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龄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学术智慧助力养老 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在京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1-16 09:41
会议概况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学术大会,围绕老龄政策、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与服务实践等议题开展对话 [1] - 大会为期2天,包括主旨报告与七大平行会议,议题覆盖老年疾病临床、银发经济、医养结合等领域,500多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与会 [1] - 大会开幕式上,“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启用,旨在汇聚多方智慧推动协同创新 [1][7]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目标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的15.6% [2] - 到2035年,中国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使适合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2] - “十五五”时期,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净增近1400万,老龄化速度更快,叠加高龄化、少子化,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2] 银发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 - 养老产业将向银发经济转变,人工智能将重构养老价值链,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数据智能密集型” [3] - 银发经济是“双老经济”,涵盖“为老”和“备老”两大维度,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4] - 银发经济市场涉及衣、食、住、行、用、居、教、学、干、服、康、养、文、旅、葬等几乎所有业态,未来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5] 健康服务与科技创新 - 多重慢病已成为全球老年人最主要的健康威胁,需通过跨学科合作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4] - 应推动建立多学科整合团队,打造急性老年单元,实现从单一治病向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转变 [4] - 广泛使用智慧康养机器人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关键手段,例如助餐机器人、床椅一体化机器人、保姆型护理服务机器人等 [6][7] - 未来的康养机器人应融合康复医学,通过机器人辅助训练提升老年人的运动与认知功能,实现积极康复 [7] 中国特色的应对策略 - 应对中国老龄化需深入解读特有的社会变迁背景、文化心理机制和制度实践逻辑,利用代际反哺模式、社区互助传统等东方智慧 [2] - 中西医协同是应对老龄健康挑战的破题关键,应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与西医的精准诊断有机结合,贯穿老年健康服务全链条 [6] - 需构建智慧养老产业体系,通过开发适老化智慧产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