鱼片)销售大增,黑鱼片同比增600% [2] - 餐饮渠道开发30余款新品,马蹄虾球、蒜蓉粉丝虾等获市场认可 [3] - 商超渠道与盒马合作收入大幅增长,与保亭商联合作收入增超40% [3] 未来规划 - 2025年持续推进"321大单品"战略,培育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核心产品 [3] - 实施销售网络下沉战略,填补空白市场,实现全国区域全覆盖 [3]
首店升温更要“保温”
经济日报· 2025-04-29 06:15
一家烤鱼品牌店进驻北京,食客前来体验;一家时尚潮牌首店在上海开业,时尚达人忙着晒图;一家超 市首店落户武汉,顾客排起长队……从国际潮牌到餐饮小食,从知名连锁到特色小店,越来越多首店开 张,吸引消费者前去打卡。 首店的发展后劲在于数智赋能。顺应实体零售转型升级和数字化发展趋势,企业要想传播放大首店的品 牌效应和销售规模,需推动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比如,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 术,打造云逛街、云购物和云体验等数字消费新场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持续提高首店运营效率等。 首店升温更要"保温"。期待更多首店释放涟漪效应,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首店热,不能只热一时,升温更需保温。对品牌或企业来说,吸引"头回客"只是第一步,将短期流量做 成长期的复购增量,锁住"回头客"、保持消费黏性才是关键。 首店特点在首,本质在新,生命力在于消费的持续性。首店走红的原因主要源于"新"。相较于普通门 店,一个品牌的首店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体验方式和空间场景等,以其稀缺性和新奇度,带给消费者独 特体验,激发其消费意愿。而当新鲜度、独特性消失,消费者便失去了非来不可的理由。品牌或企业在 运营首店时,要逐" ...
到底是哪个冤种在排队吃网红餐厅啊?
虎嗅APP· 2025-03-08 11:46
餐饮行业现象 - 超一线城市餐饮市场存在"美味、便宜、不排队"的不可能三角现象[2] - 网红餐厅排队时间可达9小时,如北京朝阳合生汇的烤匠[4][5] - 地方连锁品牌进入一线城市后身价倍增,烤匠从川渝地区普通连锁变为北京大众点评人气榜第一[8]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为网红餐厅开发出复杂排队攻略,包括提前蹲守、特定路线选择等[11][13] - 排队时间过长导致评价两极分化,部分消费者因沉没成本而美化体验[15][16] - 消费者会跨城甚至跨国打卡网红餐厅,如专程飞成都吃烤匠[20] 营销与品牌 - 社交平台营销显著影响餐厅热度,小红书等平台内容能迅速制造爆款[23][40] - 网红餐厅生命周期呈现明显周期性,如喜茶、shake shack等从排队王到门可罗雀[30] - 老字号餐厅凭借品牌优势维持长期热度,如稻香村、牛街满恒记等[33][36] 商业模式 - 饥饿营销成为常见手段,通过控制取号时间和数量制造稀缺感[11][49] - 黄牛经济伴随网红餐厅发展,如B&C面包店被戏称为"黄牛与面包"[28] - 平价餐饮在一线城市溢价明显,如重庆8元的豌杂面在北京卖20元[31] 城市差异 - 一线城市间存在排队文化共性,北京、上海、深圳均有标志性排队餐厅[54] - 地方特色餐饮进入一线城市后产生定位变化,如烤匠从备选项变为稀缺资源[18] - 城市地标与餐饮结合创造额外价值,如四季民福故宫店景观位成为打卡点[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