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量提质
icon
搜索文档
微更新撬动大民生,“十四五”北京城市更新行动聚焦存量提质
新京报· 2025-11-16 21:48
岸边是惬意遛弯的大爷大妈们,河中则聚集了一批皮划艇爱好者各显神通,一幅高颜值水岸风貌展现在 人们眼前——这是"十四五"时期北京亮马河改造后的场景。 过去五年,北京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发 展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一些城市微更新项 目,让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焕新亮马河,城市更新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 口袋公园、无界公园,"千园之城"照进现实 今年10月,位于西城区广外街道茶马西路与红莲南路交会处的灏华园正式开园。这里曾经是一段"断头 路",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广外街道引入责任规划师团队进行科学规划,最终该地区拆除了茶马 西路南段围墙,新建600平方米绿地,与红莲南路街边400平方米绿地相连,在绿地中修通"步行捷径", 实现了南北贯通。 这是北京在城市更新中"见缝插绿",打造众多口袋公园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年初,北京已经有了610 个口袋公园,弥补了这座超大城市中生态、休憩、文化等空间之不足。目前,北京已经是名副其实 的"千园之城",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园总数达1100个。按照《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 ...
存量时代,成都如何“逆生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7:52
文章核心观点 -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城市更新的运作范式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通过价值重塑、肌理织补和治理前置来探索内涵式发展 [1][7][8][12][16] 价值重塑:叙事构建驱动空间活化 - 城市更新核心任务转变为内容生产与叙事构建,为物理空间注入能自我驱动的“故事内核” [1] - 东郊记忆项目通过“动能置换”,用关于潮流、原创与未来的新故事激活旧有工业空间,吸引年轻人 [2] - 通过引入高势能商业文化内容如华为全球旗舰店、帝视特浪美术馆中国内地首馆等作为构建新叙事的模块,提升吸引力 [3] - 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1小时提升至3小时,实现从一次性打卡到持续性消费的经济模型重构 [3]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潮流嘉年华总客流超80万人次,中青年游客占比超80% [6] - 祠堂街更新同样采用“叙事先行”逻辑,深挖历史故事并转化为当代青年可亲近的文化语境 [6] - 价值重塑的起点是故事脚本,围绕叙事主题构建可持续内容生产体系成为城市更新胜负手 [7] 肌理织补:精细化微操融合社会生活 - 城市更新需与城市原生的社会网络和生活肌理和谐共生,考验细微之处的“绣花功夫” [8] - 玉林东路改造通过“U型界面”规划重新分配街道空间使用权,优先步行与社会交往活动 [8] - 改造后商户数量由80家提升到153家,入店率提升近20倍,印证对生活友好的肌理是韧性商业基础设施 [8] - 工人村改造由民生需求驱动,通过“三赋三会”居民自治机制让居民成为更新过程共建者,提出上百条有效意见 [11] - “肌理织补”守护人的记忆与情感及无形的精神网络,如工人村超过120岁的皂荚树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地标 [11] 治理前置:机制创新保障长效运营 - 城市工作重心从“七分建设、三分管理”转变为“三分建设、七分治理”,将长效运营思维前置为主动架构 [12] - 东郊记忆全面引入专业园区运营团队,确保招商、活动策划到场景营造遵循专业化和市场化逻辑 [12] - 玉林东路探索“O+EPC”模式,将运营前置至策划设计阶段,运营方与商会提出多种模式形成“社区+”品牌效应 [15] - 运营逻辑联动新老艺术家及主理人持续为街区生产内容,并成立“多业权街区共发展联盟”整合多元利益相关者 [15] - 城市更新成功有赖于构建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型,从机制创新走向生态构建 [16]
源自在地,向新而生——《财富》对话瑞安房地产副主席罗宝瑜
财富FORTUNE· 2025-10-27 22:04
公司战略与核心理念 - 公司品牌战略从商业项目品牌升维为社区品牌,从“空间”走向“社区” [7] - 公司坚持以社区为核心、以文化为纽带、以长期主义为战略,与城市生态共生成长的逻辑 [12] - 公司开发者的责任不是制造奇观,而是呵护土壤,让根系可以呼吸延展,进而长出稳定的枝叶 [1][23] - 公司关注社区长期的生命周期构建,而非短期的周转速度或销售规模 [23] - 公司采用“长期运营+创新”的模式,通过社区运营不断积累品牌与价值 [31]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2025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约60309亿元,同比下降12.9% [50] - 1-8月住宅投资为46382亿元,同比下滑11.9% [50] - 1-7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约6.2% [50] - 公司在行业版图中并非规模最大,但路径独树一帜,坚持长期主义 [27] - 公司特色是不把更新等同于推倒重来,而是尊重土地的故事和传统 [40] 项目案例与模式验证 - 新天地项目保留石库门街区立面、修复街区,并引入国际化商业与文化元素 [27] - 瑞虹新天地位于上海繁华闹市核心区,通过复合功能叠加,融合居住、商业、文化和公共空间 [29] - 蟠龙新天地依托江南古镇文化底蕴,引入湖畔公园、复古街区及艺术体育活动空间,成为现代潮流生活中心 [29] - 蟠龙新天地让23万平方米的绿地成为商业的伙伴,证明这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44] - 新天地项目不是一个典型的购物中心,而是成为人们自发停留、交谈、创作的空间 [38] 未来社区发展趋势 - 社区发展逻辑正从投资驱动转向体验与创新驱动,将社区从“购物机器”转化为“体验场景” [37] - 行业主战场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更新,关键不是涂新漆,而是创造新故事和完成存量价值再生 [40] - 社区需聚焦从单一家庭模式到多元家庭结构,关照老龄化、多代同堂、独居年轻人等不同群体 [42] - 社区需从忽视环境转向内嵌韧性,将绿地、能源管理、低碳材料等作为底层基因 [44] - 社区智慧化应从炫耀技术转向智慧共生,让技术退到后台,把人放到中心 [46] 跨文化视角与价值主张 - 公司副主席拥有跨文化成长经历,塑造了对城市的敏感度,关注人们的停留方式和场所的生成 [16][19] - 强调需要回到“在地”的价值,枝叶能够随风摇动,但根系必须深埋土壤 [20] - 社区的价值在于人是否愿意一代又一代留下来,是否愿意在这里继续生活 [2][23] - 真正的社区不会在一夜之间诞生,需要时间、不断调整和开发商更长远的责任感去陪伴 [25] - 未来社区是超级复合的弹性容器,最稀缺的不是空间,而是弹性 [46]
马太效应加速释放,兔宝宝全渠道拓展卡位存量提质主赛道
全景网· 2025-10-20 15:56
行业宏观环境与趋势 - 2025年以来“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部分消费建材企业通过提价实现盈利边际改善 [1] - 城市更新政策推进,旧改、修缮拉动消费建材市场需求 [1] - 行业供需短期失衡源于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消费动能不足及产能短期激增 [1] - 2024年建筑装饰材料行业总产值达4.2万亿元,同比增长8.5%,预计2025年将突破4.6万亿元,至2030年有望达到8万亿元 [2]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3] - 需求端在政策引导与消费升级下迈向高端与绿色,优势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马太效应”全面释放 [5]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6.34亿元,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加9.71%;扣非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加1.35% [1] - 家装公司渠道销量同比增加46.5% [4] 公司渠道拓展与运营 - 公司加速渠道拓展与下沉,2025年上半年新招商乡镇店847家、营建完成334家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零售渠道装饰材料门店达4673家,其中饰材店2192家、乡镇店2481家 [2] - 具备“板材+”服务能力的门店已突破3000家,占比超六成 [2] - 线上新零售中心携手经销商共建“1+N”矩阵,覆盖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等平台 [3] - 家具厂端合作有全国2万多家家具厂客户 [3] - 家装端专设家装运营公司,针对各类型家装公司推出多种合作模式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定制家居专卖店共1808家,其中家居综合店329家、全屋定制321家、易装定制947家等 [4] 公司产品与品牌战略 - 公司推动“板材+”焕新,将传统板材店升级为加工服务中心,并导入柜门板、石膏板、顺芯板等新品 [2] - 定制家居零售业务坚持中高端定位,2025年配套UNICO轻高定系列以满足高品质家居需求 [4] - 公司以环保家具板材为依托,延伸全屋木作定制家居业务体系 [4] - 公司获Wind ESG BBB级,同花顺与鼎力公司治商分别给予AAA及8级评价,均居装修建材行业首位 [4] 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前景 - 龙头企业通过优化渠道结构、产品结构升级、拓展C端及零售业务提升经营质量与市场份额 [1] - 公司凭借全链路优势平滑周期波动,实现业绩稳中有进 [1] - 公司有望凭借环保健康基因、全渠道势能和高治理标准,将行业洗牌转化为业绩兑现 [5]
2025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代建综合能力TOP30排行榜发布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9-17 16:31
代建行业综合能力榜单发布 - 2025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代建综合能力TOP30榜单发布 绿城管理、蓝城集团、润地管理位居前三 新城建管、绿地智造、建发更新建设等企业上榜 [1][3][5][6][17] - 优秀政府代建企业包括建发更新建设、蓝城集团、龙湖龙智造、绿城管理、润地管理、旭辉建管、远洋建管 [8] - 优秀商业代建企业包括滨江集团、金地管理、绿城管理、新城建管 优秀资本代建企业包括滨江集团、金地管理、蓝城集团、绿城管理、旭辉建管 [8][9] - 典型代建项目案例覆盖漳州、天津、杭州、成都、滨州、广州、南道、苏州、合肥等多个城市 涵盖医院、住宅、安置房、机场扩建等多元业态 [11] 代建市场发展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代建新拓面积增速止跌回稳 行业从增量扩张1.0时代进入存量提质2.0阶段 呈现渗透率高但增速放缓、入局企业饱和两大特征 [12][14] - 38个重点城市代建渗透率从2022年0.89%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7.76%创历史新高 但2025年上半年渗透率较2024年仅提升1.1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 [15] - 超过100家房企涉足代建业务 但真正能持续扩张的企业不超过40家 行业格局趋于稳定竞争加剧 [16] 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 头部企业格局稳定 TOP10与2024年完全一致 与2023年重合度达80% 腰部及尾部企业洗牌明显 TOP21-30企业与2024年重合度仅50% 与2023年重合度仅40% [19] - 代建综合能力30强企业总合约面积达10.19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25% 较2024年末增长12% [21] - 4家企业2025年上半年总合约面积同比上涨超100% 4家企业同比上涨超50% 绿城管理和蓝城集团总合约规模超1亿平方米 规模优势显著超出第三名6000万平方米以上 [21] - 总合约规模5000-10000万平方米企业数量4家较2024年末增加1家 1000-2000万平方米企业数量9家较2024年末增加2家 低于1000万平方米企业数量降至7家 [21] 企业战略与能力建设 - 绿城管理新拓业务实现规模与质量双重提升 新拓规模、代建费、在手订单面积、交付面积保持绝对龙头地位 精细化运营成效显著中标率、复委率、首开兑现率等核心指标提升 [17] - 蓝城集团保障房代建和商品房代建业务稳步增长 在保障房代建及政府公建代建+运营领域形成独特标签 [17] - 润地管理依托华润置地3+1一体化业务组合模式 深耕场馆、保障房、学校、产业园区、市政、医院、住宅、商办等6+2多元化业务领域 发挥快好省规优势赢得市场认可 [17][18] - 旭辉建管以定制化服务专家为定位 新拓代建项目面积持续位居行业第二 项目布局高度集中于核心城市 龙湖龙智造等新入局企业凭借差异化特色迅速崛起 [18] - 企业需关注城市更新、城投拿地未开工项目、保障房和纾困项目等细分领域 深挖前期咨询策划、建成后装修运营等服务需求 [25] - 代建企业需提升稳健经营能力、专业兑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生态协同能力四大核心能力 通过与委托方建立长期生态共建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27]
美的置业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新浪证券· 2025-08-30 15:18
公司荣誉与排名 - 公司上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263位 [1] - 公司上榜2025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第59位 [1]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 同比增长41% [1] - 归母核心净利润3.1亿元 同比增长119% [1] - 总资产达94.9亿元 净资产49.8亿元 [1] - 经营性净现金流4.4亿元 现金总量12.7亿元 [1] - 有息负债为0 [1] 产品战略与特色 - 产品聚焦现代美学 功能优先与优质材料 [2] - 通过毫米级工艺与智能化系统融合打造智慧家居环境 [2] - 以工业级精密标准重塑品质住宅标杆 [2] - 秉持耐心 匠心与同理心打磨产品力 [2] 业务布局与服务战略 - 坚守"服务+"战略 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 [2] - 夯实住宅 产业园 医疗康养等多业态服务能力 [2] - 依托差异化产品力与精益服务深度赋能45万家庭150万业主 [2] - 致力于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与运营 [1] 未来发展策略 - 聚焦产品 服务与运营并举的三条道路 [2] - 持续向内拓深 向外拓宽 [2] - 积极把握行业"存量提质"转型机遇 [2] - 以开发服务与房地产科技为核心 [1]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行业或迎来发展新格局
东莞证券· 2025-08-25 17:20
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行业评级为标配,并维持该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预示房地产行业将迎来以城市更新为核心抓手的发展新格局,行业将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速出清并走出周期底部 [1][7][10] - 中国城镇化已接近加速阶段尾端,城镇化率达67%,人口结构变化及市场供需收缩推动房地产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变 [12][14][16] - 城市更新作为下半场核心抓手,既是应对城市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路径,2024年城市更新项目超6万个,投资额约2.9万亿元 [24][26][28] - 行业盈利模式转变,整体利润持续下降,2024年上市房企净利润为-1647.9亿元,销售毛利率降至14.6%,净利率为-8.31%,ROE为-10.5%,加速行业出清和竞争格局优化 [31][32][36] - 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走向商品房与保障房双轨制发展,具备综合竞争力的头部央国企及聚焦一二线城市的区域龙头企业有望提升市场占有率 [35][37] 行业转变背景 - 城镇化率从1996年的30.5%升至2024年的67%,进入快速发展区间末期,增量扩张模式不可持续 [13][14] - 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2024年总人口14.08亿人,减少173万人,出生人口从2015年的1655万人降至2024年的954万人,降幅42.3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67%,抑制新增住房需求 [16][18] - 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21年峰值17.9亿平米降至2024年11.17亿平米,房地产开发投资从2021年14.7万亿降至2024年10万亿,降幅32%,供需持续收缩 [19][20] 城市更新发展 - 政策持续支持城市更新,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以其为核心抓手,财政资金加大投入,2025年补助第二批20个城市总额超200亿元 [24][25][27]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2020-2023年新开工改造数量分别为4.03万、5.56万、5.25万、5.37万个,2024年实施项目超6万个 [28][30] 企业竞争与投资建议 - 行业分化加剧,头部企业如保利发展、滨江集团、招商蛇口、城建发展等因经营稳健和区域聚焦优势被推荐关注 [37][39] - 房地产行业将从高盈利回归,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将实现胜者为王 [36][37]
城市更新,在旧肌理里刻下新气息
广州日报· 2025-08-17 07:41
城市更新转型趋势 - 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7%,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阶段[1] - 行业正告别"土地财政依赖症",转向注重历史文脉和生态韧性的高质量发展[1] - 典型案例包括成都地下燃气管网改造、郑州口袋公园微更新、上海"一江一河"城市肌理重塑[1] 政策与实施机制 - 预计将加速出台资金支持、土地保障和社会资本参与等配套政策[1] - 部分地方政府探索"土地分层出让""收益分配创新"等新型实施模式[2] - 需建立政府、市场、居民三方利益共同体机制以避免短期行为[2] 行业现存问题 - 存在将存量提质异化为"权力审美"和政绩工程的现象[2] - 部分改造项目推高房价并挤占公共空间,沦为资本游戏[2] - 行业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运营短板[2] 行业转型方向 - 强调"城市体检"作为科学决策基础,取代"拍脑袋决策"[2] - 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更新过程的实际参与者[2] - 更新理念从"推倒重来"转变为"绣花式革新",注重人文温度[1][2]
【广发宏观文永恒】展望十五五,把握新线索:2025年中期政策环境展望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8-07 19:29
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将聚焦"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延续"十四五"的战略方向,同时针对新形势调整政策重点,核心在于优化经济供需关系、提升供给竞争力、改善需求可持续性 [1][2][13] - 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为年均4.8-5.0%,基于潜在增长率测算和2035年翻番目标要求 [4][27][34] - 七大关键政策线索包括创新驱动、供求平衡、投资于人、存量提质、深化改革、战略资源和区域协同 [6][7][8][9][10][11][12] 经济增长目标 - 潜在增长率测算显示2026-2030年均增速为4.9%,各年分别为5.07%、4.97%、4.87%、4.79%、4.70% [27][28][29] - 2035年GDP翻番目标要求2026-2035年均增速不低于4.45%,"十五五"需保持4.8%以上 [4][34] - 可能采用"5%左右"的开局目标,逐步过渡至4.5%以上 [4] 创新驱动 - 新兴支柱产业将转向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 [6][35][42][43] - 海洋经济重点包括海上风电、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旅等 [6][39] - 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防止"两张皮"现象 [6][38] 供求平衡 -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区域优势互补产业体系 [7][45][47] - 优化重点行业供需比,建立动态平衡机制 [7] - 规范地方政府招商行为,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 [45] 投资于人 - 服务消费成为主要方向,包括健康、养老、托幼等 [8][49][51] - 针对青年就业问题将出台改进举措 [8][52] - 完善养老机制,发展"银发经济" [8][52] 存量提质 -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包括鼓励"好房子"、商品房收储、旧房改造等 [9][59] - 城市基础设施升级重点包括管网改造、防洪排涝体系等 [9][59] - 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59] 深化改革 - 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成为改革方向之一 [10][37] - 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 [10] - 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应对逆全球化 [10] 战略资源 - 加强国内战略性矿产勘查和技术创新 [11] - 更新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 [11] - 实施出口全链条管控 [11] 区域协同 - 长三角科技产业协同重点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 [12][47] - 海南自贸港2025年底全岛封关运作 [12] - 西部和东北建设能源资源保障基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