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型社会
搜索文档
学术智慧助力养老 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在京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1-16 09:41
会议概况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学术大会,围绕老龄政策、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与服务实践等议题开展对话 [1] - 大会为期2天,包括主旨报告与七大平行会议,议题覆盖老年疾病临床、银发经济、医养结合等领域,500多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与会 [1] - 大会开幕式上,“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启用,旨在汇聚多方智慧推动协同创新 [1][7]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目标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的15.6% [2] - 到2035年,中国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使适合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2] - “十五五”时期,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净增近1400万,老龄化速度更快,叠加高龄化、少子化,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2] 银发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 - 养老产业将向银发经济转变,人工智能将重构养老价值链,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数据智能密集型” [3] - 银发经济是“双老经济”,涵盖“为老”和“备老”两大维度,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4] - 银发经济市场涉及衣、食、住、行、用、居、教、学、干、服、康、养、文、旅、葬等几乎所有业态,未来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5] 健康服务与科技创新 - 多重慢病已成为全球老年人最主要的健康威胁,需通过跨学科合作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4] - 应推动建立多学科整合团队,打造急性老年单元,实现从单一治病向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转变 [4] - 广泛使用智慧康养机器人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关键手段,例如助餐机器人、床椅一体化机器人、保姆型护理服务机器人等 [6][7] - 未来的康养机器人应融合康复医学,通过机器人辅助训练提升老年人的运动与认知功能,实现积极康复 [7] 中国特色的应对策略 - 应对中国老龄化需深入解读特有的社会变迁背景、文化心理机制和制度实践逻辑,利用代际反哺模式、社区互助传统等东方智慧 [2] - 中西医协同是应对老龄健康挑战的破题关键,应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与西医的精准诊断有机结合,贯穿老年健康服务全链条 [6] - 需构建智慧养老产业体系,通过开发适老化智慧产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4]
岁岁重阳:桑榆不晚 为霞满天
央视网· 2025-10-30 07:55
养老产业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1] -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3] -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9] 养老服务与设施建设 - 全国已完成超3.5万个城市公交站台的适老化改造,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13.6万辆,5000余座地铁车站全部配备无障碍渡板[3] - “十四五”期间对老旧小区实施无障碍改造,老楼加装电梯已达12.9万部[7] - 天津地铁二号线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乘客可使用手机软件预约进出站陪护服务[3]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与发展 - 有关部门预测显示,今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15.8万亿元[25] - 2024年全国共组织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比2019年增长近50%,运送旅客超过100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接近80%[19] -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已累计开行旅游专列1818列,接近去年全年开行量[19] 创新服务模式与社区治理 - 山东威海荣成市凤舞社区利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线上加线下共计服务居民10万余人次,社区满意度提升20%[7]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合多学科专家,让老年患者在一个科室实现多病共治,优化就医流程[9] - 浙江丽水银行网点提供老人专属号、放大版业务指南及老花镜等便民工具,进行适老化改造[5] 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 各地开行银发旅游列车满足老年旅客出游需求,列车配备防滑设施、紧急呼叫按钮及低脂低盐低糖餐饮[17] - 国铁成都局“熊猫专列”为老年游客定制主题赏秋线路,并提供景区VIP绿色通道[19] - 重阳节期间各地举行特色活动,如北京慕田峪长城登山活动引入外骨骼等科技设备帮助老年人健身[20]
这些活动藏着老人“心头好”
河南日报· 2025-10-30 07:43
养老服务行业政策与活动支持 - 河南省于10月启动第16个"敬老月"活动并举办"养老服务消费季",组织开展一系列敬老、爱老、惠老、助老活动 [1] - 活动主题为"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围绕衣、食、住、行、用、医、养、乐等方面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 [3] - 重点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老年人、数字助老等7个方面活动,体现全社会共同缔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努力 [10] 养老服务产品与市场推广 - 洛阳市"银发市集"汇聚30多家商家,集中展示适老化器具、康养旅游、养生食品、康复护理、养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与服务 [3] - 活动设有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咨询处,进行老年用品和为老服务项目推广 [3][10] 老年人关爱帮扶与权益保障 - 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重点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送温暖、解难事、办实事 [5] - 新乡市红旗区通过"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联动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深入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生活物资并协助解决就医配药等问题 [5] - 周口市司法局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典型案例普及法律知识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8]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与教育 - 长葛市文明志愿服务队在全市敬老院开展"送戏下乡"慰问演出,已组织15场演出惠及老人1000余人 [8] - 10月至12月将在全省集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主题宣讲,省、市、县三级分别举办不少于5场集中宣讲活动 [5] - 南阳市小雷锋志愿者协会与养老院老人进行互动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8] 数字助老与智慧养老 - 许昌市民政局联合爱心企业赴敬老院走访慰问时开展智慧助老教学,手把手指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视频通话、线上挂号、防诈骗识别等实用功能 [6] - 将"数字助老"纳入"敬老月"活动内容,让老年人群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 [6]
新华时评|让“银发群体”绽放更多光彩
新华社· 2025-10-29 23:32
让"银发群体"绽放更多光彩 老有所养,是老年群体乐享桑榆的底气。养老金连续上调,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 贴,老年床位、老年食堂等日常服务更加充实,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断推进……近年来, 老年人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权益得到有力维护。越来越多人能够更有尊严地安享晚年,这是经济发展水 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是相关方面对老龄化社会痛点问题的积极回应。 老有所乐,呼唤社会为老年生活提供多样化选择。主动尝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用VLOG记录生活、在 老年大学解锁"十八般武艺"、到远方"旅居+康养"……当前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构建,消费供给 不断优化,消费场景日益丰富,越来越多老年人开启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新华社记者王明玉 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优化基本养老服 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 发经济"等一系列部署持续发力,将进一步推动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满足"银发一 族"多元化的享老需求,继续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将让亿万老年人生活更幸福,中国式现代化的 ...
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十四五”期间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交出“温暖答卷”
央视网· 2025-10-29 11:02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 [1] - "十四五"期间全国完成224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并为62万户困难重度老年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1] - 多地已将适老化改造纳入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通过加装防滑扶手、智能报警设备改善居家养老环境 [1] 社区与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 "十四五"期间将建成50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并对老旧小区实施无障碍改造 [1] - 全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数量已达12.9万部 [1] - 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加强对居家养老老人的探访和关爱,例如整合300多个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活动 [2] 交通出行适老化服务 - 天津地铁二号线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并开通"爱心预约"服务渠道解决老年乘客"最后一公里"难题 [8] - 通过提升硬件设施推出"爱心预约"和"一站式陪同"等服务,构建老年友好型地铁服务体系 [6] - 中国进一步提升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扩大"一键叫车"等服务的覆盖面 [6] 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 - 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推动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 [9] - 丽水市通过硬件改造、服务升级构建市、县、村三级适老化金融服务体系,设置老人专属号和优先柜台 [9] - 2021年以来丽水市推动银行网点完成无障碍通道等助老设施改造80余项,并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11] 志愿服务与数字技能普及 - 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防范电信诈骗,以及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线上挂号、地图导航和拍摄短视频 [4] - 上门义诊是受欢迎的志愿项目,医疗志愿者定期到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 [5] - 计划不断加强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扩大志愿服务范围 [5]
截至2024年底,山东有60岁及以上人口2482万
大众日报· 2025-10-29 08:51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82万,占总人口比例为24.62% [1][2] - 山东省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 [2] 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 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2] - 稳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将59.1万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9.2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2] 养老服务体系与设施 - 全省认定普惠性养老机构1631家,占比达到60% [1][3] - 截至2025年9月底,全省养老机构达2731家,护理型床位占比76.4% [3] -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4万处,建设家庭养老床位8.6万张,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8万户 [3]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96.5%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 [4] - 全省医养结合机构总数达1125家,总床位超过33万张 [4] - 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62家,建设认知障碍老年人友好社区50个 [4] 银龄产业与养老服务消费 - 将医养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98个相关项目纳入2025年省重点项目,总投资685亿元 [5] - 累计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27.7万张,发放消费补贴1.35亿元,带动相关消费6.8亿元 [5] - 累计提供服务22.44万人次 [5]
常州多措并举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银发浪潮涌动发展新动能
扬子晚报网· 2025-10-27 17:55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常州市户籍老年人口较2023年增加4.72万人 [1] - 全市常住老年人口达129.4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4.04% [1] 养老保障与待遇 - 202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至每月490元,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步增长 [1] - 全年发放尊老金约1.1亿元 [1]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全市109家养老机构拥有床位2.2万余张,社会力量运营占比达95% [1]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全市,建成68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30个社区服务站,为15万余名高龄老人提供居家援助 [1] - 老年助餐体系日益健全,435个助餐点中98个具备综合功能,并创新推出助餐补贴"同城共享" [1] 老年健康服务优化 - 全市建成省级老年营养病房5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22家 [2] - 推行80岁以上老人"零等待"就医,已惠及31.2万人次 [2] - 全年为57.75万名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 [2] 银发经济新业态发展 - 康复辅具、智慧养老等产业集聚发展,7家企业产品入选国家级推广目录 [2] - 适老化改造拓展至全体有需求老年人,全年改造1.4万余户 [2] - 康养旅游融合发展,6家单位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地 [2] 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 老年人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达32% [2] - "智慧助老"培训累计服务超百万人次 [2] - 创新建立"银发顾问"制度,构建四级服务网络 [2]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实行城乡一体政策,累计已有5.47万人享受待遇,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83.27% [2] 未来发展展望 - 将继续深化政策创新、优化服务供给、强化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3]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发布
江南时报· 2025-10-21 07:37
常住人口首次零增长、老年人口增量略有回调、出生人口数小幅回升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发布 省民政厅副厅长邱泽森介绍,2024年我省人口老龄化进展呈现出常住人口首次零增长、老年人口增量略 有回调、出生人口数小幅回升、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依然相对年轻等几个特点。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与2023年末持平,首次零增长;出生人口42.6万 人,比2023年增加1.7万人,自2016年以来首次回升。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175万人,占常住 人口的25.5%,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94万人,占比18.7%,高于全国3.1个 百分点。 其中,全省60—64岁老年人口58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5万人,占老年人口增量的75.6%。这些"60 后"新晋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良好,有参与社会的强烈需求。80岁及以 上户籍老年人口325.4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5.29%。高龄长寿老年人越来越多,全省百岁老人达 8811人,较上年增加128人。 发展银发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 ...
常州推动形成可持续的互助养老生态年轻“小老人”成社区“大宝藏”
新华日报· 2025-10-15 07:24
每月10日,是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金色新城社区最热闹的日子。 10月10日下午3点,社区活动室里歌声阵阵,"十全十美"老人生日会迎来温馨的高潮。在志愿者和 邻里的祝福声中,寿星陈奶奶亲手切开生日蛋糕,眼眶微湿,"我70多岁了,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过 生日、切蛋糕!" 记者发现,现场忙前忙后的"红马甲"志愿者,许多也已步入老年。社区党委书记张莹笑着解 释:"我们习惯叫他们'小老人'——年纪轻的老年人。他们可是我们社区的'大宝藏'。"在这个60岁以上 居民占比不小的社区,19支志愿者队伍中有17支以"小老人"为主力,楼栋长几乎都由他们担任,"小老 人"成为社区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一时间,社区书画室里,墨香四溢。"金羽笔友会"的成员们正围着长桌挥毫泼墨。团队元老、75 岁的孙金生自豪地说:"笔友会每月一次,雷打不动坚持18年了。"社区提供场地与经费支持,他们也积 极回馈——今年暑假,孙金生变身"书法老师",在社区暑托班带领孩子们感受笔墨之美。 在常州,许多老人不甘于"被照顾",更渴望在奉献中延续社会价值,在助人中点亮晚年生活。 常州新北区春江街道,72岁的周纪龙走路生风、思维敏捷。退休前做社区工作的他, ...
学习进行时丨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新华网· 2025-10-03 09:59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 [1]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均对此进行强调 [16]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作为重要改革举措 [16] - “十四五”以来,中国在环境适老、法律护老、社会敬老等方面持续发力,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不断完善 [10][17] - 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渐形成,养老服务短板弱项加快补齐,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7]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养老事业发展方向是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14] - 政策要求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尽量把社区食堂等养老服务办好 [16] - 养老服务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16][17] 老有所为与银发经济 - 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 [22] - 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 [24] - “银龄行动”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24] - 社区探索如组建志愿服务队、创建“时间银行”等模式,鼓励身体较好的退休职工、退役军人参与服务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