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

搜索文档
260家展商、拉动千万元消费,深圳智慧养老展成果丰硕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21:25
首届"深业健康杯"乐龄艺术节举办,181支团队近2000人参与展演,线上投票超5.8万人次。银龄消费节 与适老化补贴政策联动,受理补贴申请超1000份,带动消费超千万元。 展会还举办了20余场高水平论坛,推动中国养老解决方案走向国际。"银龄无界·全球共益"计划获十余 个国家和地区响应,多家国内企业签订国际协议,智慧养老产品将规模化进入东南亚市场。深港"双城 联展"合作机制正式启动,共同推动大湾区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展会现场,一批科技感足、贴近老人需求的产品成为焦点,涵盖康复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智能护理设 备等。首届"兴业银行杯"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同步举办,200余款机器人同台竞技,120余名"乐龄体验 官"及50余名投资机构负责人参与评审。 市长青老龄大学与市旅游协会各发布10条银发旅游线路,推动银发旅游发展。8家金融机构集中发布17 款养老金融产品,推动养老与金融深度融合。 9月14日,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落幕。展会吸引国内外260余家企 业参展,智慧养老产品超2000款,接待专业观众6.3万人次,云观展超10万人次。展会由深圳市民政局 指导,以"科技赋能,激 ...
智慧康养领航 银发经济驶入新航道
北京商报· 2025-09-15 00:57
9月14日,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在首钢园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商报社主办,以"银发经济新格局 全域康养生态圈"为主题,聚焦智慧康养与跨产业融合,旨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事业发展新路 径、新模式与新机制。 北京商报社已连续七年举办智慧康养论坛,这既是服贸会卫生健康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蓝智库 年度论坛系列活动中聚焦康养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次论坛上,"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作 为首都地区的商务财经日报和媒体机构,北京商报社于2023年发起并推出深蓝智库,成立了智慧康养调 研基地,在2024年的康养论坛上,深蓝智库智慧康养新质观察团正式成立。"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 院"设立后将成为汇聚智慧、链接资源的新平台,也标志着智慧康养前沿论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将成为推动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域协同是智慧康养破局关键 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小娥在致辞中介绍,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应对人口 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北京市而言,已经推出近百项专项政策与实施方案。这些举措体现了 从"养老"到"享老"、从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质的政策转变。 从产业规模来看,银发经济是巨大的经济蓝海 ...
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明日启幕 集中展示逾2000款养老新产品
新浪财经· 2025-09-11 08:28
行业展会概况 - 第三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1] - 展会主题为科技赋能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1] - 汇聚全球200余家养老企业并集中展示逾2000款创新产品 [1] 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展品全面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机器人技术 [1] - 产品覆盖从智能居家照护到康养旅居的全产业链条 [1] - 展示规模达2000余款产品体现行业技术创新密度 [1]
科技新观察|“科技+”带火消费“新四样”
科技日报· 2025-09-05 17:28
核心观点 - 科技赋能消费新场景 催生网医疗、智养老、数家居、创文旅四大消费增长领域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1] 网络医疗 - 清华大学"紫荆AI医生"系统覆盖21个科室300多种疾病 诊断呼吸道疾病准确率达93.06% [2] -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 占网民总数37.7% [2] - 预计2030年互联网医院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 占全国医疗总支出15% 互联网诊疗量占比40% AI医生参与80%初诊 医药电商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 [3] 智慧养老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 占全国人口22% [4] - 一季度老年人养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5% 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增长41.6% [5] - 无人机送餐、陪伴机器人等科技手段解决老年人用餐与情感陪伴需求 [4][5] 数字家居 - 海尔集团累计申请专利11.3万余项 参与国际标准120项 200余项原创科技被行业模仿 [7] - 2025年1-5月家用电器出口量达184253.4万台 同比增长6.1% 出口额约410亿美元 [8] - 预计未来十年数字智能家居覆盖90%以上新建住宅并下沉至老旧小区改造 [8] 创新文旅 - 敦煌研究院运用三维建模、VR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4K高清壁画观赏与沉浸式洞窟体验 [10] - 《印象·妈祖》融合AR与数控雾幕技术 首演季度营收3000万元 观众互动参与度提升60% [10] - 2024年数字化文旅产业营业总收入58902亿元 同比增长9.8% [11]
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即将启幕 逾2000款助老“黑科技”集中亮相
深圳商报· 2025-09-01 09:24
展会概况 - 第三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暨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于9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7号、8号馆举办 [1] - 展会汇聚全球200余家养老企业 集中展示逾2000款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产品 [1] - 覆盖从智能居家照护到康养旅居的全产业链条 [1] 展区设置 - 创新规划七大特色主题展区 系统呈现智慧养老领域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 [1] - 展区包括康养服务机器人、智能康养系统、生物抗衰科技、智慧医疗设备等行业前沿领域 [1] - 德壹科技、上海钧控展示机器人领域最新突破 华为、麒盛科技、深开鸿、作为科技等头部企业联袂登场 [1] 配套活动 - 作为深圳市民政局"居家适老化焕新补贴政策"最大线下展会平台 同期举办深圳银龄消费节 [1] - 现场汇聚专业化、集成化、模块化、定制化的适老化产品解决方案 [1] - 开放千余款智能产品的体验与直购服务 [1] 论坛与大赛 - 同期举办20余场高规格论坛 核心主论坛为"科技赋能 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1] - 主论坛汇聚国际顶尖学术专家及产业领袖 围绕全生命周期智慧养老生态构建展开深度对话 [1] - 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设置智能照护、智慧陪伴、智能监测、健康促进、智慧文娱5个大类 [2] - 大赛场景覆盖移动助行、大小便护理、智能助浴、中医理疗等具体应用领域 [2]
2025深圳智慧养老展暨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于9月举办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18:50
展会基本信息 - 第三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暨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媒体通气会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市民政局举行 [1] - 展会将于2025年9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7号、8号馆举办 [1]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深圳搭建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政策体系 出台《深圳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等系列文件 [3] - 深圳推动金融服务、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优势产业向养老领域延伸布局 加快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3] - 深圳将科技创新确立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核心引擎 强化"三个统筹"、深化"五个赋能" [3]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政策红利 深圳加速构建开放型银发经济生态圈 [4] - 深圳与中国香港达成"双城联展"战略合作 推动深港两地资源互通与优势互补 [4] 展会规模与参展内容 - 展会汇聚全球200余家养老企业 集中展示逾2000款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产品 [5] - 设立国际及港澳台展区 集结香港安老服务协会、黄金时代基金、尊贤会等30余家机构 [4] - 创新规划七大特色主题展区 包括康养服务机器人、智能康养系统、生物抗衰科技、智慧医疗设备、养老金融方案等 [6] - 德壹科技、上海钧控、华为、麒盛科技、深开鸿、作为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将展示前沿技术与产品 [6] 配套活动与平台建设 - 同期举办20余场高规格论坛 主论坛"科技赋能,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汇聚国际顶尖学术专家及产业领袖 [7] - 举办"黑科技新品媒体通气会"专场展示最新技术成果 "乐龄艺术节暨老年欢乐节"聚焦中老年群体 [7] - 设立"银发经济时代:金融赋能养老产业投融资论坛" 吸引达晨资本、深创投等30余家知名机构参与 [8] - 举办"轻资产入局银发经济的N个路径"论坛 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已验证可行的商业模式 [8] - "供需采购配对专场"升级为一对一精准匹配服务 高效链接全球专业采购决策者与参展商 [8] 创新赛事与产业促进 - 首创"兴业银行杯"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 聚焦智能照护、智慧陪伴、智能监测、健康促进、智慧文娱5大类16个支类场景 [9] - 创新组建以"老龄体验官"和"投融资机构"为核心的评审团队 评选"十佳最受用户喜爱奖"和"十佳市场潜力奖" [9] - 为参赛企业提供项目全周期产业资源、资本对接绿色通道、海量应用场景促成交等多维度赋能支持 [10] 消费促进与惠民措施 - 作为"居家适老化焕新补贴政策"最大线下展会平台 同期举办第二届深圳银龄消费节 [6] - 现场汇聚千余款智能产品体验与直购服务 提供专业化、集成化、模块化、定制化的适老化产品解决方案 [6] - 打造"智慧体验型消费场景" 实现科技惠老"零距离" 将展品从实验室带进千家万户 [6]
新财观|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8 17:50
智慧养老产业概述 - 智慧养老产业核心在于将智能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 通过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整合人、物、信息及服务资源 解决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匹配问题[1] - 在中国老年人群快速增长与养老服务人员短缺背景下 智慧养老成为产业重要内容及推动养老服务升级的关键力量[1] - 产业发展依赖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对初创及研发阶段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承担重要角色[1] 商业银行支持模式 - 跨界融合模式:整合银行与保险等机构资源 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模式 例如2024年11月浦发银行与中国太保寿险联合推出"康养芯空间" 整合康养服务与养老金融资源[2] - 多元化服务模式:针对康复辅助器具制造、适老化改造、医疗科技等领域提供多样化金融支持 例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涵盖结算、授信、贸易融资等一揽子服务方案 并通过手机银行"银发地图"平台提供推广支持[2] - 智慧养老金融服务体系:银行通过与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大学合作 依托金融科技搭建服务平台 例如2024年工商银行推出"银发产业云"平台 农业银行集成信息技术落地智能健康监测、呼叫及食堂管理系统[3] - 风险管控数字化: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提升风险监测灵敏度 例如工商银行构建企业级隐私计算平台促进医疗、健康等多方数据合作 建设银行打造"四位一体"安心养老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风险监测[4] - 精准分类授信:根据养老服务机构、智能设备制造商、健康管理平台等细分类型提供定制化产品 例如上海银行为普惠性养老机构提供优先授信、优惠利率及绿色审批通道[5] 产业融资难点 - 金融服务难以精准对接:企业展业模式多元且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融资需求个性化强 技术更新快导致研发投入需求大 变现周期长且现金流不稳定[6] - 无形资产估值困难: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资产缺乏标准评估体系 抵押品价值难以快速定价 导致银行业务模式难以批量复制[6] - 融资来源单一:养老产业金融发展不平衡 保险公司投资受限 金融机构因牌照、人才不足导致创新与服务意愿低 企业自身融资渠道有限[7] - 轻资产企业适配困难:智慧养老企业多以轻资产为主 缺乏传统抵押物 与银行重资产、重抵押的审批模式不匹配[7] 发展建议 - 关注政策与区域布局:密切跟踪国家政策指引 例如对接工信部每年发布的养老产业名单企业 在老龄化程度高的上海及数字化水平高的深圳等地区探索可复制经验[8] - 加强市场研究与需求对接:分析细分领域供需变化 针对不同阶段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优化授信审批模式 综合考量技术研发能力及行业影响力等非财务因素[9] - 提升无形资产评估能力:对接国家知识产权部门获取多维信息 完善内部评估机制与专业团队建设 加强与外部中介机构合作提高评估专业性[9] - 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通过投贷联动满足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股权融资需求 利用金融租赁子公司支持重资产项目 为出口占比较大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及跨境支付服务[10] - 强化风险防范能力:利用政策性融资工具如贴息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AI、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行业数据 接入大模型技术辅助风险评估 建立多方合作机制降低单一机构风险[11]
正元智慧:公司近年来稳步推进杭州市、温州市、宁波市等多个县市养老院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23:47
智慧养老领域布局 - 公司近年来稳步推进杭州市、温州市、宁波市等多个县市养老院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 [2] - 公司与日本骏府葵会开展AI养老项目对接 [2] - 公司已完成智慧养老二期系统的开发 [2] - 未来将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智慧养老项目的建设实施 [2]
科技+养老风正劲,投资“黑马”企业浮出水面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3 12:0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尖端科技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AI外卖助手、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等 [1]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超3000项创新技术,智慧养老成为焦点领域 [1] 智慧养老行业现状 - 中国老龄化加速,2025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2050年预计达5亿 [4] - 中国仅用21年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跨越,速度快于美国(72年)、德国(40年) [4] - 2022年末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400万,护工配置比例1:100远低于国际1:3标准 [5] 作为科技解决方案 - 公司发布AI⁺智慧养老健康平台(aiAging),整合智能硬件与AI平台解决养老服务三大鸿沟:陪伴鸿沟、效率鸿沟、信息鸿沟 [7] - 硬件产品包括行走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等,软件平台实现"监测-预警-干预-服务"闭环 [7] - 平台功能覆盖远程关爱、实时监护、资源整合等,提升机构运营效率85% [9][12] 技术优势与市场表现 - 公司拥有300余项技术专利,通过ISO13485等九大国际认证,产品获FDA/CE/UKCA准入 [12] - AI数智中心多模态数据整合准确率超行业均值,情感识别模型特定场景准确率超90% [12] - AIoT智联中心设备停机时间压缩85%,边缘决策能力达50毫秒级 [12] - 服务网络覆盖全球50余国,客户包括政府、社区、养老机构等 [13] 银发经济投资趋势 - 中国银发经济企业超36.7万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2.2万家 [10] - 资本偏好软硬件结合的智慧养老企业,作为科技商业模式已实现五年内营收持续扩大 [14][18] - 公司构建"智能硬件+AI平台"全生命周期照护生态,形成数据价值指数增长和技术壁垒 [18]
银发经济新变量逐步清晰,投资“黑马标的”花落谁家?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1 11:57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智慧养老趋势 - 本届WAIC大会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超3000项创新技术,智慧养老领域成为焦点[3] - 科技创新从"高精尖"领域下沉至日常生活应用,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AI外卖助手、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等[3] - 深圳作为科技发布AI⁺智慧养老健康平台(aiAging),整合智能硬件与AI技术解决养老服务效率与安全问题[5][6]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 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3.1亿(占总人口22%),2050年预计增至5亿[9] - 中国仅用21年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过渡,速度快于美国(72年)、德国(40年)[9] - 2022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400万,护工配置比例1:100,远低于国际1:3标准[9] - 养老服务存在三大鸿沟:代际陪伴鸿沟、护理效率鸿沟、资源信息鸿沟[11] 作为科技的解决方案 - 构建"智能硬件+AI平台"全场景方案:硬件包括行走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软件以aiAging平台为核心[13] - aiAging平台实现三大功能突破: - 情感数字化穿透:通过AI+物联网实现远程关爱、健康评估,缓解陪伴鸿沟[13] - 服务智能化提效:机构端实现全链路可追溯管理,降低人力成本85%[18] - 资源系统化整合:政府/社区可实时监测老人健康,联动医疗资源并提供一站式服务[13] 智慧养老产业投资逻辑 - 中国银发经济企业超36.7万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2.2万家,行业商业化转型加速[17] - 投资核心维度:技术创新突破性(如作为科技专利300余项)、市场需求洞察力、解决方案可行性[22] - 软硬件结合企业更受资本青睐,作为科技通过硬件终端+AI平台构建护城河,五年内实现商业模式落地与生态升级[23] 作为科技的技术与市场优势 - 技术壁垒: - AI数智中心多模态数据整合准确率超行业均值,情感识别特定场景准确率>90%[18] - AIoT智联中心设备停机时间减少85%,兼容超千类设备,边缘决策延迟50毫秒[18] - 大数据资产中心响应速度200毫秒,模型训练数据准备周期压缩至48小时[20] - 市场心智:服务覆盖50余国,客户含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品牌认知度领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