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稳定币!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联合声明
证券时报· 2025-08-14 23:36
8月1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就近期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发表联合声明。 香港金管局与证监会呼吁公众应保持谨慎,深入分析相关资讯,避免只基于市场炒作或价格势头作出非理性投资决策。公众应谨记在波动环境中作出深思 熟虑及有根据的决定,对于减低风险至为重要。 声明呼吁公众对近期与稳定币相关的市场波动保持谨慎,避免只基于市场炒作或价格势头作出非理性投资决策。 在声明中,香港金管局和证监会表示,留意到近期出现与稳定币概念相关的市场波动,这些波动看似源于拟在香港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从事相关活动 或探讨此类计划可行性等相关的公告、新闻、社交媒体帖文或市场揣测,部分声称亦提及近期曾与香港金融监管当局接触。 香港金管局重申,在考虑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时将采取稳健及审慎方式,并设立较高的门槛。香港金管局强调,表达意向或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以及 香港金管局与相关机构的沟通,只是申请牌照的过程,最终获发牌照与否将取决于是否符合发牌条件。 同时,鉴于这些计划或申请结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上述由市场情绪或投机驱动的波动突显了在市场狂热时保持警惕的必要性。股价剧烈波动可能导致非 理性决策,使投资者面临 ...
香港金管局声明:表达意向或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不代表获牌 公众应保持谨慎
北京商报· 2025-08-14 22:56
8月14日,香港金管局及香港证监会就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发表联合声明称,留意到近期出现与稳定币 概念相关的市场波动。这些波动看似源于拟在香港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从事相关活动或探讨此类计 划可行性等相关的公告、新闻、社交媒体帖文或市场揣测。部分声称亦提及近期曾与香港金融监管当局 接触。 香港金管局重申,在考虑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时将采取稳健及审慎方式,并设立较高的门槛。香港金 管局强调,表达意向或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以及金管局与相关机构的沟通,只是申请牌照的过程,最 终获发牌照与否将视乎申请是否符合发牌条件。 鉴于这些计划或申请结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上述由市场情绪或投机驱动的波动突显了在市场狂热时保 持警惕的必要性。股价剧烈波动可能导致非理性决策,使投资者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香港金管局与香港证监会呼吁公众应保持谨慎,深入分析相关资讯,避免只基于市场炒作或价格势头作 出非理性投资决策。公众应谨记在波动环境中作出深思熟虑及有根据的决定,对于减低风险至为重要。 另外,市场参与者在进行公众沟通时应负责任行事,避免发表可能误导投资者或造成不切实际期望的言 论。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
香港金管局及香港证监会就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发布联合声明
财联社· 2025-08-14 20:15
香港金管局及香港证监会就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发布联合声明。 声明称,香港金管局和香港证监会留意到近期出现与稳定币概念相关的市场波动。这些波动看似源于拟在香港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从事相关活 动或探讨此类计划可行性等相关的公告、新闻、社交媒体帖文或市场揣测。 部分声称亦提及近期曾与香港金融监管当局接触。 金管局强调 , 表达意向或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以及金管局与相关机构的沟通,只是申请牌照的过程,最终获发牌照与否将视乎申请是否符合发牌 条件。 鉴于这些计划或申请结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上述由市场情绪或投机驱动的波动突显了在市场狂热时保持警惕的必要性。股价剧烈波动可能导致非 理性决策,使投资者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金管局重申,在考虑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时将采取稳健及审慎方式,并设立较高的门槛。 ...
金融监管总局郭武平:配合财政部门适时对贷款经办机构贴息资金的申请、拨付、清算等情况开展核查|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8-13 11:53
摄影、文/刘佳 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政策有关情况。 在监督管理方面,我们将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按照财政部规定和要求,做好贷款贴息资金的测算、审核、 申请工作。经办机构对贴息数据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我们也会督促贷款经办机 构总部,建立健全内部问题核查和处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指 导各金融监管局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配合财政部门适时对贷款经办机构贴 息资金的申请、拨付、清算等情况开展核查。 编辑:冯樱子 据郭武平介绍,在信贷管理方面,贷款经办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和相关信贷管理规定自主开展 差异化授信,合理设置消费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自主决策贷款发放条件并及时发放贷款资金。完 善贷款合同条款,严格借款人授信评审和贷后管理要求,主要是围绕消费重点场景、重点群体做好金融 服务,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在贷款用途方面,贷款经办机构要健全信息系统,对贷款账户符合条件的消费信息进行识别。符合条件 的消费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 ...
金融监管总局郭武平:将动态跟踪贴息贷款流向,防范贴息资金套取挪用风险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0:57
人民财讯8月13日电,8月13日,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贷款经办银行严格按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结果申领贴息资金,并动态跟踪 贷款流向,加强资金用途管控,确保资金合规和有效使用。同时,将指导各金融监管总局加强日常持续 监管,配合地方财政部门强化业务指导,督促经办银行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贴息资金套取挪用风险。 ...
金融监管总局郭武平:指导各金融监管局将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持续监管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0:37
人民财讯8月13日电,8月13日,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上表示,经办机构需对贴息数据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金融监管总局也会督促贷 款经办机构总部建立健全内部核查和处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 指导各金融监管局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执行情况纳入日常持续监管,配合财政部门对贷款经办机 构贴息资金的申请、拨付、清算等情况开展核查。 ...
三部门联合整治 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
证券时报· 2025-08-13 01:24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召开了第二次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 管联络员会议,要求继续强化与相关部门的联动,集中整治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突出问题。 此次会议通报了2025年上半年金融消费投诉情况,研究讨论了金融消费环境治理相关工作以及近期金融 教育宣传活动安排等。 近期,已有地方部署开展相关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行动。例如,北京金融监管局8月11日就明确表示, 要加大力度开展针对非法存贷款中介乱象的专项打击行动,通过压实银行机构责任、全面开展线索摸 排、形成央地协同共治合力等方面的举措,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4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央行、证监会召开了第一次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席会议,标 志着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正式建立。今年5月,三部门联合召开了首次金融消费者和 投资者保护监管联络员会议,研究跨市场、跨领域金融消保问题以及金融教育相关工作安排。 会议强调,金融监管总局要会同央行、证监会做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及时 会商研判投诉形势,对金融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重点领域问题开展协同治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 推动形成金融消费环境 ...
金融管理部门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货日报网· 2025-08-13 00:16
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络员会议 -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召开第二次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络员会议 [1] - 会议通报了2025年上半年金融消费投诉情况 [1] - 研究讨论了金融消费环境治理相关工作以及近期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安排 [1] 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重点 - 坚持问题导向,及时会商研判投诉形势 [1] - 对金融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重点领域问题开展协同治理 [1] - 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推动形成金融消费环境治理工作合力 [1] - 对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强化风险提示和集中整治 [1] 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安排 - 集约、高效开展9月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1] - 采取有效的金融教育宣传方式方法 [1] - 着力提升人民群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1] 协同工作机制 -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共治 [1] - 切实发挥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实效 [1] - 推动金融消保和投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1]
三部门联手对金融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重点领域问题开展协同治理
北京商报· 2025-08-12 18:41
会议通报了2025年上半年金融消费投诉情况,研究讨论了金融消费环境治理相关工作以及近期金融教育 宣传活动安排等。 会议强调,金融监管总局要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做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坚持问 题导向,及时会商研判投诉形势,对金融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重点领域问题开展协同治理;继续加强与相 关部门联动,推动形成金融消费环境治理工作合力,对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强化风险提示和集 中整治;集约、高效开展9月金融教育宣传活动,采取有效的金融教育宣传方式方法,着力提升人民群 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共治,切实发挥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协调机 制实效,推动金融消保和投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8月12日,来自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消息,近日,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 银行、中国证监会召开第二次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络员会议。 ...
存取款超5万,需说明“来源”和“用途”?央行等三部门发文
搜狐财经· 2025-08-11 09:16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 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已于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截止日期为9月3日。 此外,在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等一次性交易金额业务超过5万元的,金融机构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 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征求意见稿 这份新规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 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征求意见稿》第九条 据报道,2022年,针对自然人客户单笔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的反洗钱监管规则,曾引发广泛社会争议。 这一规定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迅速登上热搜。公众意见呈现分歧:部分 声音认为此举增加了业务办理的繁琐性,甚至担忧可能侵犯个人隐私;而支持者则认为这是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安全的必 要手段。 央行相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