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妆旅游零售业务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欧莱雅们的“免税之困”
新浪财经· 2025-04-18 16:5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际美妆巨头在中国旅游零售渠道业绩持续承压,正通过组织调整、业务重组和渠道创新等方式积极应对 [1][5][8][9][10] - 渠道困境源于出境游分流、价格优势丧失及国货品牌崛起等多重因素 [5][6][8] - 行业面临深层战略逻辑重构,从依赖渠道红利转向注重消费者体验和本土化创新 [10][11] 旅游零售渠道业绩表现 - 欧莱雅中国据传旅游零售部门裁员比例接近50%,但公司回应称比例不实 [1] - 中国中免2024年营收为564.74亿元,同比下降16.38% [1] - 资生堂2024年前九个月在中国海南岛的旅游零售业务营收减少30%以上,其去年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下降4.6%(剔除汇率等因素后) [2] - 高丝集团亚洲市场(除日本)出现下滑,其在华旅游零售渠道销售额暴跌41.5% [2] - 高丝财报显示,亚洲地区2024年销售额为40.620(单位未明确,疑为十亿日元),同比下降23.0% [3] - 雅诗兰黛当季净销售额约为40亿美元,同比下滑6%,营业利润亏损5.8亿美元,部分原因系亚洲旅游零售转化率低 [4] 渠道困境核心原因 - 旅游零售渠道红利消退,竞争加剧 [5] - 2023年中国海外旅行消费达到1965亿美元,出境游对国内免税消费造成分流 [6] - 免税店价格优势减弱,例如HR赫莲娜黑绷带面霜在天猫国际售价1509元,低于中免日上小程序的2479元 [6] - 国货美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3年以50.4%的份额首次超越国际品牌 [8] 美妆巨头的应对策略 - 组织架构调整:雅诗兰黛将中国大陆市场作为新地理集群由CEO垂直管理 [8];资生堂将中国业务与旅游零售业务整合,由中国区CEO梅津利信统一负责 [9] - 人事变动频繁,去年至今美妆行业至少发生8起旅游零售业务高管任命 [9] - 渠道与体验创新:欧莱雅强调需以旅客为中心,创造难忘消费体验 [10];SK-II和伊菲丹等品牌在海南开设免税旗舰店,通过场景创新吸引消费者 [10] - 拜尔斯道夫集团为应对市场变化,在海南等地区大幅削减库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