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常州推动形成可持续的互助养老生态年轻“小老人”成社区“大宝藏”
新华日报· 2025-10-15 07:24
每月10日,是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金色新城社区最热闹的日子。 10月10日下午3点,社区活动室里歌声阵阵,"十全十美"老人生日会迎来温馨的高潮。在志愿者和 邻里的祝福声中,寿星陈奶奶亲手切开生日蛋糕,眼眶微湿,"我70多岁了,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过 生日、切蛋糕!" 记者发现,现场忙前忙后的"红马甲"志愿者,许多也已步入老年。社区党委书记张莹笑着解 释:"我们习惯叫他们'小老人'——年纪轻的老年人。他们可是我们社区的'大宝藏'。"在这个60岁以上 居民占比不小的社区,19支志愿者队伍中有17支以"小老人"为主力,楼栋长几乎都由他们担任,"小老 人"成为社区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一时间,社区书画室里,墨香四溢。"金羽笔友会"的成员们正围着长桌挥毫泼墨。团队元老、75 岁的孙金生自豪地说:"笔友会每月一次,雷打不动坚持18年了。"社区提供场地与经费支持,他们也积 极回馈——今年暑假,孙金生变身"书法老师",在社区暑托班带领孩子们感受笔墨之美。 在常州,许多老人不甘于"被照顾",更渴望在奉献中延续社会价值,在助人中点亮晚年生活。 常州新北区春江街道,72岁的周纪龙走路生风、思维敏捷。退休前做社区工作的他, ...
泰康之家:让“享老”成为一场有尊严的生活艺术
齐鲁晚报· 2025-10-14 11:45
"能够找到这样'合胃口'的养老机构,是我们的幸运。"吴园居民吴先生说。他和兄妹四人选择抱团入住,如今每天一起散步、上课、用餐,感叹"晚年又重新 回到了校园"。 这正是泰康之家倡导的"活力养老"理念的缩影——让长者不仅安居,更能乐业、乐学、乐享。 医养融合:从生活细节到专业守护 在吴园的健康照护区,记者见到了夏爷爷。老人今年九十多岁,精神矍铄,面带笑意。陪护的家属感慨:"比起刚入住时,现在的气色好多了。"这位居民的 变化,是泰康之家医养融合体系生动的注脚。 泰康之家自创立之初,就将"医养结合"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在吴园,社区配备了康复医院和专业护理团队,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形成完整闭环,园 区为每一位长者建立健康档案,实现从健康管理到慢病干预的全程跟踪。 泰康之家采用"一个社区、一家医院"的医养融合模式,为居民提供从健康评估、慢病管理、康复治疗到安宁疗护的连续服务。围绕长辈的实际健康需求,吴 园康复医院在近两年重点构建了以康复医学中心、老年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为代表的特色服务板块。并于2024年4月获批为国家级(基层版)心衰中 心、6月取得了工伤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同时,吴园康复医院集合重症医学、心血管、 ...
陕西优化和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着力办好群众养老实事——在“家门口”建起温馨“港湾”
陕西日报· 2025-10-14 08:07
截至2024年底,陕西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887万,占比达22.4%,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调查显 示,居家和社区养老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选择。 当天,二楼的AI智能中医检测仪器前排起了队。老人只需配合完成简单的面部扫描等操作,短短 几分钟,就能得到一份详尽的健康数据报告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建议。"高科技就是方便!不用排队挂 号,快得很,还能知道自己身体该注意啥,太实用了。"一位刚体验完智能设备的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养老服务站今年5月投入运营,目前已形成涵盖助餐、助医、助行、助急、助洁在内的'十助'服 务。"养老服务站负责人杨振宇介绍,除了日常服务,站内还会定期组织文娱活动、健康讲座、公益义 诊等,从生活照料到精神慰藉,全方位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聚焦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我省不断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 络,已基本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不断织密的养老服务网络正用触手可及的服务、细致入微的照 护,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难题,为老年人托起安稳又舒心的幸福晚年。 农村养老扩面:构建"扎根乡土"的保障体系 对此,陕西精准聚焦需求,着力解决老年人"吃饭难""就医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构建居家社区 ...
大家提前做好准备:不出意外,10月以后,国内可能迎来3个变化!
搜狐财经· 2025-10-14 07:27
2025年,岁末的脚步渐近,当日历翻至最后几页,我们日常所依赖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似乎正悄然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提升着实际的生活品质。经过审慎的观察与思考,有三个即将到来的显著变化,极有可能在十月之后在国内落地生根,它们无不与我们普通民众的生 活顺遂与否、省心程度息息相关。 告别了过去一年多的低迷与不安,今年的房地产市场终于显露出复苏的曙光,一改此前持续下跌的颓势,让一度犹豫不决的购房者重拾信心。此前的全国 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在控制新建项目规模的同时,着力优化现有房源的品质与结构,并大力支持刚性购房需求和 改善型住房需求。以10月份的数据为例,全国新建商品住宅与二手房的累计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9%,这是继连续8个月负增长之后的首次回正, 也为那些长期观望的购房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已不再单纯比拼数量,而是回归到"以质取胜"的理性轨道,房产的结构设计也日益趋向合理化。各地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 程,我家楼下那栋建成于2000年底、墙体斑驳的老楼,近期也加入了改造行列。施工人员正忙碌地进行外墙翻新、加装电梯等工作,就 ...
10万港人北上养老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3:33
记者丨 李金萍 视频丨 见习编辑陈泽锴 实习生崔晓韵 港人北上养老或正迎来"井喷"式发展。 近日,一位参与香港跨境养老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随着"广东院 舍照顾服务计划"的覆盖范围从香港本土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港人北上养老的趋势 正逐步加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在深圳多家养老机构实地走访调研也发现,这一趋势正日益明 朗。不少市场主体已敏锐捕捉到港人跨境养老的商机,甚至催生了专门的"中介角色"—— 他们在香港整合长者资源,向内地养老机构推荐客户,并组织香港团体集中前往内地考 察。 深圳市宝安区悦华年颐养中心院长陈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6月以来,她已经接待 了6批上述考察团体。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2025年发布的《数据透视》显示,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香港长 者(65岁或以上)定居广东,较过去10年增长超40%。 编辑丨周上祺 为何选择北上养老的香港长者日益增多?多位在深圳养老的香港长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 示,跨境养老是在综合考量性价比、护理需求等因素后作出的理性选择。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也持续推动长者融入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9月30日,特区政府再 ...
10万港人北上养老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23
医保跨境衔接与湾区安家之路。 近日,一位参与香港跨境养老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随着"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覆盖范围从香港本土延伸至粤 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港人北上养老的趋势正逐步加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在深圳多家养老机构实地走访调研也发现,这一趋势正日益明朗。不少市场主体已敏锐捕捉到港人跨境养老的商机, 甚至催生了专门的"中介角色"——他们在香港整合长者资源,向内地养老机构推荐客户,并组织香港团体集中前往内地考察。 深圳市宝安区悦华年颐养中心院长陈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6月以来,她已经接待了6批上述考察团体。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2025年发布的《数据透视》显示,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香港长者(65岁或以上)定居广东,较过去10年增长超 40%。 关联内容 香港养老需求外溢,湾区机构忙抢滩 港人北上养老或正迎来"井喷"式发展。 为何选择北上养老的香港长者日益增多?多位在深圳养老的香港长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跨境养老是在综合考量性价比、护理需求等 因素后作出的理性选择。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也持续推动长者融入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9月30日,特区政府再度 ...
香港养老需求外溢,湾区机构忙抢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9:13
(原标题:香港养老需求外溢,湾区机构忙抢滩) 9月30日,深圳市宝安区悦年华颐养中心的三楼,香港长者跨境养老考察团的成员们正在认真听院长陈 琪讲解该院养老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金萍 深圳报道 去年上映的香港电影《白日之下》,呈现了养老院舍的一幕:两名看护人员需要照顾八十多位入住者, 院舍空间逼仄,其中既有残疾人士,也有年迈长者。影片通过这样的情节,将香港养老资源紧张的现状 真切地带到了观众面前。 这一现实背后,是香港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香港作为全球最长寿地区,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 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香港人均预期寿命达85.5岁,其中女性平均89.6岁。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推测, 未来人口老龄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到2050年,每3名港人中约有1名是长者。 庞大的养老需求,使得瞄准香港长者群体成为大湾区养老机构的共识。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2025年发 布的《数据透视》显示,2024年定居广东的香港长者(65岁或以上)已近10万名,较过去10年增长超过 40%。 看中这一市场机遇的养老机构不在少数。一方是香港特区政府选定的24家"广东院舍服务计划"机构,另 一方则是身处局中的非院舍计划养老机构。 如何 ...
每日市场观察-20251013
财达证券· 2025-10-13 13:48
每日市场观察 2025 年 10 月 13 日 【今日关注】 周五市场较大幅下挫,成交额 2.53 万亿,比上一交易日减少约 1400 亿。行业涨跌各半,建材、煤炭、纺织、石油等行业涨幅居前。电子、 电力设备、计算机、有色、传媒、通信等行业跌幅居前。 周五半导体、新能源等权重科技板块开盘即弱势,盘中反弹无力,全 天跌幅较大,而非科技板块涨幅居前,市场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高低切 换,由此看来,市场的全局性风险并不大,但另一方面,从医药已经 调整较长时间,其次是机器人、通信算力板块强度大为减弱,而目前 半导体、新能源也于高位出现大幅下挫,总结来看,今年以来的强势 板块依次进入调整,技术层面,部分此前强势的主题板块指数也出现 较为明显的顶背离信号,虽然还不能就此判断科技行情的上行趋势即 行结束,但对于后续的短期走势需要以观望心态对待,上市公司的三 季报即将进入密集披露期,也容易引发市场的观望态度。 当前科技板块的资金体量巨大,科技板块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形成资 金的溢出效应,从而在其他非科技领域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因而短 期可以关注近几日有所表现的非银、化工等板块。 【市场回顾】 市场概况:10 月 10 日,市场全天震 ...
用科技与温情托起幸福晚年——南京打造老年友好生活样板
新华日报· 2025-10-13 07:23
国庆中秋长假后首个工作日,早上8点不到,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北京西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负责人韩雪的手机,半小时内接收到"3张求助单":一位老人要更换钟点工、百岁老人不慎反锁家门、 身在海外的子女替在宁父母寻煮饭阿姨。 这是鼓楼区基层养老服务的繁忙日常,也是南京以精细化服务回应老年群体需求的生动注脚。 "我们不只靠一部手机。"韩雪的目光投向实时跳动数据的电脑屏幕,这是鼓楼区为全区4900多户独 居老人等重点关注对象设置的智能水表关爱预警平台。这24小时在线的"千里眼",为养老服务插上科技 的"翅膀",成为基层工作者口中"最安心的守护"。 宁海路街道山西路社区60岁以上户籍居民占比超三分之一,是南京典型的中重度老龄化社区。社区 主任姚丽萍记得,今年6月,祁家桥一户水表用水数据连续24小时趋近于零,被智能水表平台敏锐捕捉 到,系统自动触发警报,"这么热的天,怎么可能不用水?"社区网格员随即赶到家中,原来独居的六旬 吴大爷不慎摔倒,网格员及时送医,让老人转危为安。康复后,吴大爷感慨道:"多亏了那只水表,关 键时刻喊来网格员救了命!" 如果说科技筑牢安全防线,那每一位养老服务人员的坚守与温情,则有力化解了老年家庭最操 ...
瞄准科技赋能 普陀区银发经济计划提出建设创新中心与试点养老机器人
经济观察网· 2025-10-12 08:30
普陀区银发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凸显"科技"元素,致力打造创新发展区。方案提出,将探索建设养老服务 领域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加速养老机器人在典型场景中的应用与推广。并积极争取在 智慧养老院首批开展护理、康复机器人产品使用试点。 经济观察网上海市普陀区近日正式印发《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面布局 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计划明确提出"三区两中心"的建设目标,即打造老年友好区、创新发展区和 消费示范区,以及产业集散中心和人才引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