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大分子治疗

搜索文档
刚定增37亿,又要港股上市!
IPO日报· 2025-09-30 21:18
港股IPO申请 - 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大通和中信证券 [1] - 此次是公司继2024年7月10日和2025年1月21日两次递表失效后的再次申请 [1] - 公司表示申请港股上市旨在助力国际化业务发展,利用境外融资平台支持创新产品在欧美日等市场的全球开拓 [11] 公司概况与股权结构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96年,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官朱义为创始人,目前持有公司72.22%的股份,为控股股东 [3]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奥博资本旗下基金持股6.91%,张苏娅持股2.32%,其他A股股东持股18.55%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收市,公司总市值约为1550亿元 [2] 业务战略与研发平台 - 公司经营创新生物药业务以及仿制药及中成药业务,秉持整合北美与中国生态优势、成为跨国药企的成长战略 [4] - 在美国和中国两地建立研发中心,分别负责早期开发和后续临床研发 [4] - 公司构建了三大研发平台:创新ADC药物研发平台、多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平台和创新ARC药物研发平台 [4] 核心产品管线与临床进展 - 创新ADC平台已成功研发9条进入临床阶段的ADC创新候选药物管线,开展了约70项临床研究,包括16项中国关键注册临床试验和3项全球关键注册临床试验 [6] - 多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平台有4条进入临床阶段的GNC创新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管线,已开展15项临床研究 [6] - 创新ARC平台已研发并递交IND申请的潜在全球首创ARC药物BL-ARC001 [7] - 核心产品iza-bren为全球首创且唯一处于临床III期阶段的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ADC,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总额8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首付8亿美元 [7] 财务状况与资金需求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58.2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00%,但其中91.6%来自与BMS合作协议的许可费收入 [9][10]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0.39亿元 [9] - 公司于2024年实现净利润37.08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1.18亿元 [9] - 公司于2025年7月完成A股定增,募集资金总额37.64亿元,未来三年资金缺口测算为48.19亿元 [11][12] 商业化前景 - 公司聚焦肿瘤大分子治疗领域,目标在2029年形成全球商业化能力 [3] - 与BMS合作的iza-bren在美国开展5项临床研究,其中3项为注册临床试验,预计2029年起有望在美国及全球市场获批上市 [7]
百利天恒递表港交所 高盛、摩根大通、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8:48
公司上市与保荐 -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大通和中信证券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一家聚焦肿瘤大分子治疗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ADC、GNC和ARC领域 [1] - 公司在美国创建了SystImmune以支持其研发活动 [1] 核心产品管线与进展 - 公司成功研发了全球首创的EGFR×HER3双特异性ADC药物iza-bren(BL-B01D1) [1] - 核心药物iza-bren已进入III期临床开发阶段 [1] - 公司拥有9条已进入临床阶段的ADC候选药物管线 [1] - 公司搭建了多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平台,拥有4条GNC创新药物管线 [1] - 公司构建了创新ARC药物研发平台,已递交IND的ARC药物BL-ARC001有潜力成为全球首创 [1] 重大合作交易 - 2024年,公司与百时美施贵宝就iza-bren达成了全球战略许可及合作交易 [1] - 该交易总价值高达84亿美元,其中包括8亿美元的首付款 [1]