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通胀
搜索文档
美元地位越来越弱?全球结算占比不足50%,人民币强势抢夺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30 00:17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香港账户清查与外贸取消强制结汇等金融调整并非对抗性动作,而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自然选择,其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 [2][5] - 货币价值的根本锚点在于其能兑换到的实实在在的产能,而非黄金或石油等单一商品 [11][13] - 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趋势不可逆转,但将是渐进式的,其基础在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产能优势 [20][22] - 金融领域的调整旨在构建更规范、稳定的市场环境,并让企业能自主管理货币风险,是政策延续性的体现 [5][6][8] 香港账户清查 - 香港部分券商清查华人账户旨在区分真实投资者与违规操作者,是与全球加强跨境资本监管(如欧盟反洗钱指令、美国FATCA法案)节奏对齐的举措 [5] - 规范的市场环境有利于降低潜在风险,避免少数违规操作破坏整体投资生态,从长远看更利于市场稳定 [6] 外贸结汇政策演变 - 取消强制结汇并非近期新政策,其基础是2008年修订《外汇管理条例》和2012年正式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将结算选择权交还市场 [6] - 当前优化让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管理货币风险,例如留存美元用于海外采购或换成人民币以规避汇率波动,这是不再依赖美元而非拒绝美元 [8] - 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稳步提升,例如广西水果贸易企业直接使用人民币与越南交易,节省两次兑换手续费并避免汇率波动损失 [8] 货币价值锚点 - 货币价值的真正靠山是其能兑换到的实实在在的产能,历史案例显示西班牙掠夺大量金银但国内产能未跟上,导致货币贬值引发严重通胀 [11] -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基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60%以上的产能优势,而非单纯霸权 [13] - “石油美元”的背后是美国能用其生产的武器、基础设施设备等产能换取石油结算权,当前俄罗斯石油能用人民币结算也因中国能提供汽车、手机、工业机械等实用物资 [15] - 美国当前面临通胀困境的核心原因是制造业空心化,美元大量增发但对应的产能未跟上,导致其“产能支撑”出现松动 [18] 人民币趋势与普通人应对 - 人民币长期升值不可逆转,其基础是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产能优势显著 [20] - 升值选择渐进式是为保护出口企业,给予其从拼低价转向拼质量、拼品牌的调整时间,实现更可持续发展 [22] - 根据2025年5月“巨无霸指数”,中国巨无霸售价24元,美国售价5.75美元,人民币实际购买力被低估约41.8% [22] - 当前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占比49.08%(2025年3月数据),人民币占比约4.7%(2024年12月数据),但在与东盟、俄罗斯等经济体贸易中占比已超15%,属于稳步拓展 [24] - 普通人应警惕跟风换美元、炒美股的汇率风险,可参考上世纪日本投资者案例,其股市收益被日元升值带来的汇率损失抵消 [26] - 建议关注中国制造业升级、消费升级等更贴近普通人的发展机遇,而非盲目追逐海外资产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