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肌理织补
icon
搜索文档
存量时代,成都如何“逆生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7:52
文章核心观点 -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城市更新的运作范式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通过价值重塑、肌理织补和治理前置来探索内涵式发展 [1][7][8][12][16] 价值重塑:叙事构建驱动空间活化 - 城市更新核心任务转变为内容生产与叙事构建,为物理空间注入能自我驱动的“故事内核” [1] - 东郊记忆项目通过“动能置换”,用关于潮流、原创与未来的新故事激活旧有工业空间,吸引年轻人 [2] - 通过引入高势能商业文化内容如华为全球旗舰店、帝视特浪美术馆中国内地首馆等作为构建新叙事的模块,提升吸引力 [3] - 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1小时提升至3小时,实现从一次性打卡到持续性消费的经济模型重构 [3]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潮流嘉年华总客流超80万人次,中青年游客占比超80% [6] - 祠堂街更新同样采用“叙事先行”逻辑,深挖历史故事并转化为当代青年可亲近的文化语境 [6] - 价值重塑的起点是故事脚本,围绕叙事主题构建可持续内容生产体系成为城市更新胜负手 [7] 肌理织补:精细化微操融合社会生活 - 城市更新需与城市原生的社会网络和生活肌理和谐共生,考验细微之处的“绣花功夫” [8] - 玉林东路改造通过“U型界面”规划重新分配街道空间使用权,优先步行与社会交往活动 [8] - 改造后商户数量由80家提升到153家,入店率提升近20倍,印证对生活友好的肌理是韧性商业基础设施 [8] - 工人村改造由民生需求驱动,通过“三赋三会”居民自治机制让居民成为更新过程共建者,提出上百条有效意见 [11] - “肌理织补”守护人的记忆与情感及无形的精神网络,如工人村超过120岁的皂荚树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地标 [11] 治理前置:机制创新保障长效运营 - 城市工作重心从“七分建设、三分管理”转变为“三分建设、七分治理”,将长效运营思维前置为主动架构 [12] - 东郊记忆全面引入专业园区运营团队,确保招商、活动策划到场景营造遵循专业化和市场化逻辑 [12] - 玉林东路探索“O+EPC”模式,将运营前置至策划设计阶段,运营方与商会提出多种模式形成“社区+”品牌效应 [15] - 运营逻辑联动新老艺术家及主理人持续为街区生产内容,并成立“多业权街区共发展联盟”整合多元利益相关者 [15] - 城市更新成功有赖于构建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型,从机制创新走向生态构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