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搜索文档
大宗商品市场震荡分化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7
国际市场表现 -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呈现"能源弱、贵金属强、金属分化、农产品温和"的多空并存格局,供给端主导价格[1] - 布伦特原油年中跌至70美元附近,世界银行预测2025年能源价格下跌可能性较大[1] - 黄金价格刷新纪录后进入横盘,铜价因矿端扰动和新能源需求提振上涨超10%[1] - 铁矿石因国内基建加力冲高但受库存回升和地产疲弱限制,新能源电池链锂、镍价格走弱[1] - 美元走软幅度有限,油铜比、金油比创阶段新高显示资金偏好避险与绿色金属[1] 国内市场表现 - 国内期货市场整体跌多涨少,南华商品指数与年初基本持平但过程震荡[3] - 有色金属板块受"抢铜"热潮推动,精炼铜处于以美国为主导的主动补库周期[3] - 能源化工、黑色系、新能源产业链价格下行筑底,煤炭价格持续走低[4] - 6月底中东局势推升能源化工类风险溢价但影响短暂[4] - 黄金、白银期货分别上涨24.7%和24.5%,金价创历史新高[5] 品种分化特征 - 铜铝因供给受限与电力投资拉动表现稳健,镍锌因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承压[5] - 碳酸锂、工业硅、多晶硅面临供应过剩,价格下跌[5] - 黑色金属板块"供需双弱",螺纹、热卷最大跌幅超15%,铁矿石走势强于成材[6] - 蛋白粕及玉米震荡偏强,油脂分化,生猪价格先抑后扬[5] 下半年展望 - 原油市场或继续"过剩—减产"拉锯,铜等"绿色金属"维持结构性牛市[6] - 宏观因素仍是定价核心,海外财政扩张与货币缓慢降息支撑商品[6] - 贸易政策和地缘局势影响从预期转向现实,供给侧变数或带来预期差机会[7] - 钢铁限产政策或使三季度产量同比降5%,锂、硅可能在政策预期下反弹[7] - 市场或延续"动荡"主基调,需国内逆周期调控应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