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群众体育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将在“十一”假期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40项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8:19
活动规模与增长 - 广东省“十一”假期将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40项,同比增长33.3% [1] - 比赛场数约3900场次,同比增长30% [1] - 预计参与人数超4.2万人,观赛人数超30万人 [1] 赛事活动类型 - 活动涵盖国家级和省级赛事,如2025中国足球乙级联赛、2025年全国青少年曲棍球3V3挑战赛等 [1] - 包括地方特色活动,如惠州亲子徒步、揭阳市职工趣味运动会、梅州社区运动会等 [1] 活动特色与融合 - 赛事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与体育融合的新场景,如佛山龙狮公开赛、中山龙舟邀请赛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运动 [2] - 基层活动活跃,如汕头、河源的“村BA”篮球赛让村民在“家门口”参与 [2]
赛事“烟火气”带来文旅新流量
海南日报· 2025-09-21 08:46
群众体育赛事的战略定位与功能转变 - 群众体育赛事已从单一体育活动演变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和文体旅深度融合的强引擎 [1] - 体育的魅力超越传统竞技范畴,赛事为提升城市形象和拉动消费增长注入澎湃活力 [1] 赛事模式创新与场景拓展 - 积极探索体育+商圈、体育+景区、体育+街区新模式,将赛事办到市民身边 [2] - 以海口杯篮球联赛为例,赛事进入城市核心商圈,打破观赛空间局限,形成独特赛事烟火气,有效聚集人流和盘活商业资源 [2] - 文昌村VA创新山海+体育+文旅模式,首次将赛事搬进景区,推动体育与文旅紧密结合 [2] - 全省范围活动如清凉海岛主题系列活动等注重结合本土特色,打造集观赏性、参与性、消费性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场景 [2] 赛事的经济拉动效应 - 体育赛事吸引大量参与者和观众,产生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消费需求 [3] - 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推出26场体育赛事,吸引7600余名选手和近10万名观众,拉动相关消费约6500万元 [3] - 赛事催生体育装备、健康服务、文创产品等衍生消费,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 [3] 政策支持与未来发展前景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对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 [3] - 随着更多消费场景拓展和惠民举措落实,群众体育赛事将在促进文旅体融合、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
十三城搅动绿茵场,跟着“苏超”学什么?
环球时报· 2025-06-14 13:03
赛事概况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于今年5月-11月举办,13个地级市组建516名球员参赛,三轮比赛后因激烈对抗、地域热梗及经济联动效应持续火爆[14] - 南通队以3场全胜积9分暂列榜首,球队由中乙俱乐部青训球员及退役老将组成,比赛激烈程度媲美职业赛事[15] - 三轮比赛累计吸引超18万现场观众,带动体育、文旅、餐饮等领域消费,形成"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消费场景"[20] 经济联动效应 - 球迷跨城观赛拉动文旅消费,如泰州客场球迷体验早茶文化,人均花费200-300元,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16][22] - 本土企业如江苏银行、江苏爱索新材料等赞助赛事,企业通过品牌曝光重建客户联系,珂缔缘直播间日均销量超1000单[17][19] - 常州恐龙园推出"恐龙妹妹"玩偶预售三天破万,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超2万单,综合经济效益预计超3亿元[24][22] 文化传播与营销 - "散装江苏"热梗如"盐水鸭VS水蜜桃""楚汉之争"引发全网二次创作,泰州文旅发布10条短视频浏览量超500万[21] - 苏州邀请贝克汉姆为足球嘉年华宣传,南京推出凭票根享"1+3"消费优惠,镇江夜游人数增长3倍[21][23] - 赛事结合地域文化打造城市IP,如南通通江达海文化、常州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倍[24][26] 行业模式与借鉴 - "苏超"模式为"民间赛事引流+特色文化破圈+旅游消费转化",其他省份如广东、山东酝酿类似联赛[26][28] - 河北石家庄"庄篮"篮球赛通过"体育+文旅+商贸"融合带动消费,验证基层赛事的经济纽带作用[30] - 专家建议各地需立足本土文化(如龙舟、英歌舞)创新IP,避免同质化模仿[29] 商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 赛事商业化程度高,依托江苏经济基础联动制造业、农产品等多领域曝光,需警惕蹭流量行为[34][33] - 建议借鉴西班牙"国王杯"模式,邀请知名球员维持热度,或围绕场馆打造新商圈[34] - 持续创新是关键,如把握社会舆论脉搏,结合地方文化优势深化文旅融合[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