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烤鱼
icon
搜索文档
50元代金券能否挽回西贝困局?
齐鲁晚报网· 2025-10-10 17:20
国庆促销活动效果 - 国庆期间公司通过发放100元无门槛代金券和核心菜品降价组合策略 成功吸引客流并出现排队热潮[1] - 促销活动后公司继续推出实付满50元送50元代金券活动 全国门店通用且30天内有效[4] - 消费者对代金券依赖度高 多数顾客明确表示有代金券才会前来消费 无券则可能选择其他餐厅[3] 菜品价格与制作调整 - 公司对部分核心菜品实施降价 葱香烤鱼从89元降至79元 番茄酸汤莜面鱼鱼从29元降至23元 胡麻油炒鸡蛋从43元降至33元[2] - 羊肉串 烤鱼等菜品改为现场制作 工序增加导致上菜时间延长 但基本保证半小时内上齐 此前使用的25分钟上菜沙漏已取消[2] - 门店服务细节有所调整 例如将免费小米粥中的南瓜泥替换为现熬小米粥加南瓜片[2] 客流与消费行为变化 - 国庆假期后门店客流明显回落 10月10日中午某门店仅十桌消费者就餐 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2] - 消费者普遍使用代金券进行结算 有顾客实付仅41元 结账后系统自动发送新的50元代金券至账户[2][3] - 社交媒体反馈显示 消费者计算后认为使用代金券实付50多元可覆盖单人餐 原价情况下可能不会经常消费[3] 品牌挑战与战略困境 - 公司面临消费者对高价预制菜的心结 尽管部分SKU改为现制 但消费者对预制菜等于低价的认知依然牢固[5] - 品牌信任度因前期预制菜公关问题而受损 公司当时未直面消费者认知与法规界定的差异 采取强硬回应后道歉收场[5] - 公司战略定位存在摇摆 既想保留现制菜品的正餐属性 又希望保持预制供应链的成本优势 既用代金券吸引大众客流 又不愿放弃中高端定位[6] 行业规律与未来展望 - 业内观点认为代金券策略本质是未来消费的透支 通过让渡短期利润换取客流 但优惠停止后消费者可能流失[4] - 公司采用阶梯式递减优惠策略 从100元代金券过渡至50元 后续可能降至20元 试图结合门店改进来留住顾客[4] - 行业分析指出国庆排队潮仅为缓兵之计 公司若想真正走出困局需要进行更彻底的转型 模糊的中间路线在消费者理性化背景下难以持续[7]
市值蒸发480亿,初代餐饮「排队王」不香了
36氪· 2025-10-05 09:17
公司财务表现 - 九毛九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实现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减少16.05% [1] - 集团三大核心品牌太二酸菜鱼、怂火锅、九毛九西北菜收入全线下滑,其中太二酸菜鱼上半年收入19.49亿元,同比下滑13.3% [1] - 九毛九集团2024年实现营收60.74亿元,同比增长1.4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87.69%至0.56亿元 [9] - 截至2025年9月26日,九毛九市值仅剩不到30亿港元,较高位蒸发超520亿港元,缩水94% [5] 太二酸菜鱼品牌演变 - 太二酸菜鱼门店数由2024年6月末的612家收缩至2025年上半年的547家,半年内净闭店65家,首次出现大规模关店 [1] - 品牌翻台率从昔日高达4.9次/天下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2.2次/天,在集团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73.4%降至70.8% [5] - 品牌最初以“不拼桌、不能免辣、超过四人不接待”等规矩和“酸菜比鱼好吃”的口号塑造差异化形象 [2][3] - 自2025年3月起,品牌进行重大转型,放弃原有规矩,增加新菜品,口号改为“鲜活鱼比酸菜好吃”,向综合性川菜品牌转变 [5] 品牌转型与市场挑战 - 太二酸菜鱼开启门店“爆改”,主打“鲜活鱼”概念,计划到2025年底完成150家“鲜活门店”调改,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调改 [6] - 转型期间因顾客质疑“7分钟上三道菜”而陷入是否使用预制菜的争议 [1][6] - 品牌面临来自“鱼你在一起”等人均30-40元的快餐品牌以及盒马、山姆等售价两位数的预制菜产品的低价竞争 [9][10] - 从2019年到2024年,太二酸菜鱼平均一年新开100家店,但2024年门店增速大幅放缓,并已暂停加盟 [7][9] 集团其他业务状况 - 怂火锅2025年上半年收入4.17亿元,同比下降3.5%,九毛九西北菜收入2.26亿元,同比跌幅高达22.6% [11] - 怂火锅因舞蹈培训要求高、运营复杂,难以通过加盟模式扩张 [11] - 集团零售业务(货品销售)成为唯一高增长板块,2025年上半年收入从5496万元提升至1.32亿元,同比大增140%,占总收入比重从1.8%提升至4.8% [12]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酸菜鱼市场规模收缩,而烤鱼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1428亿元,同比增长约5.9%,催生了烤匠、探鱼等新贵品牌 [12] - 过去几年,极致标准化是餐饮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基础 [7] - 2024年整个餐饮行业卷入低价战 [9] - 九毛九旗下品牌多布局于成本高昂的购物中心,现需承担昂贵的转型成本以探索新增长 [12]
甘棠明善餐饮管理集团副总裁陈婷:单打独斗冲击海外市场,成功率非常小
搜狐财经· 2025-09-24 16:38
出海战略的核心前提 - 餐饮品牌出海需具备标准化、连锁化能力以及专业管理团队支撑,单打独斗式尝试成功可能性极低 [1] - 品牌出海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组织能力基础之上 [1] 本地化运营的关键要素 - 餐饮企业不能一本菜单走天下,需根据海外当地口味进行调整和原创性研发 [3] - 在保留传统拳头产品的同时,必须增加符合本土化的菜单 [3] - 成功出海需要设立专门的研发团队、训练团队和营运团队 [3] 品牌宗旨与产品策略 - 探鱼全球出海的宗旨是将好吃、美味、健康、高品质的烤鱼带出国 [3] - 产品策略为保留原汁原味的部分,同时根据当地消费者喜好调整味型 [3]
中国预制菜占领日本市场!每年会出口6个货柜约150吨的预制小龙虾到日本,主要供给东京、大阪等华人聚集城市的超市
搜狐财经· 2025-09-22 15:14
日本预制菜市场概况 - 在日本,预制菜是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最常见的方式,产品通过速冻锁鲜、真空包装成为冷冻食品,消费者解冻加热后即可食用 [1] - 日本2024年冷冻食品消费额达1.3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2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3] - 2022年日本人均预制食品消费量为23.2千克,显著高于中国的9.1千克、美国的16.1千克和英国的16.8千克 [3] 中华料理预制菜市场动态 - 日本消费者对中华料理的喜爱推动了预制中餐市场的发展,超市冷冻柜里"中华料理"类的预制菜越来越丰富,市场在增长 [3] - 日本品牌已研发青椒肉丝、麻婆豆腐等经典中华料理的预制食品 [3] 公司业务与产品策略 - 时行株式会社每年出口6个货柜约150吨的预制小龙虾到日本,产品包括调味小龙虾、清水虾、虾尾、纯虾肉等 [3] - 公司产品主要供给东京、大阪等华人聚集城市的超市,以往主要供货给中华物产店,从去年开始日系超市也开始采购 [3] - 公司以小龙虾产品打开销售渠道后,持续向日本市场引进其他预制技术成熟的产品,如虾饺以及烤鱼、剁椒鱼、酸菜鱼等调味鱼片 [3]
预制菜,没有什么可遮遮掩掩的
虎嗅· 2025-09-14 17:55
行业争议与认知差异 - 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推动预制菜透明化讨论 涉及标准和大众认知差异问题 [1] - 行业从业者因担忧鲜少直接提及预制菜 尽管了解其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便捷和安全 [2] - 多位餐饮品牌创始人发声支持西贝 包括胖东来于东来、巴奴杜中兵、吉祥馄饨张彪等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019年2445亿元增长至2023年5165亿元 年均增速超20% [3] - 2024年市场规模5466亿元 同比增长5.83% 增速较前几年明显放缓 [3] - 2020-2021年出现融资高峰期 以面向C端的预制菜品牌为主 [17] 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带入净菜加工模式 2012年前后出现预制菜雏形 [6] - 2014年外卖兴起推动料理包市场发展 预制菜在B端进入放量期 [6] - 2016年11月农业部首次在文件中提及"预制菜"一词 [8][9] - 2020年前后因C端需求高增 预制菜进入C端市场 [17] 标准定义演变 - 2022年中国烹饪协会定义预制菜为经预加工和/或预烹调制成的预包装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19] - 2024年六部门通知明确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 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和净菜 [20][21] - 新定义排除即食类产品、主食类产品和净菜类食品 范围显著收窄 [23] - 连锁餐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31] 行业分类与企业布局 - 预制菜企业分为四类:上游农牧水产企业、专业预制菜企业、冷冻食品企业和餐饮企业 [25] - 代表企业包括国联水产(小龙虾、烤鱼)、味知香(半成品菜)、安井食品(速冻菜肴)等 [26] - 产品以认知度高的地方特色菜系为主 如小酥肉、鲍鱼饭等 [27] 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 - 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23年33.8%降至27.3% 企业注册增长率从683.8%骤降至147.8% [24] - 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筛选" 低质企业加速出清 [24] - 通过冷冻、冷藏、液氮速冻和气调包装等技术实现保鲜 无需使用防腐剂 [47] 消费者认知与透明化实践 - 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提升 81%认为方便快捷节省时间 33.5%认为价格便宜 [47] - 老乡鸡通过颜色标识区分菜品加工等级:绿色现做(70.6%)、黄色半预制(27.7%)、红色复热预制(1.7%) [42][44] - 预制菜在餐饮端消费占比约64% 零售端占比约36% [47] 国际经验与发展方向 - 日本预制菜品类别从1973年365个增长至1991年2192个 在便捷性上持续提升 [49] - 味之素实现煎饺不需加水加油烹饪 并推出"一盘式冷冻食品"送货服务 [49] - 需通过好产品和品牌替换"预制菜"行业属性词 提升消费者认知 [50] 政策监管进展 - 国家卫健委已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列入立项计划 [40] - 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将纳入强制信息披露 [40]
智微智能:实际控制人之一郭旭辉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50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0:50
公司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郭旭辉直接持有公司7620万股股份 约占公司总股本30.23% [1] - 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750万股 约占公司总股本2.97% [1] - 减持时间窗口为2025年10月14日至2026年1月13日 [1] 公司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行业终端占比53.57% ICT基础设施占比15.78% 智算业务占比15.31% [1] - 其他业务占比7.88% 工业物联网占比7.46% [1] 公司市值情况 - 当前公司市值达160亿元 [2]
“排队王”扎堆开店 餐饮品牌为何喜欢“贴身肉搏”?
新京报· 2025-09-02 17:20
行业趋势:餐饮品牌集中选址策略 - 人气餐饮品牌从传统核心商圈转向热门商场同层或毗邻开店 形成"贴身肉搏"竞争格局 [1] - 典型案例如北京朝阳大悦城7层不足百米内集中巴奴火锅、费大厨湘菜、烤匠烤鱼、寿司郎4家排队王品牌 [2] - 北京朝阳合生汇3-4层聚集费大厨、小放牛、湊湊 且来菜新店与费大厨形成门对门布局 [2] 企业扩张策略 - 烤匠进入北京后3家门店均选址热门餐饮集中商场(朝阳合生汇/西直门凯德MALL/朝阳大悦城) 采用紧跟热门的选址策略截流目标客群 [3] - 费大厨全国直营门店突破190家 覆盖长沙/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 坚持高线城市热门商圈选址策略 [3] - 费大厨北京多家门店用餐高峰等位超百桌 成都/武汉/西安/广州多地新店正在筹备 [3] 竞争效益分析 - 集中选址降低餐饮品牌选址风险与获客成本 新品牌可承接成熟品牌溢出客流 [4] - 多个排队王同场竞技形成"餐饮目的地"效应 强化区域美食地标认知(如北京簋街模式) [4] - 竞争推动产品质量、服务效率与创新速度提升 增强品牌组织运营能力 [4] - 商场通过集中布局热门餐饮提升楼层坪效 形成餐饮热力区带动整体人流循环与消费转化 [4] 成本与风险因素 - 热门商圈黄金点位稀缺性推高租金成本 直接侵蚀企业利润 [6] - 行业报告显示房租占餐厅月营业额比例达30%-40% 超越成本结构红线 [6] - 北京普通商圈租金为20-30元/平方米/天 150平米门店月租9-13.5万元 [6] - 热门商圈(如五棵松华熙/朝阳合生汇)租金可达50元/平方米/天 同等面积月租高达22.5万元 [6] 竞争策略影响 - 贴身竞争易导致企业陷入同质化陷阱 从产品驱动转为竞争驱动 丧失核心优势 [7] - 过度密集排队引发消费者反感 等待时间过长提升心理预期 易因菜品服务不满产生失望感 [7] - 差评中大量因排队等位时间过长产生 影响品牌口碑 [7]
暑期过半,餐饮人没等来旺季,怎么了?
创业邦· 2025-08-13 11:46
暑期餐饮行业表现分化 -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5] - 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东北三省烧烤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101% 江浙沪鱼鲜类夜间堂食交易额增长40%以上[7] - 北京烤匠麻辣烤鱼朝阳合生汇店日取号量达1500-2000个 巴奴毛肚火锅日均翻台近5轮[7] - 北京四世同堂景区门店销售额增长15%-20%[7] - 杭州韩式融合料理店周末流水从8000-13000元降至4000-5000元 降幅超50%[7] - 成都豪虾传春熙路门店营业额同比下降60%以上[8] - 安徽合肥粉馆7月19日营业额仅4000元 较5-6月工作日更差[8] - 大理休闲餐厅7月营业额同比下降30%[10] - 长沙私房菜馆生意比3-4月更差 7月下旬已暂停营业[10] - 上海顺风大酒楼近2个月关停5家门店[13] - 7月至今上海王朝大酒店 北京名都酒楼 深圳明香海鲜酒家 成都红杏酒家 南宁金悦轩等知名酒楼陆续停业[13] 行业面临多重压力 - 5月发布"禁酒令"对依赖宴会和商务宴请的中大型餐厅造成冲击[15] - 重庆川菜酒楼6月营收下跌40% 7月底门店转让[17] - 南宁江南区430平酒楼月利润从30多万元降至难以覆盖房租与人力成本[17] - 外卖补贴加大冲击堂食消费 广州北京路烘焙店"几乎没有堂食"[18] - 成都太古里茶饮店7月外卖收入6.3万元 但线上成本占比过半[18] - 外卖订单量上涨但盈利压力加剧[18] 餐饮企业应对策略 - 杭州山野火锅店注重产品好吃 价格品质相符 提供特色体验[21] - 安徽合肥粉馆计划将新门店面积控制在70平米左右 房租控制在15万以内[21] - 辞退收银员改为家人顶替 仅在周末高峰期招聘兼职[21] - 广州cowcow其其关闭永庆坊和江南西门店 专注开30平米以下小店[22] - 新开泰式热炒店采用"小而美+性价比"组合 人均消费40多元[22] - 行业需回归满足消费者"好好吃顿饭"的本质需求[23]
人均100元,新晋餐饮排队“四大天王”挤占商场
36氪· 2025-07-31 11:18
核心观点 - 烤匠和寿司郎等新兴餐饮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通过排队效应和年轻化运营策略快速崛起 但面临品类同质化和长期可持续性挑战 [1][5][16] 行业竞争格局 - 餐饮行业整体呈现营收增速放缓 利润下滑 竞争加剧态势 [1] - 烤鱼赛道竞争激烈:鱼酷门店超260家 半天妖烤鱼门店达1334家 探鱼人均客单价50元 [2] - 日料赛道已成为竞争红海 [2] - 烤鱼市场规模波动:2019年1131亿元 2020年971亿元 2021年1077亿元 2022年1024亿元 2023年1134亿元 [16] 公司运营策略 - 烤匠采用高密度广告投放策略:聚焦地铁 商圈大屏 公交车等场景 在成都曾因广告频次过高引发投诉 [3] - 寿司郎采用标准化运营模式:通过机器人后厨每小时制作3600份寿司 配合传送带送餐降低人工成本 [2] - 两家品牌人均客单价均约100元 国内门店规模各约80家 [1] - 烤匠翻台率表现突出:成都春熙路店和北京合生汇店2024年第三季度翻台率超10次/天 对比海底捞巅峰期仅5次/天 [7] 目标客群定位 - 烤匠客群以19-25岁年轻人为主 00后消费群体贡献半数营收 [6] - 门店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下午2-4点传统低峰时段也坐满排队年轻人 常见Cosplay服饰消费者 [5] - 切中"一人食"经济:寿司郎设置单人卡座和隔板 [7] 营销创新手段 - 烤匠注重粉丝经济:组织明星演唱会专车接送 店内布置周边打卡活动 近一个月连续举办华晨宇 陈昊宇等明星相关活动 [11] - 寿司郎采用IP联名策略:与"排球少年" "初音未来"等热门IP合作 设置周边墙供积分兑换或购买 [11] - 烤匠设置等位互动活动:超过7小时抽奖 超过1小时画娃娃 提供生日一条龙免费服务 [8] - 寿司郎推出廉价引流产品:10元金枪鱼 8元焦糖鹅肝等每日限定优惠 [11] 业绩表现 - 烤匠单店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同比涨9.3% 2023年上半年涨27.7% 2024年上半年保持15.6%增长 [7] - 北京首店创排队记录:两家品牌均曾创下排队10小时记录 高峰期排队人数和时间远超周边巴奴和费大厨 [1] 潜在挑战 - 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烤鱼口味集中于麻辣 香辣 酱香 蒜香等 难以持续激发消费者新鲜感 [16] - 口味评价存在争议:烤匠被部分消费者评价为"又咸又辣" 周边产品比产品本身更出圈 [10] - 门店规模有限:两家品牌国内门店均不足100家 批量复制和快速扩张能力待验证 [16] - 营销活动可能影响正常就餐:明星活动带来的流量需平衡正常就餐人群需求 [15]
在运动中心“练”起来、在老街“购”起来、在夜市“吃”起来—— 看!夜间经济热度不一般(中国消费向新而行·关注夏日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50
夏日消费市场概况 - 暑期消费市场呈现火热态势,各地创新消费场景、推动业态融合,持续激发消费潜能 [1] - 夜间消费成为重要引擎,多地通过特色活动和新消费品牌拉动消费增长 [4][7] 湖北黄石体育消费 - 福客体育运动中心夜间运动人数达300多人/天,是前几个月的两倍,下午5点后客流占全天70% [3] - 通过"夜训·夜练·夜赛"系列活动带动体育用品销售,三人街头篮球赛吸引32支队伍130名选手和5000观众 [4] - 夜间训练班学员续费率75%,场馆夜间使用率100%,带动关联消费超2500万元 [4] - 推出运动积分兑换机制,实现"流量-留量-消费"闭环转化 [4] 湖南长沙新消费 - 墨茉点心局通过"国潮"文化场景提升体验,客流量突破54.1万人次,夜间客流为主力 [6] - "零食很大"门店周末日均客流量超1万人次,夜间为重要销售时段 [7] - 长沙夜间消费占全天60%,从业人员超100万,重点培育10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7] 云南芒市特色夜市 - 新玩厂夜市融合工业风格与民族特色,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8][9] - 特色美食如香茅草烤鱼、泡鲁达等吸引游客,高峰期露天餐桌座无虚席 [8] - 设有创业街区售卖民族饰品,节假日举办长街宴等沉浸式体验活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