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香港40亿美债引1182亿疯抢!全球资本“弃美投中”,美元霸权瓦解
搜狐财经· 2025-11-07 18:55
大家好,今天犀哥这篇财经评论,主要聊聊全球金融这盘大棋,11月3日,中国在香港发了40亿美元主权债券,直接让华尔街的节奏慢下来了。 美元霸权的历史性转折 以前咱们总觉得,美元资产就是金融市场的"安全牌",美国靠着自己能印美元、能发美债,把"印钱-收割-再印钱"的循环玩得溜得很。 但这次中国发的美元债,3年期利率3.646%,5年期3.787%,都比同期美国国债低,这就跟市场说:"美元资产也不是绝对安全,中国的信用更好"。 更有意思的是,就这40亿美元的规模,居然吸引了1182亿美元的认购,翻了30倍,其中5年期的更是被抢疯了,认购倍数33倍,亚洲、欧洲、中东甚至美国 的投资者都来抢,这背后其实是资本在重新选"靠山",以前都盯着美元,现在发现中国资产也靠谱。 美联储交易大厅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说白了,这是全球资本对美元霸权的信心,开始有点动摇了。 而且这也不是突然发生的,2024年底中国在沙特发过20亿美元美元债,那时候就是试试水,现在看来,那次试水已经为这次的火爆埋下了伏笔,说明全球金 融正在从"美元一家独大",慢慢变成"大家都有话语权"的局面。 玩金融博弈跟打游戏一样,没点真本事,根本不敢打破老规矩,中国敢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金融时报· 2025-11-07 18:33
二是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优化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 易、绿色贸易,推进贸易数字化,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积极扩大进口, 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 易,鼓励服务出口,鼓励知识密集型服务、运输服务、传统优势服务出口,大力发展入境消费,完善跨 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 放,积极发展数字产品贸易,持续优化数字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数字技术贸易,稳步探索数据贸易。提 升贸易促进平台功能,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投洽会等展会。支持跨境电商 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保税维修和再制造等高质量发展。完善出口管 制和安全审查机制,全面提升出口管制科学列管、精准许可、有力执法和妥善应对能力,完善贸易救济 制度。 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商 务部部长王文涛发表了题为《扩大高水平开放》的署名文章。 王文涛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精神,加强党对开放 ...
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全球央行购金热潮持续
第一财经· 2025-11-07 18:33
全球央行购金热情同步高涨。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今年 国际金价已50次突破新高。尽管金价处于创纪录高位,三季度全球央行依然加快了购金步伐,净购金量 总计220吨,较二季度增长28%,较上年同比增长10%。整体上看,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总量达634 吨,虽低于过去三年的异常高位数值,但仍显著高于2022年之前的平均水平。 世界黄金协会资深市场分析师Louise Street评论道,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以及全 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均推升了投资者在寻求增强投资组合抗风险能力的过程中对避险资产的需求。 黄金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因为美元的持续走弱、普遍的降息预期以及滞胀风险的存在,均可能进一步支 撑黄金投资需求。今年以来,金价不断刷新纪录,而当前的市场环境显示黄金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市场尚未饱和,配置黄金的战略价值依然稳固。 10月黄金价格一度触及4294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创下年内第50次新高。此后虽回调至月末的4000美 元/盎司附近,但全月累计上涨4.9%,为连续第五个月收涨。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中国 ...
中国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全球央行购金热潮持续
第一财经· 2025-11-07 17:33
11月7日,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7409万盎司(约2304.457吨),环比增加3 万盎司(约0.93吨),实现连续第12个月增持。此次增持规模虽略低于近几个月环比增量水平,但延续 了央行持续配置黄金的战略节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分析称,中国央行采用"低量多次"的小幅补仓节奏,既有利 于平滑市场波动、把握成本窗口、降低大规模购入对金价的冲击,又能提前对冲全球宏观风险,为市场 预期提供"稳定器"功效,同时折射出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战略考量。 全球央行购金热情同步高涨。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今年 国际金价已50次突破新高。尽管金价处于创纪录高位,三季度全球央行依然加快了购金步伐,净购金量 总计220吨,较二季度增长28%,较上年同比增长10%。整体上看,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总量达634 吨,虽低于过去三年的异常高位数值,但仍显著高于2022年之前的平均水平。 世界黄金协会资深市场分析师Louise Street评论道,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以及全 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均推升了投资者在寻求增强投资 ...
直通进博会 |渣打禤惠仪:连续八年赴约进博 推动沪港金融合作做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连接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7 13:50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1月7日电(记者高攀 王淑娟)渣打银行香港兼大中华及北亚区行政总裁、香港银行公会主席禤惠仪日前在上海出席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 会(简称"进博会")期间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进博会的持续举办,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持开放、互利共赢的坚定承诺。作为在沪港两地都深耕超过 165年的国际银行,渣打将继续发挥网络和跨境金融优势,推动沪港金融合作和互联互通,做好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连接器"。 连续八年参展以"连接"撬动共赢新机遇 "渣打已经连续第八年参展,进博会是中国向全球企业继续分享超大规模市场红利的宝贵平台,"禤惠仪指出,"当下全球经贸格局充满不确定性,进博会的 持续举办,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持开放、互利共赢的坚定承诺。" "今年,我们以'连接启新境,机遇正当时'为主题,展示渣打在支持跨境贸易、全球供应链重构、可持续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方案,"禤惠仪说,以 此全面呈现渣打如何做好"超级连接器",服务好在中国、从世界进入中国、及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客户。 禤惠仪介绍,今年进博会一开幕,渣打展台就接待了包括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等诸多嘉宾。11月6日,渣打已经与英联食品、亚萨合莱分别签署了战略 ...
避无可避!38万亿债务爆雷,美联储连夜刹车,中方成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11-07 12:55
美国联邦债务在2025年10月已突破38万亿美元大关,债务占GDP比重飙升至126.8%,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发达经济体划定的100%安全阈值。 美国政府每年光偿还国债利息就要花掉近万亿美元,这笔钱已经超过了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 利息支出已经占到美国财政收入的近七分之一,而且这个比 例还在快速上升。 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美国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要拿来填利息这个无底洞。 美联储在10月29日突然宣布自12月1日起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结束持续近三年的量化紧缩政策,并同步降息25个基点。 这一急刹车背后,是银行准备金总 额跌破3万亿美元这个临界点,美联储担心重演2019年的"钱荒"危机。 香港交易广场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内,国际基金经理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一场认购盛宴。中国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40亿美元主权债券,总认购金额高达1182 亿美元,认购倍数飙升至30倍。 这笔看似普通的金融交易,3年期利率定为3.646%,5年期为3.787%,却让全球资本市场为之震动。 当伊朗用人民币卖油、沙特接纳数字人民币成为常态,美国金融制裁这个昔日利器正在"哑火"。 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两个非洲国家正在寻求将美元贷款转 换为人民 ...
2026年度展望: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或进入中长期升值周期
东吴证券· 2025-11-07 12:09
核心观点与周期展望 - 2025年标志着人民币过去3年贬值周期的结束,并可能开启新一轮中长期升值周期[1] - 预计202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升至6.70-6.80,并有望渐进升向6.40-6.50[1][22][60] - 2025年初至11月5日,在岸人民币(USDCNY)累计升值2.40%,离岸人民币(USDCNH)累计升值2.80%[6] 汇率结构性变化 -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与对美元单边汇率走势分化,2025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年内累计下跌3.37%[8] - 两种汇率报价的动态相关系数从2022年的-0.81下降至2025年11月的约-0.30,显示"脱钩"趋势[8] - 出口结构多元化,2025年1-9月对美国出口份额降至11.4%,而东南亚国家联盟占比升至17.5%[31] 经常项目与贸易基础 - 2025年商品贸易推动经常项目顺差回正,9月单月经常项目顺差达639亿美元,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达724亿美元[18] - 2024年中国全球商品出口份额环比回升0.48个百分点至14.62%[18] - 出口企业累积的"待结汇盘"规模约为4650亿美元(截至2025年9月末)[24] 国际收支与投资头寸 - 2025年上半年私人部门海外净资产头寸首次转正,达1819.14亿美元[11][14] - 2025年二季度私人部门对外证券投资净负债为4665.15亿美元,但较去年同期减少1558.67亿美元[11]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逆差规模为713.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改善21.78亿美元[15] 证券投资与外资流动 - 2025年证券投资结售汇转为顺差,截至9月末累计顺差105.71亿美元[34] - 外资在2025年增持A股6229亿元,但减持人民币债券3881亿元[34] - 沪深300指数风险溢价(1/PE)回落至7.06%,处于2018年以来前15%分位数水平[1][44] 利差与汇率政策 - 10年期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在2025年上半年一度达260个基点,预计2026年回升至-200个基点以内[1][52] - 2025年人民币汇率政策表现出辅助对外经贸关系的色彩,逆周期因子在关键时点主动调整[56][58] - 2025年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掉期点累计回升1166点,降低了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汇率对冲成本[45][48]
全球市场全面回暖,港股为何“独立走弱”?汇丰(0005.HK)或成阶段性亮点
搜狐财经· 2025-11-07 11:15
伴随中美元首在APEC峰会会晤、美联储政策路径转向、以及全球资金"预期回暖",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持续乐观。美股三大指数连续创下历史新高,日、 韩、台股亦接连突破重要关口,市场情绪显著改善。 然而,在全球股市歌舞升平的背景下,港股表现却相对"冷静"。即使北水连续6日净流入、港股基本面改善及政策利好逐步显现,恒生指数依旧延续震荡整 理格局。 在此宏观背景下,机构关注的焦点逐渐从指数博弈转向结构性机会。尤其是汇丰控股(0005.HK),在公布最新季度业绩及私有化恒生银行的计划后,股价 走势显现企稳回升迹象,市场认为其或将开启新一轮升势。 提示:跨境投资与港股配置具有较高专业门槛,建议借助专业出海与全球资产规划团队(如 lngStart)获取投研与税务合规支持。 全球股市暴走:美股指数集体创新高 根据市场数据: 道琼斯突破47,000点 标普500站上6,800点 纳指逼近24,000点 科技股成为领涨核心,其中AI、半导体、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板块持续被机构资金加码。与此同时,日经指数突破51,000、台股指数站上28,000、韩国指数 突破4,000点,亚洲科技链同步强势。 驱动逻辑三点: 这意味着全球风险资产定价体 ...
离岸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国际化的连接通道
2025-11-07 09:2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重点关注点心债市场[1][2] * 核心公司或发行主体包括中国政府 财政部 香港政府 政策性银行 如国家开发银行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 国际超主权机构 如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地方政府 如深圳市政府 以及境内中资企业 特别是银行和城投公司[1][6][7][8][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自2007年发展至今 经历了初期发展 逐步壮大 规模收缩和重新扩容四个阶段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控影响显著[1][3][4] * 2022年以来市场持续扩容 尽管中美利差倒挂 但2022年发行规模突破4,000亿元 存单发行量达6,000亿元 2024年发行量进一步增长至8,000亿元[1][5] * 离岸人民币债券以中资主体为主导 2024年占比达74% 品种以存单为主 其次是信用债和利率债 期限以中短期为主 但长期限品种比例有所上升[1][6] * 香港点心债市场增长显著 截至2024年底发行规模达1.07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存续规模达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36%[1][8] * 点心债发行主体逐步转向以中国政府为主 信用类点心债市场自2021年以来再度扩容 城投占比在2023至2025年明显上升 截至2025年7月末占比达47%[1][10] *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渠道包括QDII 南向通 香港互认基金和TRS 其中南向通年度总额度5,000亿元 每日额度200亿元 制度不断优化[1][12][14] * 离岸人民币利率走势与在岸保持一致但存在利差 主要受央行操作 人民币汇率预期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 贬值压力大时离岸利率通常高于在岸[1][13][16] 其他重要内容 * 离岸人民币债券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 除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外 中小券商自营 资管和私募基金等新类型投资者加入 地区上中东和欧洲等地投资人规模增加 绿色债券发行吸引了ESG投资机构[11] * 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有限 仅占内地存款比例约0.3% 因此对流动性边际变化敏感性更高[13] * 离岸人民币资产具备配置价值 贬值压力大时收益曲线高于在岸 也具备交易价值 可通过波段交易和跨市套利获取收益[15] * 截至2025年7月末 香港互认基金渠道累计净汇出额达1,188亿元[14]
黄金新规出台,非官方黄金要交税,普通人手里的黄金要贬值了?
搜狐财经· 2025-11-07 07:04
黄金税收新规对个人持有和交易的影响 - 新规实施后黄金首饰变现难度增加且回收价格被压低 例如100克金首饰回收价可能从9000元降至七八千元 [2][5] - 非官方渠道购买的金条和金豆子因缺乏上海黄金交易所或上海期货交易所凭证 面临回收困难或价格被大幅压低的问题 [5] - 个人持有的非官方渠道黄金资产可能转变为难以变现的"沉睡资产" 其投资属性显著减弱 [5] 黄金市场交易渠道与产品偏好的变化 - 新规明确只有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可享受免税待遇 引导交易向官方平台集中 [8] - 银行积存金和黄金ETF因处于官方监管体系 具有免税 易变现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 成为更受青睐的黄金理财选择 [7][20] - 非官方渠道的实物黄金购买成本可能更高且未来变现麻烦 促使投资者转向官方体系的金融产品 [7][20] 新规对黄金功能属性的重新分类与界定 - 新规将黄金划分为"投资金"和"消费金" 并实施差异化税收政策 金条 金锭等投资金免税而金首饰等消费金需缴纳6%增值税 [10][12] - 政策意图在于鼓励黄金作为长期保值资产配置 抑制短线炒作 并明确金首饰的消费属性而非投资属性 [10][12] - 黄金市场的功能定位因此更为清晰 旨在引导消费者根据用途进行更理性的购买决策 [12] 新规背后的宏观战略与市场规范目标 - 新规旨在规范过去分散混乱的民间黄金交易秩序 减少假货和欺诈风险 并使国家能更准确掌握黄金资源流动 [10][14] - 通过引导民间黄金流回官方平台 有助于国家积累可控的黄金储备 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信用支撑 [15] - 长期目标是建立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使普通投资者能更安全地参与黄金投资 享受其抗通胀和保值价值 [24] 个人黄金投资策略的调整建议与误区规避 - 应避免将黄金首饰视为保值工具 其价值应定位于装饰和情感寄托 购买时需考虑工艺费和未来变现的税收损失 [16][18] - 规避囤积非官方渠道实物金条的观念 因其存在购买成本高和未来变现难的问题 [20] - 家庭避险应依赖国家黄金储备对货币信用的支撑 而非自家囤积金条 通过黄金ETF等官方体系产品更能享受有效的避险效果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