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索赔

搜索文档
范冰冰做电商,被人多次恶意索赔
商业洞察· 2025-08-24 17:23
范冰冰美妆品牌恶意索赔事件 - 2024年某大学生通过伪造开箱视频声称面膜含飞虫异物 向Fan Beauty Diary索赔11532元[4][7] - 该用户关联账号同年内4次索赔 累计金额达24735 3元 手法均为声称产品存在异物[6][10][13] - 品牌调查发现同批次产品质检合格 生产线监控无异常 且开箱视频中存在包装袋短暂消失的疑点[7][10] 职业索赔操作手法与行业现状 - 职业索赔人常通过调包商品(如放置变质食物)、伪造证据(如衣服藏针)等手段进行敲诈 单笔索赔金额多为几百至一千元[15][16] - 部分案例中 职业索赔人将未退回商品在二手平台低价出售 实现二次获利[16] - 有消费者一个月内拨打60次市民热线投诉15家商家 并提供伪造证据声称食用后出现不适[16] 职业索赔泛滥的原因分析 - 消费者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条款(如假一赔十)针对非实质性瑕疵发起索赔 或通过伪造证据骗取赔偿[18] - 平台规则设计失衡 如过度倾向"仅退款"政策 导致消费者无需举证即可获赔 商家需承担商品和运费双重损失[18] - 监管层面存在法规界定模糊 商家举证成本高 跨区域信息共享机制缺失等问题[18] 行业治理趋势与商家应对策略 - 法院最新判例显示 将严格审查购买目的 不支持以牟利为目的的十倍赔偿诉求 并严惩伪造证据行为[20][21] - 电商平台升级异常订单识别模型(如淘宝天猫2025年新规) 提供"仅退款"申诉通道 由平台赔付商家损失[21] - 商家需主动保存采购单据规范商品信息 建立行业黑名单共享机制 并通过法律武器抵制胁迫式举报[22] Fan Beauty Diary品牌背景 - 2024年营收达14 5亿元 位列中国美妆品牌第35名 主要经营天猫 京东 小红书 抖音等电商渠道[7] - 天猫618大促期间新品面膜在李佳琦直播间10秒售出10万盒[7]
规制职业索赔 营造良好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8-18 06:23
职业索赔现象特征 - 职业索赔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 挤占行政和司法资源并干扰正常市场秩序[1] - 职业索赔呈现专业化团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趋势 从线下向线上电商领域转移[2] - 职业索赔惯用套路包括购买产品后通过投诉举报信息公开信访复议和诉讼等渠道施压[2] 职业索赔影响 - 2023年上海市职业索赔投诉总量达24.6万件 其中年投诉量超10件的近8000人[2] - 存在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的极端案例[2] - 职业索赔导致企业因举证难周期长等因素选择息事宁人 即便胜诉也会影响消费者信任[3] 应对措施建议 - 需要通过立法立规区别消费者和职业索赔人 分类分级适用惩罚性赔偿[3] - 建议建立投诉举报异常名录 加强技术防控和全流程管控[3][4] - 企业需强化守法水平和责任意识 减少广告宣传和标识标签等领域的违法行为[4][5] 多方协同治理 - 规制职业索赔需要立法司法行政部门及企业平台等社会各方面同向发力[1][4] - 应理性看待职业索赔 既承认其阶段性价值也要警惕异化风险[1][5] - 需充分发挥消保委和监管学会的桥梁作用 营造应对职业索赔的共识与氛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