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币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点心债等为何成为企业境外融资的“新宠”?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23:19
在全球货币周期转换、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以及AI浪潮席卷全球等多重因素交织的背景下,点心债、零 息可转债等债券融资方式逐渐成为企业境外融资的新工具。近期,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纷纷在 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俗称"点心债")和零息可转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美元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受损,全球投资者 开始寻求更具稳定性和潜力的资产,人民币资产逐渐进入视野。企业发行点心债等债券,能够吸引更多 国际投资者,拓宽融资渠道。 而零息可转债通过"零票息+股权期权"的独特设计,实现了发行成本、股权结构与市场信心的多重平 衡。零息可转债在存续期内不支付利息,到期按面值赎回,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设置初 始转股价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例如,阿里巴巴发行的32亿美元零息可转债,通过限价看涨期权 将转股价格抬升,既满足了低成本融资需求,又避免了短期股权过度稀释,同时向市场传递了管理层对 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吸引了众多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 此外,在AI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巨头迎来了资本开支高峰期。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海外扩张等领 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通过发行点 ...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揭晓 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新华财经· 2025-09-22 23:16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记者翟卓、刘玉龙)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 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 长潘功胜从中长期视角对五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明确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坚 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例如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 为金融治理效能;同时对标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六个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特色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 节。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特别是去 年9月中央政治 ...
金融格局大洗牌,中国减持美债囤积黄金,美元霸权还能支撑多久?
搜狐财经· 2025-09-22 22:21
中国减持美债、增持黄金,这两年成了国际财经领域的热门话题。2025年9月中旬,在西班牙马德里的 中美会谈刚刚落幕,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中国手上的美债和黄金储备。 中国持有的美债如今只剩下7300多亿美元,比几年之前高峰时期的1.3万亿美元已经掉了三分之一还 多。这一变化背后,藏着中国对全球金融格局的敏锐判断和应对。 回头看过去两三年,中国对美债的调整走得非常谨慎。不是突然甩手清仓,而是分阶段、逐步减少,美 债每年都在往下缩。2022年以来,中国不但没让自己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反而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增加 黄金持有量。人民银行几乎每个月都在往金库里添砖加瓦,这一趋势一出,很多国家的央行也跟着加速 囤金。 与其把"鸡蛋"全放在美债一个篮子里,不如多备一份保险。黄金在国际金融体系里越来越吃香,不只是 中国,全球越来越多央行结束了过去"只认美元不认金"的历史。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一年里就购入超 过1000吨黄金,还有不少央行表态未来还要继续增持。这种趋势一旦蔓延,美债的吸引力便会走下坡 路。 在国际舞台上,日本和英国持仓的做法和中国形成明显对比。日本、英国不仅没有减持,反而还在加仓 美债。中国之所以选择自己的路,是 ...
“北向互换通”下新增LPR标的利率互换
新华财经· 2025-09-22 22:14
产品创新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银行间清算所合作 在"北向互换通"下新增以一年期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 新业务推出首日完成53笔交易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1] - 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提升境外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3] 市场意义 - LPR利率互换合约丰富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 满足多样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1] - 新机制使国际投资者可无缝对接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 强化内地投资资产利率风险管理 [2] - 优化措施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资本市场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 运行成效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持续平稳运行 已成为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 [1] - 截至2025年8月底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累计达成1.5万余笔交易 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 [1] - 香港银行可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人民币对冲工具 包括参考在岸商业和个人贷款常用基准利率的产品 [2]
“十四五”金融业答卷亮眼:170万亿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9-22 22:06
除潘功胜外,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也先后在发布会上发言,四大金融主管部门谈 到了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业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业内认为,透视过去取得的成绩,发布会所释放内容更加着眼于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健发展,从长期来看,这对市场生态的优化和稳定更具积极意义。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与"精度"同步提升。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和总结,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 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与大家进一步沟通。"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一开始,就直接回应了 市场对于此次发布会的期待。 回顾去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后,9月24日发布会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催生了A股的"9·24行情"。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让大家 对此次发布会充满遐想。 准 | " | Q Pa 8 1 e may a pay and in - 11:5 THE ...
互联互通再扩容!港交所最新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22:04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宣布在"北向互换通"下新增以一年期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同时将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4][7] 产品创新与优化 - 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LPR在我国贷款定价领域应用广泛 [4][5] - 将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CNY NDIRS)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使境外投资者能更好地管理长期利率风险 [2][7] 市场参与情况 - 业务推出首日有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累计交易53笔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4] - 自2023年5月15日上线以来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参与 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合计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 [7] 战略意义 - 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和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补齐中国国债风险管理工具不够丰富的短板 [4] - 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渠道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5][7] - 三方基础设施将继续丰富产品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共同发展 [7]
互联互通再扩容!港交所最新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22:03
产品创新 - 北向互换通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1][2] - 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CNY NDIRS)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1][4] 市场参与 - 业务推出首日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完成53笔交易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2] - 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4]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参与交易[4] 战略意义 - 丰富境外投资者可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 满足多样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2][3]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助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3][4] - 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渠道[4] 基础设施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上海清算所三方联合开展业务[2] - 通过两地清算所互联 保留两地监管规则和市场结构[4] - 业务和系统运行正常平稳 三方基础设施完成首日交易清算与结算[2]
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丰富多元化策略布局 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的战略机遇
中证网· 2025-09-22 21:49
核心观点 - 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分享应对债券市场波动及实现营收稳健增长的策略 深化营收驱动"三大收入"有效轮动是应对市场周期变化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1] 营收驱动策略 - 强化利息净收入 在净息差小幅收窄情况下通过生息资产规模增长保持平稳[2] - 拓展中间业务收入 加大财富管理和贸易结算等重点产品拓展力度以填补费率下降缺口 预计降幅逐步收窄[2] - 加强其他非息收入 通过市场研判把握利率变化机会 加快金融资产流转实现稳健增长[2] 业务基础夯实措施 - 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贷款投放力度以稳定贷款总量规模[2] - 强化负债成本管控 合理引导存款利率下行以响应"反内卷"政策[2] 债券投资策略方向 - 服务实体经济并优化资产投向结构 重点关注企业客户发行债券的投资价值以挖掘信用利差空间[3] - 丰富多元化策略布局 拓展离岸资产投资并深化多币种投资交易策略以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机遇[3] - 保持核心交易价值贡献 强化市场研判并提升主动波段交易能力以保持组合策略灵活度[3] - 控制组合久期以平衡风险与收益 防范市场利率波动风险[3]
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同日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9-22 21:16
2025.09. 22 本文字数:3371,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杜川 金融圈的目光再次聚焦! 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将齐聚"高质 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过去5年金融业的发展成就。 尽管这是一场关于"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发布会,但市场的期待值已被拉满。从时间线来看,距 离去年9月24日的重磅新政即将满一周年,市场热切期盼着是否还会有利好政策出台。回顾去年,9 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后,9月24日的发布会便推出一系列利好。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刚宣布降息 25bps,这无疑让大家对此次发布会充满遐想。 金融发展破浪前行 过去五年金融市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外部输入性风险挑战风高浪急,国内部分领域风 险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一边持续输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 济,一边以"监管铁军"姿态筑牢风险防线。 金融业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为服务实体奠定坚实基础。发布会上,潘功胜、金融金融监管总局 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详细介绍了过去几年金融支持实体以及风险处置所取得的成绩。 ...
\十四五\筑基提质,\十五五\质效跃升
华福证券· 2025-09-22 20:59
华福证券 策略点评 2025 年 9 月 22 日 "十四五"筑基提质,"十五五"质效跃升 事件: 9 月 22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 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 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 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主要政策解读: (1)"十四五"多维突破筑基石。证监会主席吴清用一系列数据直观体现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在开放深化、韧性提升、制度完善与功能优化等维 度实现的突破性进展。 (2)金融体系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央行行长潘功胜和央行副 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系统阐述了"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体系取得 的重大成就,凸显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 展、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等核心亮点。 (3)保险资金中长期入市提速。"十四五"期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在规模 扩张、服务实体、风险防控与监管优化上多维突破,既巩固了金融体系支柱 作用,更通过资源精准投放与机制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监管环境的 持续优化为保险资金入市创造了良好条件。 总结: 本次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