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生涯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的金市和理财,到底是干嘛的?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12 21:29
知识星球运营情况 - 知识星球在一年内累计吸引5900位用户加入 增速为金融类星球历史最快之一 [2] - 每周在全市场知识星球战力榜的"内容数"和"活跃人数"指标均处于Top 1%的霸榜状态 [2] - 每周发布80-100篇主题帖 单周内容量超10万字 [4] - 每周精选10-15篇具有长期性和普适性的内容 汇编成50-60页PDF文档 [7] 精选内容主题分布 - 上周精选涵盖银行股投资、外卖行业竞争、纳指定投策略、股票分红机制、美股ETF配置等10个主题 [11] - 本周精选聚焦资金驱动行情、险企考核改革、上半年市场主线复盘等5个方向 [14] 银行金融市场部与资管部职能解析 部门核心职能 - 金融市场部:管理银行资产负债表风险 通过交易实现自有资金保值增值 提供流动性支持 [26] - 资管部:以代客理财为核心 通过管理费与业绩报酬盈利 业务模式为"受人之托 代客理财" [26] 金融市场部岗位细分 - 资金运营:负责银行间市场拆借、回购及流动性管理 [28] - 固收交易:交易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 获取资本利得与利息收入 [28] - 外汇交易:涵盖即期/远期外汇交易 进行敞口对冲与自营交易 [28] - 衍生品设计:开发利率、汇率等结构化衍生品 [29] - 做市商业务:为债券/外汇提供持续报价 赚取买卖点差 [30] 资管部岗位细分 - 产品设计:根据监管要求设计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理财产品 [33] - 投资运作:管理债券、非标资产、股票等组合 实施大类资产配置 [33] - 信用研究:评估债券发行人信用风险 为固收投资提供依据 [37] - 量化研究:开发因子模型、市场中性策略等量化工具 [37] 职业发展建议 竞聘知识储备 - 金融市场岗需掌握货币银行学、债券定价、外汇交易策略及VaR风险管理模型 [42] - 资管岗需精通组合管理理论、财务报表分析、DCF估值模型及信用分析框架 [43] 能力提升路径 - CFA证书对系统化理解金融市场工具(一级)和资产配置理论(三级)具有显著帮助 [47] - 建议通过模拟交易大赛、组合管理实践及定期复盘积累实战经验 [50][51] - 需持续跟踪央行政策操作、经济数据发布及市场流动性变化 [53]
承诺打了对折 高考后的亲子冲突如何解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32
高考后亲子关系冲突现象 - 多地医院心理科和心理咨询机构反映高考后因亲子关系紧张寻求帮助的家长和考生明显增多[1] - 冲突表面源于染发、旅行等承诺落空或志愿填报分歧,深层原因是长期权利失衡和心理需求被忽视[1] - 社交媒体呈现高考生考前考后形象反差,部分考生因愿望未实现表达失落[1][2][3] 典型家庭矛盾案例 - 湖北考生林镜竹遭遇父母对换手机、染发承诺"打折",志愿填报时被强制要求报考警官学院[4] - 陕西考生何谐被父母说服放弃"211"大学选择公费师范生,因就业保障与个人意愿产生撕裂感[5] - 家长常以"铁饭碗""就业形势"为由干预选择,考生感到选择权被剥夺[4][5] 心理专家分析冲突根源 - 考生行为具有补偿心理特征,如女生连打7个耳洞、男生通宵游戏,反映长期压抑后的释放需求[6] - 冲突核心在于孩子长期缺乏主控权,父母持有"不盯着就会自毁"的不合理假设[6] - 家长需面对"放权"议题,孩子需思考"活出怎样的人生"[6][7] 解决方案与沟通策略 - 建议采用交替表达、谈话暂停规则,分歧过大时可引入第三方裁判[7][8] - 共情是关键:家长需理解孩子需要无压力休息期,孩子需体谅父母对未来的担忧[8] - 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小开展,通过兴趣测试、职业体验馆等方式建立自主意识[10] 长期教育建议 - 中小学推行职业生涯规划课,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工具帮助探索兴趣[10] - 家长应允许孩子通过小错误学习成长,避免对非重大错误过度干预[11] - 家庭应成为"充电站"而非"控制塔",培养孩子核心竞争力而非追求绝对稳定[10][11]
新闻1+1丨高考志愿填报:新专业有哪些?转专业容易吗?
央视网· 2025-06-25 05:53
高考志愿填报与专业选择 - 新专业主要分为三类:国家重大项目需求专业、AI新技术相关专业、社会服务业需求专业[3][4][5] - 2023年新增29个专业仅占800多个专业的小比例 绝大多数考生无需盲目追新[5] - 选择专业需结合个人优势潜能与长期社会发展需求 而非短期热门程度[8] 高校转专业趋势分析 - 转专业门槛降低源于两大因素:高校资源供给充足 学生入学后更清晰认知兴趣方向[9] - "先选校再转专业"策略可行性低 受新高考学科组排名和"专业+高校"填报模式限制[12] - 跨专业转换需控制跨度 兴趣驱动下短期学习效率可能高于长期被动学习[13] 专业选择核心原则 - 同一专业名称在不同高校存在理念、师资差异 需结合院校特色选择[6] - 职业发展应优先匹配个人优势领域 而非单纯追逐就业热门方向[16] - 专业选择需考虑30-40年职业周期 避免过度关注短期就业波动[8]
高考志愿填报心理学:90%考生踩坑的3大心理陷阱
经济观察报· 2025-06-14 09:03
志愿填报中的心理陷阱 - 志愿填报时学生家庭容易陷入"决策瘫痪"状态,面对上百个专业和上千所院校的组合,信息过载导致焦虑和逃避心理[1] - 心理学上的"选择过载效应"表明选项过多时人们更难做出决定,部分学生将决定权交给父母以逃避选择[1] -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显示专业选择只是职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非终点,过度担忧"选错"是不必要的[1] 家庭期望与自我意愿的角力 - 在中国家文化背景下,"孝顺"常异化为对父母意愿的无条件服从,导致学生被迫放弃兴趣选择父母认可的专业[2] - 代际冲突实质是控制与自主的心理需求之争,青春期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核心任务在志愿填报中面临考验[2] - 健康解决方式是家长提供建议但将最终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2] 对"最好"的执着追求 - 社交媒体制造"志愿填报决定人生"的虚假共识,过度渲染"天坑专业"与"热门专业"的两极化对比[2] - 发展心理学强调应选择略高于当前水平但通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最近发展区),而非盲目追求热门[2] - 许多成功人士就业后经历多次调岗换专业,真实工作体验比纸上谈兵更能提供有效反馈[2] 志愿填报的社会乱象 - "代填志愿"产业兴起,部分机构收费数万元却仅根据网络热门榜单拼凑方案,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3] - 某些中学为提高升学率怂恿高分学生报考冷门专业,导致半数学生在开学三个月内申请转专业[3] - "唯分数论"扭曲教育本质,将高分等同于正确选择,剥夺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自主性[3] 职业蜜罐区理论框架 - 理想职业选择应同时契合兴趣(我喜欢)、天赋(我擅长)和价值观(我认为有意义)三个维度[4] -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将人分为六大类型,匹配兴趣类型可筛选更适合的专业领域[5] -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应结合个人优势智能选择专业,如空间智能突出者适合建筑学等[5] 志愿填报的健康心态 - 认知行为疗法建议将志愿填报重构为"了解自我与世界"的探索机会,而非"一考定终身"的恐怖选择[6] - "探索-聚焦-决策"三步法:广泛收集信息后匹配个人特质缩小范围,最后在可行选项中做选择[6] - 职业生涯是持续发展过程,志愿选择不会也不应决定一生,保持开放心态更重要[6][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义何在
中国青年报· 2025-05-26 07:59
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 教育部近年来引入生涯教育理念,鼓励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招生、培养及就业环节,但部分学校实践性和实用性不足,被学生视为"水课"[1] - 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指出,未思考职业目标的学生就业结果通常不如有规划的学生,规划能帮助学生对未来进行理性思考[2]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显示,对目标职业生态了解越深、针对性提升胜任能力的学生表现越突出[5] 职业规划实践案例 - 沈阳工程学院学生郑云一受家庭三代电力人影响,目标成为集控运行巡检员,通过实习和仿真协会训练弥补实操短板[3][4] -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丁乙从5岁起热爱天文,将兴趣发展为职业路径,选择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并意向行星遥感研究员岗位[6] 教育体系改革方向 - 2019年国务院文件明确要求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通过课程改革和职业体验培养规划能力[7] - 部分中学商业机构过度关注分数而非兴趣导向,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迷茫,影响后续就业准备[8] - 教育部表示大赛旨在以赛促教/学/就,通过朋辈影响激励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成长路径[8] 职业规划核心理念 - 职业生涯教育核心在于唤醒学生理性分析能力,而非直接获取工作,需培养面对变化的调整能力[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强调规划教育最大意义是意识唤醒,使学生能主动调整学习方向[4]
值10万块钱的道理
猫笔刀· 2025-04-26 22:17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现状 - 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在使用,苏州段每天有数百条小货船穿梭,但受限于桥梁高度无法通行大型船舶 [3] - 苏州作为江南水乡,水面覆盖率接近城市面积的1/3,历史上是水系交通枢纽,京杭运河曾承担类似现代高铁的运输功能 [3] - 清末因铁路兴起运河衰落,但2022年国家通过工程补水实现全线通水,部分河段仍具货运价值 [3] 职场发展五要素理论 - 职场付出可分为五要素:体力、时间、技巧、经验、资源,前两者为纯消耗品,后三者可积累并提升个人价值 [3] - 网约车、外卖、快递等职业以体力和时间为主,缺乏成长性,适合短期过渡而非长期规划 [3] - 理想工作应侧重技巧、经验、资源的积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避免与年轻人直接竞争 [3] - 中国800万公务员中80%终身停留科员级别,零成长是普遍现象,需理性看待职场晋升瓶颈 [3] 职业规划与正反馈机制 - 职业规划应从高考选专业开始,避免后期被动转型,早期决策价值可达10万量级 [3] - 正反馈(如计件制收入)能显著提升工作动力,而回报与努力脱钩的岗位易导致能力退化 [3] 娱乐行业观察 - 周蕙演唱会因审批限制导致歌单缩水,演出时长仅2小时(香港陶喆演唱会达3.5小时),反映监管对文娱活动的时间管控 [4] - 48岁周蕙现场表现超预期,声线保持20岁状态,唱功较20年前进步,Livehouse音效强化演出效果 [4] - 粉丝经济案例:杭州读者专程驱车追星,通过加密资产投资(40万至130万)展现高净值用户特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